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秋葵LCYE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ε-番茄红素环化酶(lycopene epsilon-cyclase,LCYE)是参与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关键酶,在类胡萝卜素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黄秋葵(Hibiscus esculentus)中LCYE基因的功能,本研究成功克隆了黄秋葵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下游LCYE,其cDNA全长1 845 bp,具有1 605个碱基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3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Mw)为59.73 kD,等电点(pI)为6.22。黄秋葵LCYE与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tum)、可可(Theobroma cacao)及麻风树(Jatropha curcas)同源蛋白的相似性均在80%以上,具高度的保守性,将基因命名为HyLCYE,GenBank登录号为:KX257999。荧光定量分析表明,LCYE在黄秋葵成熟叶中表达最高,果实发育中以花后3 d高表达。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对叶黄素含量进行分析,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叶中,成熟叶中叶黄素含量最高;在果实中,以花后3 d的果实含量最高。结果表明,HyLCYE基因表达与叶黄素含量成正相关。不同基因型秋葵品种同一时期的类胡萝卜素以绿色品种最高,红色秋葵品种次之,白色秋葵品种总含量最低。该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黄秋葵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黄秋葵 叶黄素 番茄红素ε-环化酶(LCYE)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


丝瓜WRKY转录因子基因的分离与褐变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RKY转录因子是一类发现于高等植物中的转录因子超家族。许多研究表明,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作用,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模式植物中,在甜瓜(Cucumis melo)及辣椒(Capsicum annuum)等蔬菜作物中也有报道,而丝瓜(Luffa cylindrical)WRKY转录因子在褐变中的研究还未见相关报道。前期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获得了鲜切丝瓜福丝3号果肉褐变前后转录组数据库,本研究从中筛选得到4个与植物WRKY转录因子蛋白一致性较高的Unigene序列。分析发现,4个丝瓜WRKY基因Unigene0018509、Unigene0021412、Unigene0025291和Unigene0034271均含1个完整的开放读码框(ORF),序列全长分别为2 189、1 990、2 365和2 274 bp,Gen Bank登录号为:KY621843~KY621846。Wolf Psort预测显示,4个Unigene编码的WRKY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中。系统进化和基因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4个WRKY转录因子均含有1个保守的WRKY结构域,且锌指结构为C2H2型,属于第(6)类WRKY蛋白家族。利用定量PCR技术分析了4个WRKY基因在丝瓜'福丝3号'不同组织(根、茎、叶、花和果肉)以及采后不同储藏时间下的表达情况,对4个WRKY基因在鲜切丝瓜果肉不同时间的表达模式与RNA-seq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丝瓜WRKY基因均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且表达模式各不相同。4个WRKY基因在鲜切后q-PCR表达值与RNA-seq得到的表达量(fragments per kilobase million,FPKM)变化趋势基本一致,WRKY基因Unigene0018509、Unigene0021412和Unigene0025291在丝瓜鲜切后0~6 h内的表达量呈显著上调(P<0.05),Unigene0034271在0~3 h内上调表达,6 h出现下调表达。分析发现,4个WRKY基因在丝瓜采后不同储藏褐变时间内的表达趋势总体上调,但4个WRKY基因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丝瓜褐变调节机理和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丝瓜 转录组测序(RNA-seq) 褐变 WRKY 表达分析


霍山石斛PMM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磷酸甘露糖变位酶基因(PMM)的功能及其在多糖生物合成中的表达调控机制,以霍山石斛原球茎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PMM基因,对其cDNA序列和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霍山石斛PMM基因cDNA序列长949 bp,包含一个747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248个氨基酸,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KY912084。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HAD超家族,可能是一种稳定的、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的亲水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霍山石斛PMM与铁皮石斛、海枣、油棕、芦笋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分支。qPCR结果显示:PMM基因在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4种不同药用石斛比较中,鼓槌石斛的相对表达量最高,霍山石斛的表达量最低。本研究结果表明PMM基因可能不仅参与到石斛多糖的合成,还与其它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相关。


添加菌糠对猪粪渣堆肥过程及氨排放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规模化养猪场固液分离后的猪粪渣为试验对象,以菌糠为调理剂,设置猪粪渣和菌糠1∶0.2、1∶0.3、1∶0.4、1∶0.5共4个不同质量比例(湿基)堆肥处理,以纯猪粪渣单独堆肥为对照处理,研究了菌糠作为猪粪渣堆肥调理剂对堆肥过程和NH_3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菌糠有利于各堆肥处理缩短进入高温期的时间,且有利于各处理堆肥的脱水;随着菌糠添加比例的增加,各处理的干物质降解率和有机碳损失率均降低;堆肥后,对照和处理组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比堆肥前有所增加,而其中全磷、全钾含量的增加量随着菌糠添加量的持续增加而相应减少;当菌糠的添加比例大于0.3时,有利于减少猪粪渣堆肥过程中NH_3的排放;堆肥36 d后,对照及各处理堆肥均达到腐熟,且总养分和有机质均符合《有机肥料》(NY 525—2012)标准。


