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3份木薯新种质抗细菌性萎蔫病机理初探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细菌性萎蔫病(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CBB)是当前国内木薯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为了明确抗细菌性萎蔫病木薯种质的抗病机理,本研究比较木薯抗感种质叶片的自身组织结构,与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manihotis, Xam)互作过程中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物质变化的差异。结果发现,在叶片自身组织结构上,抗病种质叶片单位面积气孔开口总面积、表面蜡质含量及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感病种质;受Xam侵染后,抗病种质叶片病/健处产生木栓质积累和形成部分侵填体结构,且产生的胼胝质比感病种质多,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H2O2含量显著高于感病种质。表明3份抗病新种质的抗病性与叶片单位面积气孔开口总面积、表面蜡质含量、角质层厚度以及Xam侵染所诱导的木栓质、侵填体、胼胝质、防御酶活性、H2O2含量有关。

关键词: 木薯 细菌性萎蔫病 抗病种质 抗病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盐胁迫条件下施用氮钾肥对面包果养分吸收及渗透物质积累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氮钾配比影响盐胁迫下面包果生长的营养生理机制,以面包果[Artocarpus altilis (Parkinson) Fosberg]为材料,研究不同氮钾配比对盐胁迫下面包果养分吸收及渗透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N0K0+W)相比,单盐胁迫(N0K0+S)对面包果生长指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根系生长指标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N1K1+S处理的面包果地下部干重较单盐胁迫处理呈增加趋势,根系生长指标呈下降趋势。所有盐胁迫处理均显著增加根茎叶中的Na+含量和Na+/K+。与阳性对照(N0K0+S)相比,N1K1+S处理显著增加根茎叶中K+含量,减少叶中Na+含量和Na+/K+。N1K2+S处理较N1K1+S处理显著减少根茎中的Na+含量,N2K2+S处理较N2K1+S处理显著增加根中的N、P、K+、Na+含量和Na+/K+,茎中的N和K+含量以及叶片中的Na+含量、Na+/K+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N2K1+S处理较N1K1+S处理显著减少根、茎中K+含量,增加叶片N、Na+含量和Na+/K+,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N2K2+S处理较N1K2+S处理显著增加根、茎、叶中的Na+含量和Na+/K+。综上所述,适量增施氮钾肥通过调节K+、Na+向各器官的运输缓解盐胁迫对面包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抑制效应,可为盐碱地的面包果施肥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面包果 Artocarpus altilis (Parkinson) Fosberg 盐胁迫 养分吸收 渗透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GmNramp2a基因克隆及亚细胞定位和组织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初步研究大豆(Glycine max)天然抗性相关巨噬蛋白(natural resistance associated macrophage protein,Nramp)家族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一个大豆GmNramp成员基因GmNramp2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mNramp2a基因包含4个外显子,开放阅读框长1551bp.GmNramp2a蛋白含有10个跨膜结构域和13个保守基序,进化树分析表明GmNramp2a蛋白与拟南芥AtNramp3和AtNramp4同源性最高.通过拟南芥原生质体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GmNramp2a蛋白定位于液泡膜.用qRT-PCR分析GmNramp2a基因的表达模式表明,GmNramp2a基因在根、根瘤、叶片和花中都有表达,其中在根瘤和叶片中表达量较高.结果 为进一步研究GmNramp2a基因功能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GmNramp2a;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与硝化抑制剂联合施用对热带菜地土壤硝化过程及N2O排放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热带菜地土壤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探讨生物炭与硝化抑制剂联合施用下土壤无机氮含量和强度及N2O排放的变化规律,旨在明确施用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对热区土壤硝化过程的调控作用及对N2O的减排效应。本试验设置4个处理:单施氮肥(N),氮肥配施生物炭(N+Bc),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N+Ni)以及氮肥同时配施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N+Bc+Ni)。结果表明:培养期间,生物炭施用下土壤NO3–N强度显著提高15.8%,表明添加生物炭能够显著促进土壤硝化过程;硝化抑制剂添加下土壤NH4+–N强度显著提高33.4%,表明硝化抑制剂的施用显著减缓硝化过程;此外,硝化抑制剂能够削弱由生物炭添加引起的激发硝化过程的效应,表明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对硝化过程影响存在交互效应。施用生物炭或硝化抑制剂都能降低NO2–N强度,其中硝化抑制剂作用更加显著;此外,生物炭或硝化抑制剂单独施用能够降低菜地土壤15.1%~68.3%的N2O排放量,二者联合施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更强的减排作用。综合来看,生物炭与硝化抑制剂联合施用有望在热带菜地土壤中发挥固碳和减排的双重功效。

关键词: 生物炭 硝化抑制剂 硝化作用 氧化亚氮 菜地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茎排布对木薯鲜薯产量与薯构型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平地宽窄行(1.0m+0.6m)模拟机械化种植模式下,以我国主栽机械化木薯品种‘NZ199’为对象,设置平放顺向对称(T1)、平放顺向交错(T2)、平放斜向对称(T3)、平放斜向交错(T4)、斜插反向对称(T5)、斜插反向交错(T6),共6种双行种茎排布方式,研究其对鲜薯产量、薯块特征及薯构型的影响,以期筛选适宜的木薯机械化种植模式与收获农艺农机参数。结果表明,斜插较平放有助于提高鲜薯产量;斜插反向交错、平放顺向对称的鲜薯产量均较高,分别达41.92~50.11、38.55~48.42 t/hm2,二者结薯的平均垂直行向半幅宽均较窄,仅为22.92~24.09 cm;当收获单株的垂直行向半幅宽为30.0 cm、层深为25.0 cm时,斜插反向交错与平放顺向对称的收获鲜薯产量占比、鲜薯产量均较高,分别达97.54%~98.87%、38.12~40.87 t/hm2。综上,在平地宽窄行机械化种植模式中,推荐斜插反向交错和平放顺向对称种植方式,建议收获机在窄行间的双行作业幅宽120.0 cm、犁深25.0 cm,则可收获98%的鲜薯产量。

