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炭添加对滨海盐土柳枝稷生长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生物炭在滨海盐土改良中的作用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穴施方式添加450℃热解玉米秸秆炭(1%、2%),分析了滨海盐土理化性质和柳枝稷生长特性的响应。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后第一个生长季,土壤容重降低3.9%以上,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7.4%、4.0%、68.3%以上,柳枝稷成活率提高18.4%以上,地上和地下干重分别增加198.4%、91.4%以上,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明显改善,柳枝稷可以选择性地吸收K~+。因此,采用穴施方式添加生物炭,可以改善滨海盐土的部分理化性质,进而促进柳枝稷的生长,提升其耐盐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酸枣肉渣栽培猴头菇的研究
《农学学报 》 2020
摘要:为科学利用酸枣肉渣,破解困扰酸枣加工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以猴头菇为对象,在栽培基质常规配方中添加不同比例(20%、40%、60%、80%)酸枣肉渣替代玉米芯,分析其对猴头菇发菌时间、子实体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酸枣肉渣添加量的增加,猴头菇菌丝生长速率呈下降趋势,满袋时间和出菇时间延长,当添加比例为20%和40%时,头茬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且猴头菇品质得到提升,表现在鲜菇含水量和粗蛋白含量增加,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降低,必需氨基酸总量增加,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更接近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含铁量显著增加。添加酸枣肉渣栽培猴头菇是可行的,添加比例适宜控制在40%以内。本研究为酸枣肉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也为食用菌栽培基质拓宽了新来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药与生草管理对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相对稳定性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施药和田间生草对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提高幼龄苹果园生物防治效果和天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节肢动物群落调查,研究施药清耕、地布+行间自然生草、自然生草和非施药的清耕、地布+行间自然生草、自然生草对幼龄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相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幼龄苹果园内节肢动物种类包括14目77科123种,植食性害虫主要为蚜科、蓟马科和飞虱科害虫,金蛛科为主要天敌,蝇科昆虫为中性种类.田间生草能显著提高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相对稳定性,施药能显著减少苹果园天敌和中性物种数量,促进植食性害虫增加,降低群落结构稳定性.主成分分析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物种数量、优势集中性为第一主成分,物种丰富度为第二主成分;相似性指数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节肢动物群落分成4大类:自然生草不施药和地布+行间自然生草不施药、自然生草施药和地布+行间自然生草施药、清耕施药、清耕不施药.[结论]幼龄苹果园内生草可以优化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提高群落多样性、均匀度、相对稳定性和天敌生物数量,可以逐步达到利用生态途径控制有害生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目的.
关键词: 苹果园 施药 非施药 清耕 自然生草 地布+行间自然生草 群落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连栋日光温室温度场分布及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 2020
摘要:针对冀中南地区冬季雾霾天气严重,日光温室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保温功能,设计建造了三连栋日光温室,为进一步验证其性能,应用MATLAB软件对三连栋日光温室进行二维温度场的拟合和图像绘制。结果表明:00:23三连栋日光温室的温度为8日>9日>10日;06:23为温室一天的最低温度,10日的06:23为3天最低温度;12:23为多云~阴的8日温室的最高温度,14:23为阴~晴的9日温室的最高温度,12:23—14:23为晴天的10日温室的最高温度,3天温室最高温均能达到30℃,16:23温度下降较快。多云~阴的8日、阴~晴的9日09:23—10:23依次从温室的北、中、南栋的上中部开始升温,16:23先从温室下部开始降温;晴天的10日09:23—10:23依次从温室的南、中、北栋开始升温,16:23依次从温室的北、中、南栋开始降温。在温室温度最低时或最高时,北栋北后侧中下部区域为温度的最高点或最低点。8—10日09:23与18:23(15~20℃)、08:23与20:23(10~15℃)温室温度各栋之间及各区域基本相同。同一天内温室地温中栋最高,地温白天北栋最低、夜间南栋最低;10日夜间南栋地温最低,最低地温13℃,白天中栋地温最高,最高地温22℃。光照强度9日<8日<10日。三连栋日光温室在2月中旬喜温果菜类即可定植,较单膜塑料大棚提早定植25~30天,同时又规避了冬季低温阴雪雾霾天气出现频次高的时段,三连栋日光温室优势明显。
