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晚香玉花香成分时空动态变化的研究
《核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晚香玉花香成分的时空动态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晚香玉单瓣和重瓣品种4个花期及单瓣品种花器官不同部位释放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晚香玉不同花期的芳香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单瓣品种花蕾期至盛开期分别检出芳香成分9、13、16和31种,随着花的不断发育,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呈现高-低的变化趋势,醇类化合物含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酚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含量均呈现低-高的变化趋势;重瓣品种花蕾期至盛开期分别检出芳香成分3、3、8和8种,随着开花的进程推进,萜烯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含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酯类化合物含量呈现低-高的变化趋势,醇类化合物含量则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不同部位释放的香气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不同,从晚香玉单瓣品种花瓣、雌蕊、雄蕊中各检测出21、12和20种香气成分,且雌蕊主要释放萜烯类化合物,花瓣和雄蕊主要释放萜烯类和酚类化合物。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花香化合物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晚香玉 花香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橄榄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HI的密码子偏好模式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橄榄[Canarium album(Lour.)Raeusch]的重要活性成分,而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是黄酮合成的关键酶类之一,了解橄榄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HI的密码子偏好模式可为其功能和分子进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Codon W和EMBOSS分析橄榄CHI的密码子偏好性参数,并通过有效密码子数(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ENc)绘图、中性绘图和偏倚分析探讨单双子叶植物CHI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可能因素,同时分别采用SPSS19.0和MEGA5.2基于密码子偏好性和序列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橄榄CHI ENc值、G和C的含量(GC)以及密码子第3位上G和C含量(GC3s)分别为50.89、0.451和0.465,表明其密码子偏好性较弱,但倾向使用富含A和U,并以A或U结尾的密码子;单子叶植物CHI的密码子偏好性普遍高于双子叶植物,基于密码子偏好性和核酸序列相似性均能将单双子叶植物进行较准确的归类;密码子碱基成分和相关性分析发现,物种间CHI密码子偏好性受编码区长度的影响较小,而与碱基的组成密切相关;此外,橄榄CHI与模式生物拟南芥、烟草、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基因组均存在较大的密码子偏好性差异.本研究表明突变压力是单双子叶植物间CHI严格的密码子偏好规律形成的主要作用力,而橄榄CHI外源表达和遗传转化时需要根据宿主基因组偏好模式进行密码子优化和改造.
关键词: 橄榄 黄酮类化合物 查尔酮异构酶 密码子 偏好模式


不同饲粮赖氨酸水平对二元母猪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不同饲粮赖氨酸水平对70~100kg阶段二元母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96头体况相似、平均体重为(69.01±4.43)kg的长大二元母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4个重复,根据饲料原料可消化赖氨酸(DLys)和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模式(IAAP)配制低蛋白质试验饲粮(等能、等氨基酸平衡模式),设置饲粮DLys水平分别为0.61%(Ⅰ组)、0.66%(Ⅱ组)、0.71%(Ⅲ组)、0.76%(Ⅳ组)。结果表明,Ⅱ组平均日增重(ADG)最高(908.33g),料重比(F/G)最低(2.77);Ⅱ组血清尿素氮(UN)浓度〗显著低于Ⅰ组和Ⅳ组(P<0.05),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浓度随饲粮DLys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0.05);血清赖氨酸(Lys)和苏氨酸(Thr)质量浓度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其他血清氨基酸质量浓度呈现随饲粮DLys水平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0.05),以Ⅱ组较低。综合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二元母猪70~100kg阶段饲粮DLys适宜日摄入量为16.57g·d~(-1),即饲粮DLys水平为0.66%,能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
关键词: 可消化赖氨酸 二元母猪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低蛋白质饲粮


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hrpB突变菌株的纯化分离及其异质性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获得纯度高的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菌株,是研发青枯病植物疫苗和防治青枯病害的一种新途径。作者以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FJAT-91为出发菌株,通过对hrpB基因敲除,获得无致病力突变菌株FJAT-91ΔhrpB。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结果表明:FJAT-91和FJAT-91ΔhrpB色谱峰型不同,主要表现在峰的保留时间上,FJAT-91只有单一色谱峰,保留时间为6 min;FJAT-91ΔhrpB有P_1和P_2 2个色谱峰,保留时间分别为0.6 min和4.5 min。利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对FJAT-91ΔhrpB进行纯化,获得只有P_1峰的高纯度菌株FJAT-91ΔhrpB-P。FJAT-91ΔhrpB和FJAT-91ΔhrpB-P与其出发菌株FJAT-91的菌落和菌体形态差异明显。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FJAT-91接种4 d番茄植株开始发病,10 d发病率达100%;FJAT-91ΔhrpB和FJAT-91ΔhrpB-P接种20 d均未发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菌株FJAT-91ΔhrpB-P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81.64%)比未纯化FJAT-91ΔhrpB防效(61.04%)提高了33.75%。本研究获得一株高纯度的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突变菌株FJAT-91ΔhrpB-P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响应面法优化洋金花中东莨菪碱的提取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运用响应面法进行实验设计,对洋金花中东莨菪碱在超声提取过程中的各因素进行考察优化.采用HPLC法测定东莨菪碱的质量浓度,以盐酸浓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为考察因素,东莨菪碱提取率为响应值,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提取工艺实验,建立预测方程,优化提取工艺.结合实际可操作性,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盐酸浓度3 mol·L~(-1),提取时间43 min,液料比25 mL·g~(-1).实验结果显示,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偏差为2.76%,相关性良好,说明对洋金花中东莨菪碱的提取进行响应面法优化合理可行.


