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麸皮的添加比例对全麦粉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粮油食品科技 》 2019
摘要:研究添加不同比例麸皮对小麦粉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以国审强筋品种晋麦92号为原料,进行磨粉制得小麦粉,添加麸皮的比例分别为5%、10%、15%、20%、25%和30%,纯小麦粉和纯麸皮分别作为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采用电子粉质仪、电子拉伸仪和全自动吹泡仪等依照GB/T14614—2006、GB/T14615—2006和GB/T14614.4—2005对其进行流变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添加麸皮的比例由30%降低到5%,沉降值、粉质稳定时间和拉伸能量逐渐升高,高吹泡最大压力和Dmax逐渐降低,吹泡曲线长度、吹泡充气指数和吹泡形变能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拉伸比例和吹泡曲线比值则是先升高后降低。麸皮添加比例为5%~25%的全麦粉均达到中筋乃至中强筋水平,可用于面条或馒头制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衡计分卡在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 》 2019
摘要:绩效评价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工作的积极性和状态,能够有效推动事业单位的建设与发展。但是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多半是采用自评和互评两种情况,比较单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单一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已经不能够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文章主要从平衡计分卡与绩效评价管理的概念入手探讨平衡计分卡在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碳足迹分析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农田种植业特征
《山西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小尺度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研究可为当地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碳足迹视角,以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山西偏关县为例,根据主要投入要素的碳排放系数和各种作物的碳吸收率,利用SPSS软件回归分析了2007—2016年研究区农作物的碳吸收对农业化学物质及能源投入碳排放的消纳情况。结果表明,偏关县农田种植业的碳平衡处于碳生态盈余状态,粮食作物在种植业中占比较大,玉米是影响农作物固碳的主要因素,但是变幅不大,而大豆固碳能力逐年增长,氮肥、农膜、耕作耗能、秸秆焚烧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其中,氮肥碳排放年均贡献率为45%;农膜碳排放近10 a增长5%。因此,碳生态盈余状态并不能掩饰化学物质和能源投入所引发的不可再生资源年损耗的增加和农业面源污染潜在风险的加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在设施葡萄中之中控释肥的应用
《农家科技(下旬刊) 》 2019
摘要:施肥作为葡萄在生长中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果农在实际的应用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从设施葡萄中通过控制施肥相关的技术进行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胴体成分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旨在研究玉米-小麦-豆粕型日粮添加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对1~42 d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胴体成分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重一致的1日龄Cobb肉仔鸡8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对照组饲喂玉米-小麦-豆粕型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添加2000 U/g木聚糖酶+800 U/g葡聚糖酶,试验分为3个阶段,1~14 d,15~28 d和29~42 d。与对照组相比,酶制剂组显著提高了28~42 d肉鸡能量和蛋白质利用率(P <0.05),显著降低了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P <0.05)。对于试验全期,酶制剂组显著提高了1~42 d肉鸡能量和粗蛋白质利用率(P <0.05),同时显著降低了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P <0.05)。酶制剂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肉鸡的屠宰率和腿肌率(P <0.05)。对照组与酶制剂组对肉鸡胴体干物质、脂肪和灰分含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 0.05)。日粮添加复合酶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28和42 d肉鸡血液T3的含量(P <0.05),显著降低了42 d肉鸡血液T4的含量(P <0.05),同时酶制剂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42 d肉鸡血液葡萄糖的浓度(P <0.05)。与对照组相比,酶制剂组显著降低了28和42 d肉鸡血液尿酸含量(P <0.05),显著提高了14和42 d肉鸡血液甘油三酯含量(P <0.05)。综上所述,1~42 d肉鸡日粮添加2000 U/g木聚糖酶和800 U/g葡聚糖酶可以显著改善料肉比,提高屠宰性能,可改变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部分代谢物的浓度,但对胴体成分影响不大。
关键词: 肉鸡 木聚糖酶 葡聚糖酶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胴体成分 血液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花药颜色基因Siac1的精细定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摘要: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谷子花药颜色性状的遗传基础,以‘E1005’为母本,‘品资39号’为父本构建F2分离群体,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结合隐性群体分析法(RCA),对谷子花药颜色基因Siac1进行精细定位。遗传分析表明,F2植株黄色花药与白色花药分离比例符合3:1的孟德尔分离规律,表明白色花药性状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和SV标记将Siac1初定位于第VI染色体上标记GSA07025和GSA07037之间约282 kb的区间内。进一步利用根据亲本重测序结果新开发的InDel标记,最终将Siac1精细定位于标记MRI579和MRI583之间约94.7 kb区段内。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区间共有10个开放阅读框,初步推测Seita.6G227100、Seita.6G227200、Seita.6G227300和Seita.6G227900为花药颜色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为克隆Siac1基因、解析花药颜色发育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和玉米秸秆腐解过程的红外光谱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作物秸秆分解受其物理、化学及生物等特点影响,同时也受土壤的微生物影响。以尼龙网袋法比较研究了玉米和高粱秸秆腐解对土壤微生物、调节C/N的响应,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不同腐解期各处理秸秆的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粱秸秆和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的官能团变化基本相似,在腐解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糖类含量逐渐减少,氨基酸、有机酸等可溶性有机物分解,甲基、亚甲基及酰胺类化合物含量降低,羧基含量增多,脂肪性减弱;并且在培养的前30 d中,高粱秸秆腐解速率要快于玉米秸秆,与山西土壤微生物浸提液比较,贵州土壤微生物浸提液更有利于秸秆的分解,添加氮调节C/N对玉米和高粱秸秆的分解具有促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绩效分析
《经济论坛 》 2019
摘要:为掌握当前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在河北省实施情况,以"十三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为背景,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突变级数法,构建包括1个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重要性次序,对2016年河北省11市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实施绩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从经济绩效、生态绩效、社会绩效、综合绩效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对我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顺利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 绩效评价 河北省 突变级数法 主成分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辽宁省地方高粱品种食用品质性状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16个辽宁省地方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高粱品种食用品质性状及其相关关系,为筛选优质食用高粱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6个高粱品种籽粒中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粗脂肪、粗蛋白和单宁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对这些高粱品种的食用品质进行感官评价,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apid viscoanalyzer,RVA)对高粱淀粉黏滞性进行测定,对其差异性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从营养品质和感官评价分析,矮子白1、红壳棒、锦粱9-2和分枝大红穗获得的综合评分均较高,且适口性、滋味、气味等指标都表现较好。矮子白2和真白粱籽粒中粗脂肪含量较高且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红壳白1、红壳白2和黄壳白中粗蛋白含量较高且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大白高粱1籽粒中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所有品种单宁含量均低于0.5%。高粱米粥的感官综合评分与粗蛋白和单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和单宁对高粱适口性和滋味有一定的负向作用;支链淀粉对适口性和冷粥质地有正向作用。粗脂肪含量与冷胶黏度、消减值和峰值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淀粉含量与最高黏度和热浆黏度呈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冷胶黏度、消减值和峰值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与RVA谱的黏度和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支链淀粉与黏度和崩解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黏滞性系数与感官评分具有较大的相关性,最高黏度和崩解值的大小与综合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则与综合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RVA谱特征值与食味指标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可以通过测定RVA谱特征值间接反映高粱米的食味特征。综合考虑食用品质,高粱地方品种矮子白1和红壳棒是较为理想的食用型高粱品种。
关键词: 高粱 营养品质 食味品质 淀粉黏滞性 快速黏度分析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