关键词: 木薯 种茎排布 鲜薯产量 薯构型 农艺农机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波长诱虫灯对3种玉米害虫的诱集作用

中国植保导刊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不同波长光对3种玉米田害虫的诱集作用,本试验测定了 9种不同波长单色光灯管的田间诱虫效果.结果显示:340 nm和368 nm波长对草地贪夜蛾的诱集效果最好,日均诱集量分别为4.33头和3.33头,且雌虫上灯数量明显高于雄虫.480 nm和445 nm波长对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果最好,日均诱集量分别为6.67头和5.33头.340、545和368 nm波长对棉铃虫的诱集效果最好,日均诱集量分别为4.33、3.33和3.00头.340、368、400、445和480 nm波长诱虫灯对3种害虫均有不同程度的诱集作用,其中368 nm和340 nm的综合诱集效果最好.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亚洲玉米螟 棉铃虫 玉米田 诱虫灯 诱集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机器视觉的甘蔗切种装备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实现甘蔗单芽段蔗种的防伤芽与自动切割,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甘蔗切种装备.该装备利用橡胶滚轮夹持住甘蔗输送,由相机采集甘蔗图像并识别茎节,通过对茎节处的位置进行偏移,获得切割点的位置;上位机通过TCP通信将切割点位置发送给PLC,PLC通过控制切割部件和橡胶滚轮部件完成切割点的定位及切割动作,切割点距茎节的距离可调节.试验表明:装备对切割点的定位精度可达8mm,伤芽率为0,可满足单芽段优质蔗种的农艺需求.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单芽段 TCP通信 切种甘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时期和次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世界重要的迁飞害虫,具有迁飞速度快、适生区域广、繁殖能力强、危害程度高、防控难度大等特点。为了明确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时期和次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周年繁殖区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指标提供理论依据,田间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分别于苗期、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防治草地贪夜蛾,玉米收获期测定主要产量指标,分析防治时期、防治次数、施药间隔周期与防治效果、产量增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时期防治处理对草地贪夜蛾防效的影响程度均呈随防治时期推后而降低趋势,其中苗期防效(大于90%)优于喇叭口期,抽雄期后防效下降不到83%,施药2次后的防效均超过89%,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药3次后的防效均超过95%,在苗期、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4次施药后防效最高,达97.27%;玉米产量随施药次数增加而显著上升,施药4次、施药3次和苗期+喇叭口期施药2次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均超过10 t/hm2),这3种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为10.96、10.59、10.14 t/hm2,显著高于其他施药2次和施药1次的处理;苗期施药(7.29 t/hm2)、小喇叭口期(8.04 t/hm2)、大喇叭口期(7.56 t/hm2)及小喇叭口期+抽雄期(9.08 t/hm2)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均高于抽雄期(5.85 t/hm2)的产量,表明抽雄期后施药增产效果不明显,所有施药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4.29 t/hm2);施药次数、间隔周期与玉米产量增幅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间隔15~20 d施药玉米产量增加幅度最大,施药次数在2~4次产量增幅最高,均出现产量增幅超过60%的处理,产量增幅最高达63.43%(施药3次),施药次数在3~4次产量增幅并不明显。海南甜玉米种植区草地贪夜蛾化学防治,建议选择苗期、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施药2~3次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生育期 防治次数 防效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季铵盐修饰壳聚糖及其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现代食品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以季铵盐对壳聚糖进行修饰改性,利用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壳聚糖季铵盐的最优制备条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不同取代度的壳聚糖季铵盐制备的涂膜的机械性能;以壳聚糖季铵盐为原料,引入聚乙烯醇,纳米二氧化钛,丙三醇,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壳聚糖季铵盐复合膜,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接触角对壳聚糖季铵盐复合涂膜的结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季铵盐的最优制备条件为季铵盐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3:1,反应时长为12 h,反应温度为80℃.此外,当壳聚糖季铵盐含量为50%(以聚乙烯醇为标准),纳米二氧化钛含量为1%,丙三醇含量为0.8%时,壳聚糖季铵盐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取得最优值,分别为19.38 MPa和55.78%.相应的壳聚糖季铵盐复合膜(19.38 MPa)的拉伸强度较壳聚糖复合膜(18.64 MPa)也高,这说明壳聚糖季铵盐的改性有利于增加涂膜的机械性能,为后续研究壳聚糖改性膜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壳聚糖季铵盐;复合膜;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藏温度下'宝岛蕉'果实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中国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香蕉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以‘宝岛蕉’果实为材料,在14℃和25℃贮藏温度条件下,观测果实的外观品质,测定果皮色泽、果实硬度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等营养品质的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温25℃贮藏相比,14℃低温贮藏可有效减少‘宝岛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损失,并能抑制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硬度等的下降,维持果实良好的营养品质,延缓果实的成熟衰老,延长果实的贮藏期。此外,贮藏温度不同,‘宝岛蕉’的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变化也不相同。

关键词: ‘宝岛蕉’ 贮藏温度 采后生理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