食用菌富集重金属主要特征与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用菌产业是中国乡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其产量与产值都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已经成为全国继粮食、蔬菜、果树、油料之后的第五大产业,尤其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位居全球前列,其生产总量占世界同类食用菌产品43%。在食用菌产业转型发展与质量升级过程中,有效防控产品重金属污染无疑是重要的生产实践命题。本文综述了食用菌产业发展成效与重金属污染现状,重点分析了食用菌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评价研究进展;分类总结并阐述了食用菌重金属富集的相关机制,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防控食用菌重金属污染危害的技术对策,主要包括新品种选育、新配方开发、新模式栽培、新机制探讨与新技术应用等,着力构建食用菌绿色生产与经营管理的技术体系。


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和支原体混合感染山羊的诊断
《中国兽医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2016年10月福州市一山羊养殖户的山羊发病,经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Enzootic nasal tumor virus,ENTV)、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和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ycoplasma mycoides subsp.capri,Mmc)混合感染引起的山羊呼吸


侵染西番莲的夜来香花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及特异性检测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福建果园西番莲上的夜来香花叶病毒(Telosma mosaic virus,Te MV),并建立用于该病毒特异性检测的分子快速检测方法,为该病毒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检测、电镜观察、通用简并引物RT-PCR、特异性引物RT-PCR对福建西番莲样品进行病毒检测,并对阳性样品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根据已报道的夜来香花叶病毒基因序列和本研究的序列测定结果,设计一对用于扩增Te 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全长的特异性引物,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该病毒的特异性RT-PCR检测方法;序列测定结果利用BLAST程序和DNAMAN软件进行比对,同时对获得的CP基因序列采用Mr Bayes软件的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血清学检测发现,一株表现有花叶、皱缩症状的西番莲样品与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通用抗体反应呈阳性;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该株疑似带毒样品中含有大小约750 nm×12 nm的弯曲线状病毒粒子;Potyvirus通用简并引物RT-PCR从该样品中扩增到一条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目的片段,克隆、测序获得长度为680 bp的序列,该序列与已报道的Te MV核苷酸序列一致性最高(98.2%)。特异性引物扩增获得的CP基因序列全长为816 bp(命名为BXGFJ-13分离物),与已报道的Te MV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86.2%—98.4%和88.2%—97.8%。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3个Te MV分离物共形成3个类群,相同地区或寄主来源的分离物优先相聚成簇,表现出很强的地理和寄主特异性。本研究获得的BXGFJ-13分离物与中国广西分离物(KJ789129)先以较高的后验概率聚为一个分支,再与泰国2个分离物(AM409188、AM409187)聚为第2类群(Group II),表明其在系统发育关系上与中国广西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利用特异性引物Te MV-CPf/Te MV-CPr建立的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仅能从感染Te MV的西番莲样品上扩增出目的片段,而从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甜菜花叶病毒(Beet mosaic virus,Bt MV)、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虎眼万年青花叶病毒(Ornithogalum mosaic virus,Or MV)、洋葱黄矮病毒(Onion yellow dwarf virus,OYDV)、东亚西番莲病毒(East Asian Passiflora virus,EAPV)等其他病毒样品及阴性对照上均未扩增出目的片段。灵敏度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能从稀释102倍的RNA上扩增出目的片段。【结论】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关于Potyvirus病毒不同成员的分类标准,同时结合血清学检测、电镜观察结果,证实福建果园表现花叶、皱缩症状的西番莲上携带有Te MV;建立的特异性RT-PCR方法能够用于Te MV的快速检测。


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探索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因素综合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再生稻产量水平的最优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_9(3~4)正交设计原理,研究不同品种、不同留桩高度、不同促芽肥施用量3个因素对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及年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对头季、再生季还是年产量,品种、留桩高度和促芽肥施用量三因素的最优组合为两优616、留桩高度为10cm、促芽肥为140kg·hm-2,可获得高产;对再生稻年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品种>留桩高度>促芽肥,品种对产量起最主要的作用;对头季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品种>促芽肥>留桩高度,最主要的影响是品种;在再生季,对有效穗和穗粒数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品种>留桩高度>促芽肥,而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程度为品种>促芽肥>留桩高度。综合来看,在本试验范围内,品种两优616、留桩高度10cm、促芽肥140kg·hm-2的组合有利于再生稻获得高产。


绣球菌瓣片与基部多糖的分子量分布比较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子实体的瓣片、基部可溶性多糖分子量分布差异,将新鲜绣球菌子实体经冷冻干燥、热水提取得到绣球菌瓣片多糖和基部多糖,通过β-葡聚糖酶酶解试验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SEC)对绣球菌瓣片、基部多糖的分子量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叶绣球菌的瓣片多糖与基部多糖的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显著不同,绣球菌的瓣片多糖的重均分子量为3.88×10~5 Da,主要成分的重均分子量为4.30×10~5 Da;而基部多糖的重均分子量为1.43×10~6 Da,主要由2.85×10~4 Da的小分子量部分和分子量大于2×10~6 Da的大分子量部分构成。酶解试验结果表明绣球菌基部多糖的水溶液中分子量大于2×10~6 Da的部分无法被β-葡聚糖酶酶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