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美洲拟鲽抗冻蛋白基因遗传转化草莓的研究
《核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草莓品种星都2号和全明星的无菌苗叶盘和叶柄基部为外植体,采用携带美洲拟鲽编码pre、pro和mature3种抗冻蛋白(AFP)基因的双元载体系统的根癌农杆菌进行转化,获得7个Km抗性株系。经PCR扩增及PCR-Southern杂交检测,6个株系呈阳性,结果表明,编码pre、pro和mature的AFP基因分别整合到了星都2号和全明星染色体DNA中,其中获得pre、pro和mature转星都2号株系各1个,转化率分别为1.56%、1.49%和1.67%;mature基因转全明星株系3个,转化率为4.05%。
关键词: 草莓 美洲拟鲽 抗冻蛋白(AFP)基因 遗传转化 PCR-Southern杂交


籽用南瓜种质资源植物学性状多样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20份南瓜材料24个植物学性状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中国南瓜、印度南瓜、美洲南瓜、裸仁南瓜和黑籽南瓜在皮壳质量、千粒重、根干质量、茎干质量、主茎长和果实性状上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皮壳质量、千粒重、子叶宽、茎干质量、主茎长、种仁质量、出仁率、种皮色、叶干质量和单瓜种子数是植物学多样性的主要指标。通过聚类分析,20份材料分为5个类群,与南瓜的传统分类基本一致,美洲南瓜与裸仁南瓜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印度南瓜和中国南瓜亲缘关系较远,与黑籽南瓜和华南大板最远。初步探讨了籽用南瓜的植物学多样性,筛选出1份优良的大白板型有壳籽用南瓜材料,并提出皮壳质量、千粒重、茎干质量、主茎长和单瓜种子数5个性状作为籽用南瓜资源植物学描述评价的代表性状,以期为籽用南瓜的育种奠定基础。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优势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优势种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种群、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种群、冷蒿(Artemisia frigida)种群、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种群在中小尺度不同方向的盖度空间分布的类型及其空间变异。结果表明:各优势种种群在中小尺度均呈聚集分布。相同尺度不同方向、相同方向不同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明显,相同尺度种群格局的各向异性比也存在差异。小尺度种群格局的变化主要受放牧和种群的繁殖特性影响,在大尺度不同方向的种群空间格局比较中,地形因素、地貌、土壤异质性等成为影响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


菊科植物茼蒿有效成分提取工艺条件筛选
《饲料工业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采用回流提取法,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按4因素3水平设计正交试验,筛选菊科植物茼蒿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分析极差R值表明,乙醇浓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固液比对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是:乙醇浓度>萃取温度>固液比>萃取时间。最终确定菊科植物茼蒿有效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为55%,萃取温度为95℃,萃取时间为2h,固液比为1:8时得率最高。


麻饼型日粮中添加烟酸对绵羊瘤胃发酵底物降解动力学研究
《中国饲料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麻饼型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烟酸(450mg/kg)后,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发酵底物在不同培养时间内培养液中NH3-N浓度、瘤胃细菌N产量、原虫数量、总VFA量及乙酸、丙酸、丁酸产量和乙酸/丙酸值的降解动力学特征。体外试验瘤胃液来自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饲喂添加烟酸的麻饼型基础日粮。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烟酸可提高培养液NH3-N利用率;培养液中添加烟酸后瘤胃细菌N产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高于未添加组;培养液中原虫数在培养4h时达最高值,且此时添加组原虫产量显著(P<0.05)高于未添加组;总VFA量及乙酸、丙酸、丁酸的产量随培养时间变化而呈增加趋势;但丁酸量和乙酸/丙酸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高温调控对黄瓜白粉菌的影响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采取温湿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温处理对黄瓜白粉菌[Sphaerotheca cucurbitae(Jacz)Z.Y.Zhao]的影响,比较研究了35℃~50℃4个温度梯度和RH50%~90%5个湿度梯度组合处理对病原菌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同一高温条件下,随着RH的升高,对白粉菌孢子致死率明显增高;RH80%和RH90%、温度45℃~50℃处理2h后的孢子致死率都是100%,但对黄瓜植株伤害较重;RH80%和45℃的高温处理1h,对白粉菌孢子的致死率为100%,黄瓜植株生长正常。


抗旱、耐盐基因P5CS转化向日葵自交系
《生物技术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向日葵保持系75-33B和恢复系Ht80-97的子叶为转化受体材料,用携带P5CS基因的双元载体系统的根癌农杆菌进行叶盘转化,获得抗Kan的转化芽。提取转化芽总DNA进行PCR检测及PCR-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获得阳性抗性芽75-33B 2株,Ht80-97 4株,转化率分别为3.17%和4.65%。
关键词: 向日葵 P5CS基因 遗传转化 PCR扩增 PCR-Southern杂交


野牛草种子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方法的分析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比较野牛草种子蛋白质的提取方法。[方法]以"中坪一号"野牛草种子为试材,分别采用TCA/A(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和Trizol法提取种子蛋白,并利用条件一致的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TCA/A法提取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背景噪音大,清晰度差,横向条纹较多,图谱上呈现多个形状不规则的斑点,杂色与正常蛋白质点有区别,对其他蛋白质点构成高度覆盖和遮避,影响图谱信息的准确表达;Trizol法所提取的蛋白质样品,其双向电泳图谱背景噪音小,横向条纹少,非蛋白类杂质少,无斑点间的遮避现象,蛋白质点数量增多,为野牛草种子蛋白质组定量、定性分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结论]与TCA/A沉淀法相比,改进的Trizol法是野牛草种子蛋白质提取的适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