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山东甘薯主要病毒的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山东省甘薯病毒病发生现状,在重病区调查采样,通过鉴别寄主、电镜和分子检测技术明确主要病毒种类;并克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利用Mega 5.0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巴西牵牛嫁接甘薯染病枝条后叶片黄化、褪绿及皱缩;病样组织中存在大量600~900 nm的线状病毒粒子和柱状内含体。24份病样中检测到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潜隐病毒、甘薯G病毒、甘薯曲叶病毒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5种病毒,其中23份为复合侵染,存在11种侵染类型。遗传分析显示山东省甘薯羽状花叶病毒主要为EA、O和C株系,甘薯潜隐病毒与周边省份分离物相近,甘薯G病毒与中国海南和美国分离物相近,甘薯曲叶病毒分属3个株系。表明山东地区甘薯病毒种类繁多,侵染模式复杂,病毒遗传结构具有多样性。

关键词: 甘薯病毒病 病毒检测 复合侵染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异质型ACCase复合基因对油菜含油量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是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在油料作物脂肪酸代谢和调控基因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同尾酶反复酶切的方法,构建了拟南芥Rubisco SSU小亚基转运肽与大肠杆菌异质型ACCase各亚基基因的融合串联种子特异表达载体,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下胚轴转化甘蓝型油菜高油品种CY2,研究异质型ACCase转入油菜对含油量的影响。经过抗生素筛选获得11株转化再生植株,PCR、Southern分子检测证明四个目的基因已整合到T0代再生植株油菜基因组中。RT-PCR检测其中4株,说明在转基因株系中目标基因在籽粒中特异表达。对T2代转基因油菜含油量进行测定,研究表明转基因株系的含油量比对照提高了约5.7%。

关键词: ACCase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转基因油菜 含油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粉直感对杨梅果实品质及不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杨梅的花粉直感效应。【方法】以‘东魁’‘荸荠种’为母本,选用黄岩、舟山的雄株作为花粉源进行人工授粉,并以自然授粉为对照,观察其对当年果实品质的影响,并且测定2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杨梅果实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结果】以‘荸荠种’为母本的授粉组合中,单果质量比对照低6.5%~18.6%,果实纵径比对照低4.62%~9.16%,亮度比对照低5.1%~16.4%,总糖含量比对照低14.17%~16.67%,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低6.73%~10.3%,可滴定酸含量比对照高17.1%~20.3%。以‘东魁’为母本授粉组合中,与自然授粉相比,果实质量、果实横纵经、可食率等方面差异不显著,色差比对照低8.1%~9.3%,‘东魁’×黄岩花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1.95%、3.06%、25.39%。杨梅人工授粉不同雌雄组合表现出花粉直感现象。SPS活性在5月19日和6月19日最高的分别是‘荸荠种’×舟山花粉和‘东魁’×舟山花粉。SS活性在5月19日和6月19日最高的分别是‘荸荠种’×黄岩花粉和‘东魁’×黄岩花粉。【结论】‘荸荠种’×舟山花粉、‘东魁’×黄岩花粉为最佳组合,‘荸荠种’和‘东魁’都与黄岩和舟山的杨梅花粉有亲和力。从容易取材及品质改良两方面综合考虑,黄岩和舟山的杨梅雄株在品质改良中有着一定的优势,舟山的杨梅花粉为‘荸荠种’授粉对品质的改良更好,黄岩的杨梅花粉为‘东魁’授粉对品质的改良更佳。

关键词: 杨梅 花粉直感 果实品质 蔗糖代谢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姜荷花种球抗寒生理生化特征及促抗寒药剂效果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姜荷花是国内新兴的一种热带花卉,但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因冬季寒冷导致种球不能自然越冬保存。为了明确姜荷花种球的抗寒生理,以便找出进一步提升种球抗寒性的方法,用不同低温胁迫处理姜荷花清迈粉种球,分析其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并开展了种球的抗寒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姜荷花种球在9℃开始表现出逆境胁迫;由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系统的变化可知,种球分别在5和1℃调动了自身的抗逆系统来抵御环境的不良影响,在-3℃,各抗逆相关指标基本上降低到最低点。抗寒药剂筛选试验表明,各药剂处理(包括脱落酸、水杨酸、芸苔素内酯、6-BA、多效唑等)均对增强姜荷花种球的抗寒性有一定作用。根据细胞受损程度分析,1 mg·~(L-1) ABA浸泡种球处理24 h的保护效果最好;其次,0.08 mg·L~(-1) 6-BA处理对膜透性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膜脂的氧化程度较高。

关键词: 姜荷花 清迈粉 种球 抗寒性 脱落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萝卜泡菜发酵菌株乳酸肠球菌WJ03的分离筛选与应用

中国食品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传统白萝卜泡菜为自然发酵,品质较不稳定,发酵周期长,亚硝酸盐含量易超标;接种乳酸菌可提高泡菜发酵成功率,缩短发酵周期,优化泡菜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从传统泡菜中分离筛选一株具有优良发酵性能的乳酸菌WJ03,经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乳酸肠球菌。接种乳酸肠球菌WJ03后可快速增加萝卜泡菜体系中乳酸菌活菌数量,产生大量有机酸,快速降低体系pH值,有效缩短泡菜成熟周期。接种乳酸肠球菌WJ03发酵泡菜的亚硝峰值(5.31 mg/kg)明显低于自然发酵(12.87 mg/kg),同时可改善萝卜泡菜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效降低辛辣味和刺激味硫醚类物质百分比,提高具有泡菜特色风味的酯类、酸类和酮类化合物占比。结果表明,乳酸肠球菌WJ03可作为一株潜在的萝卜泡菜优质发酵菌株,用于生产安全、高品质的萝卜泡菜。