茶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运子CsPPT2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茶叶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白叶1号为材料,应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茶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运子家族一个基因CsPPT2的c DNA序列,并与茶树体内另一个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运子家族的基因CsPPT1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的表达进行比较。CsPPT2的c DNA全长1 469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1 218 bp,编码406个氨基酸。通过生物学信息分析表明,CSPPT2蛋白分子量为44.6 k D,理论等电点为9.90,CsPPT2有6个跨膜区,属于疏水性叶绿体跨膜蛋白。聚类分析显示,茶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运子家族分为2个亚组,而CsPPT1与CsPPT2属于不同亚组。荧光定量结果分析表明,两个基因可能在茶树体内功能不同,CsPPT2在所考察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根和成熟叶片中表达量远大于CsPPT1;CsPPT1在茎和复绿前的幼嫩芽叶中表达量高于CsPPT2。在白化期起始时CsPPT2有短暂的升高,但伴随白化受到较大的抑制,表明CsPPT2的表达抑制可能是白叶1号低儿茶素高氨基酸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茶树 白叶1号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运子 CsPPT2 表达分析


不同氮肥用量与施肥时期对冷浸田单季稻生长及农学效率的影响
《土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冷浸田为福建省主要低产田类型之一。基于福建省浅脚烂泥田、青泥田与锈水田主要冷浸田类型,通过田间3个点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105、150与195 kg/hm~2)与施用时期(基蘖肥︰穗肥=10︰0与基蘖肥︰穗肥=7︰3)运筹组合对单季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促进了各类型冷浸田水稻分蘖期分蘖生长速率。不同氮肥组合的锈水田、青泥田与浅脚烂泥田水稻籽粒产量分别较不施肥(CK)增幅14.5%~45.5%、9.4%~13.5%和10.4%~15.9%,但在105 kg/hm~2用量基础上再进一步增施氮肥,籽粒增产效果明显放缓。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成熟期水稻有效穗数,但对每穗实粒数及千粒重影响不明显。105、150、195 kg/hm~2 3种氮肥用量下各类型冷浸田的农学效率均值分别为17.4、13.3与12.8 kg/kg。除浅脚烂泥田施用穗肥的秸秆产量有显著差异外,其余氮肥不同施肥时期的籽粒与秸秆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增施氮肥有提高籽粒氮的趋势,但同时降低了籽粒钾含量。鉴于冷浸田土壤氮素水平较高,单季稻氮肥经济用量宜控制在105~150 kg/hm~2中低水平,超过150 kg/hm~2,农学效率递减,且无明显增产效果。另从人工成本及效益考虑,宜选择基蘖肥︰穗肥=10︰0的施氮方式。


广叶绣球菌谷胱甘肽S-转移酶多样性及光照下URE2P gst的表达分析
《食用菌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基因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编码基因。结果表明:广叶绣球菌基因组可编码27个gst,均含有GST保守的N端或C端结构。27个GST分属于8个不同的家族,其中URE2P家族GST数量最多(8个),OMEGA家族含6个,GTE家族含4个,C1、GHR、SIGMA和GTT家族各含2个,EF1Bγ家族含1个。各家族间的GST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光照时长胁迫下6个URE2P家族GST基因的表达动态。结果表明有4个GST基因(MF327518,MF327511,MF327527,MF327514)在诱导48h后表达量最高,2个GST基因(MF327506,MF327510)在诱导96h后表达量最高。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光照诱导 实时荧光定量PCR


盐碱环境火龙果花、茎和果实氨基酸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测定盐碱环境下,火龙果果肉、果皮、二年生茎、单年生茎、花瓣和花丝的氨基酸。结果表明盐碱环境下火龙果6个不同部位均含有所测定的17种氨基酸,氨基酸种类齐全,果肉、果皮、二年生茎、单年生茎、花瓣和花丝的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973.85、500.46、552.32、389.57、736.47和604.64mg·hg~(-1)·FW。味觉氨基酸和药用氨基酸也较为丰富,味觉氨基酸在果肉、果皮、二年生茎、单年生茎、花瓣和花丝中分别为58.02%、62.45%、58.46%、58.18%、61.79%和60.66%。药用氨基酸在果肉、果皮、二年生茎、单年生茎、花瓣和花丝中分别为65.58%、64.05%、62.63%、61.39%、62.08%和61.73%。最后探讨了盐碱环境对火龙果果实氨基酸的影响,以及火龙果花朵和茎的开发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