科研产出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通量、快速、高准确度的新技术,该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基因表达水平检测、特异相关基因分离、基因突变性检测、植物杂种优势预测、种子纯度检测、转基因植物检测及植物检疫等多种研究领域。该研究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的概念、分类、制作原理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和研究展望。


《诗经》中蔬菜的演化和发展
《中国蔬菜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诗经》基本产生于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或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年)(闵宗殿,1989)的初期至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的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这段时间正是农业文明的发展时期,具体到蔬菜是生产栽培和采集并存的时期。据初步统计,《诗经》中可食的蔬菜、野菜有27种。现仅就《诗经》中所涉及的主要蔬菜不同种类的演化和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小胡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小胡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及花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胡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异质性,减数分裂各时期异常细胞出现率均超过70 %.其中,终变期存在大量单价体、后期观察到落后染色体,证明小胡杨的两个亲本亲缘关系较远.小胡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高频率异常现象(后期I落后染色体71 .87 %,染色体桥8 .13 %;末期Ⅰ有77 .18 %的微核细胞;后期Ⅱ有85 .60 %的异常细胞等)的发生直接导致其大部分花粉发育异常(99 .48 %) ,表现出远缘杂种的败育特性.
关键词: 小胡杨 远缘杂种 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 染色体行为 败育


不同品种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对弱光的响应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保护地品种津优35号、戴多星和露地品种园丰元6号黄瓜幼苗在30μmol/(m2·s)光照条件下,光合特性对弱光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弱光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补偿点(LCP)、饱和光照强度(SL)、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暗呼吸速率(Rd)下降,表观量子效率升高(AQY)。津优35号和戴多星胞间CO2浓度(Ci)降低、气孔限制值(Ls)升高,园丰元6号Ci上升、Ls降低。弱光导致黄瓜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保护地品种为气孔因素,露地品种为叶肉光合活性下降。RuBPCase活性的下降是黄瓜最大光合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3个供试品种中,津优35号在弱光处理后具有相对较低的LCP和Rd,AQY上升幅度较大,表明该品种对弱光的适应能力较强。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天津分离物中病害特异性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的方法,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天津分离物的病害特异性蛋白编码基因进行了扩增,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物的病害特异性蛋白编码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由537个碱基组成,编码的蛋白含178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已有的病害特异性蛋白编码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其与分离自北京双桥的SQ、河南原阳的YY、辽宁盘锦的PJ翻译产物只有143位的一个氨基酸的差异.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 天津分离物 病害特异性蛋白 序列分析


几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的抑制效果研究
《北方园艺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依天得、依天得Ⅰ号、依天得Ⅱ号、依天得Ⅲ号、多抗霉素B、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对葡萄灰霉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多抗霉素B 800~2 000倍液、依天得和依天得Ⅲ1 000~2 000倍液、依天得Ⅰ号1 000倍液、依天得Ⅱ号5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均能完全抑制灰霉菌的生长;依天得、依天得Ⅰ号和依天得Ⅲ号,随着溶液浓度的降低,对灰霉病的抑制作用逐渐降低;多菌灵和依天得Ⅱ号,随着溶液浓度的降低,对灰霉病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变化。


我国部分省份推行“强镇扩权”改革研究概述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有关"强镇扩权"改革研究的文献相继出现,使我们对"强镇扩权"改革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然而,"强镇扩权"作为一种较新的行政体制改革方式,其运行时间较短。现有研究多为一种描述性分析,缺乏对扩权改革较为系统的深层理论分析与持续动态把握,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在对"强镇扩权"改革动因、具体做法、改革效果及存在问题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镇扩权"改革的几点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