关键词: 萝卜泡菜 乳酸肠球菌 亚硝酸盐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中,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先决条件。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基因组信息匮乏,内参基因的选择尤为重要。本研究筛选了7个持家基因GAPDH、Cons7、ELF1B、Tubulin、Ubiquitin E2、Actin A以及Actin 20,利用qRT-PCR技术研究持家基因的表达情况,并采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 Keeper软件,分析其在紫云英不同组织(根、茎、叶、花和荚果)和不同非生物胁迫(干旱胁迫、涝胁迫、盐胁迫、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胁迫)条件下叶片中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7种内参基因在紫云英不同的组织器官和不同的胁迫处理分析中,稳定性表现不尽相同。Cons7在盐胁迫和涝胁迫处理下最稳定,Tubulin、Actin 20和GAPDH分别在不同组织、ABA处理和干旱胁迫下表达最稳定。因此,采用qRT-PCR分析紫云英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差异时,可选择Tubulin作为校正内参基因;而比较脱落酸处理、盐胁迫和涝胁迫处理时,可选择Cons7作为校正内参基因;比较干旱胁迫处理时,选择GAPDH作为校正内参基因。本研究结果为研究紫云英不同生理过程中目的基因表达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内参基因。

关键词: 紫云英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可行性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甘蓝型油菜不育系和恢复系间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探讨在应用油菜不育系选育杂交种过程中借助分子标记筛选理想恢复系的可行性。利用分布在甘蓝型油菜19条染色体上的66个分子标记对2个不育系(湘油15A和MSL72A)和26个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进而分析遗传距离和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发现,66个分子标记共获得254个多态性位点;聚类分析结果与品种(系)的区域特性相一致,26个材料被清晰地划分为4个类群: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区,欧洲冬油菜和欧洲春油菜;杂交种双亲间遗传距离与超父本优势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湘油15A和MSL72A配制的F1杂种中,相关系数分别为0.647**和0.622**;此外,父本产量与杂种产量的相关性也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2**和0.615**。总之,与不育系具有较远的遗传距离、分属不同群组的恢复系容易配制出综合性状好、产量高的杂交组合;利用分子标记辅助筛选恢复系,可以提高选育获得强优势杂交组合的效率。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杂种优势 分子标记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方式对蓝莓全粉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鲜蓝莓为原料,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热风联合干燥4种干燥方式对蓝莓全粉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鲜样的香气成分以醇类和醛类为主,分别占总香气成分的26.42%和45.96%。与蓝莓鲜样相比,热风干燥全粉香气成分损失最多;真空冷冻干燥全粉醛类物质保留较少,其峰面积为2.22×107AU;微波-热风联合干燥全粉酮类物质损失较大,其峰面积为7.96×106AU;真空干燥全粉对醇类、醛类和酮类物质有更好的保留效果,其峰面积分别为7.83×107、7.24×107、4.83×107AU。综合香气成分和色泽考虑,真空干燥优于其它三种干燥方式,为蓝莓全粉加工方法的优选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干燥方式 蓝莓全粉 香气物质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肉及其制品中掺入鸡肉、鸭肉和猪肉的多重数字PCR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微滴式数字PCR,建立针对牛、猪、鸡和鸭肉的多重数字PCR检测技术。结果表明,所选择的4个物种的引物和探针特异性良好,能够快速对样品中是否存在这4种肉类成分做出快速判断。数字PCR分析中,FAM和HEX两个通道的荧光信号能很好地区分,在对9个实际样品的检测中,所在样品的微滴生成数都在10 000以上,满足数字PCR中泊松公式分析的要求,同时9个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已知信息完全相符。

关键词: 数字PCR 肉源性成分检测 多重检测 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酰胺类除草剂对斑马鱼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效应

生态毒理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酰胺类除草剂对鱼类不同生长阶段的毒性效应,分别以斑马鱼胚胎、8日龄仔鱼、55日龄幼鱼和3月龄成鱼为受试对象,研究3种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丙草胺和丁草胺对斑马鱼(Danio rerio)不同生长阶段的毒性效应。研究发现,高浓度乙草胺、丙草胺和丁草胺均可抑制斑马鱼胚胎的孵化。乙草胺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5.82、1.34、3.00、1.44 mg·L-1,毒性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仔鱼>成鱼>幼鱼>胚胎。丙草胺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2.79、2.02、2.26、2.01 mg·L-1,毒性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仔鱼、成鱼>幼鱼>胚胎。丁草胺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1.73、0.919、3.37、1.19 mg·L-1,毒性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仔鱼>成鱼>胚胎>幼鱼。研究结果表明,酰胺类除草剂对斑马鱼4个典型生长阶段的毒性差异较大,仔鱼阶段对酰胺类除草剂最敏感,成鱼其次。

关键词: 酰胺类除草剂 斑马鱼 急性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