关键词: 三连栋日光温室 温度场 分布 MATLAB软件 热环境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主要杂粮种植成本与收益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河北省是杂粮种植大省和贸易大省.为充分了解杂粮种植户种植成本收益,指导种植户开展杂粮生产,利用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信息平台和实地调研数据,对河北省谷子、高粱、绿豆、红小豆、燕麦、荞麦和糜子7种杂粮的成本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杂粮种植收益呈现增长趋势,其中,糜子种植收益增长幅度最快,谷子种植收益最高,高粱、绿豆、红小豆和燕麦种植效益均有小幅度增长,荞麦种植收益增幅最低;大部分杂粮的总成本呈降低趋势,其中,谷子总成本下降幅度最大,糜子次之,绿豆、红小豆和荞麦的总成本基本保持不变;7种杂粮的投入产出比呈现增加趋势,种植产出效率逐渐增长,其中,谷子和高粱的产投比变化浮动较大,糜子和燕麦的产投比稳步提升,荞麦的产投比基本保持不变.提出了推广实用的新品种和新技术、建立市场信息动态、加大政府杂粮政策等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质复合墙体温室墙体传热模型的建立
《江苏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随着土墙日光温室后墙材料使用时的弊端日益凸显,寻找保温蓄热性能良好的新型墙体材料是目前我国日光温室发展的紧要任务。本研究针对以酚醛保温板为保温材料的日光温室墙体,在考虑作物对后墙遮光的情况下,应用有限差分法建立异质复合墙体的非稳态传热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复合材料墙体传热规律,分析新型建筑材料在蓄热放热方面的规律。结果表明,传热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差1.0~1.5℃,最大误差2.6℃,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9%~9.3%,可以较为准确地估计异质复合墙体温室墙体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蓄热放热量。
关键词: 酚醛保温板 非稳态传热模型 日光温室 墙体 气温 太阳辐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菌剂施用对设施茄子根际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设施茄子连作种植和化学肥料过量施用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土传病害严重等土壤质量问题,微生物制剂是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目的]确定微生物菌剂施用对设施茄子根际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鹿泉大河实验园区,以含有哈茨木霉和巨大芽孢杆菌的微生物菌剂为供试菌剂,采用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微生物菌剂处理和对照茄子开花期、拉秧期土壤的养分含量;采用稀释涂平板方法测定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分析处理和对照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分布规律。[结果]与对照相比,微生物菌剂处理提高了茄子开花期和拉秧期的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拉秧期微生物菌剂处理根际土壤中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3.85%、21.07%、31.51%和55.94%;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改变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和构成,微生物菌剂处理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均显著增加,其中细菌、放线菌在微生物总量中所占比例增加,而真菌的占比则有所降低。微生物菌剂处理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的Shannon指数、降低Simpson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差异不显著,表明微生物菌剂能够增加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影响不明显。从目水平上分析菌剂处理和对照的微生物组成,发现微生物菌剂处理增加了土壤中黄单胞菌目(Xanthomonadales)、红螺菌目(Rhodospirillales)、鞘脂杆菌目(Sphingobacteriales)、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纤维黏网菌目(Cytophagales)、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等优势菌目的占比,降低了伯克氏菌目(Burholderiales)、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等病原菌的占比。微生物菌剂的施入能够促进茄子营养生长,增加茄子的产量,增幅为18.52%。[结论]微生物菌剂作为一种新型环保肥料,具有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增加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该结果为微生物菌剂的合理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茄子 土壤养分 可培养微生物 细菌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