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血鹦鹉温室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与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升血鹦鹉(Cichlasoma citrinellum♂×Cichlasoma synspilum♀)的养殖效益,降低能耗,构建血鹦鹉工程化养殖系统(A棚).该系统以传统温棚养殖系统为对照(B棚),通过将各养殖池交叉串联,配置集中输水管道和多层级物理+生物过滤等处理设施.通过比较在不同养殖模式下,血鹦鹉养殖出产的品级、养殖成本及效益,研究血鹦鹉工程化养殖系统的养殖性能及效果.结果表明,A棚养殖的成活率为96.6%,比B棚高1.06百分点;参照国家标准GB/T 30946—2014观赏鱼分级规则血鹦鹉鱼,A棚出产AAA级、AA级和A级血鹦鹉的比例分别为19.70%、35. 78%和29.64%,分别比B棚高4.1百分点、3.07百分点和1.87百分点;A棚出产返黑现象血鹦鹉和B级血鹦鹉所占比例分别为13.19%、1.69%,分别比B棚低2.23百分点、6.81百分点.表明该工程化养殖系统能够提高血鹦鹉的成活率和优级品的产出率,并能提高养殖效益.

关键词: 血鹦鹉 设施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品级 养殖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洋葱花青苷生物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洋葱富含花青苷、蔗糖、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型蔬菜.鳞茎颜色是选育和食用洋葱的重要指标,其颜色受花青苷及其衍生物的种类和积累水平的影响.花青苷是植物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广泛参与了植物防御紫外线和抗逆境胁迫过程.花青苷生物合成受相关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的共同调控,环境因子也会影响花青苷的合成.分子水平上对洋葱花青苷遗传机制的研究在不断加深,但研究进展还是落后于拟南芥、玉米等模式作物.本研究简要论述了相关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及环境因子对花青苷生物合成的影响,为洋葱花青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洋葱 花青苷 结构基因 调节基因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菌渣中青霉素对蔬菜种子萌发的生态毒性效应

环境科学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推动青霉素菌渣环境安全利用技术规范的建立,以油麦菜、油菜、白菜和生菜4种蔬菜为研究对象,以种子发芽率、幼苗鲜质量、芽长和根长为毒性敏感指标,研究了不同处理组〔ρ(PG)分别为10、100、200、400、800、1200、1600、2000、2400、3200和4000 mg∕L〕和对照组的青霉素(Penicillin,简称"PG")对4种蔬菜种子萌发的生态毒性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4种蔬菜种子发芽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ρ(PG)≥1200 mg∕L时,油菜种子的芽长增长率在60%左右,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ρ(PG)为200 mg∕L时,生菜鲜质量达到最大值(0.29 g),较对照组增加了10.37%,白菜鲜质量在ρ(PG)为400 mg∕L时达到最大值,较对照组增加了5.76%,而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各处理组4种蔬菜种子的根长均随着ρ(PG)的增大表现出逐渐增强的抑制作用.②PG对4种蔬菜的根长抑制率剂量-效应关系均符合Allometric模型,即y=axb〔其中,x为ρ(PG),y为根长抑制率,a和b均为常数〕.③油麦菜、油菜、白菜和生菜4种蔬菜对PG的根长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75.11、995.67、3736.40和2510.24 mg∕L,4种蔬菜根长抑制率对PG的敏感程度表现为油菜>油麦菜>生菜>白菜(P<0.05).研究显示,与油麦菜、白菜和生菜相比,油菜更适合作为PG的生态毒性指示植物.

关键词: 青霉素 种子萌发 根长 生态毒性 剂量-效应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合遗传转化及纳米磁珠法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球根花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百合由于其本身颜色艳丽、形态优美、花香浓郁等特点使得百合育种工作发展迅猛.目前建立起的百合转化体系普遍存在转化效率低,基因型依赖强,稳定表达困难等问题.本综述概括了近几年百合遗传育种发展现状,对百合遗传转化体系建立、转化效果及转基因应用等成果进行了归纳探讨,指出了百合遗传转化中的问题.同时,简述纳米磁珠的种类性质、转化原理以及纳米磁珠转化法在植物育种中最新进展,展望其在百合育种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百合(Lilium spp.) 遗传转化体系 纳米磁珠转化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冬小麦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遥感估算

江苏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已有研究发现,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决定了其潜在的光合能力。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2018年4-6月获取的拔节期、挑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4个重要生育期的不同叶位叶片的原始光谱(350~1 350 nm)与气体交换数据为基础,旨在建立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冬小麦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基于连续小波变换方法估算的模型,2017年、2018年的建模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2、0.77,验证R~2分别为0.65、0.77,其估算模型的精度远高于基于植被指数建立的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几种植被指数与高光谱数据对最大净光合速率的估算结果发现,植被指数对小麦叶片A_(max)的解释能力较低,无法对光合能力作出正确且精确的估算。基于连续小波变换方法对冬小麦叶片A_(max)的估算精度较高,可以作为预估冬小麦生长状况、产量的依据。

关键词: 连续小波变换 最大净光合速率 植被指数 高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综合指标的冬小麦长势监测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单个指标检测冬小麦长势的方法很多,但是根据综合多个单个指标分析冬小麦长势的方法相对较少.利用信息熵将多个单个指标计算得到综合指标,进而分析冬小麦长势.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反演冬小麦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含量,计算3个指标的权重,计算出综合长势指标监测冬小麦长势.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冠层叶片氮素、叶绿素、水分反演的r~2分别为0.72、0.31、0.61,RMSE分别为0.506、1.303、10.320,NRMSE分别为13%、33%、17%,综合指标的r~2、RMSE、NRMSE分别为0.75、0.053、8%.结果表明,基于光谱指数冬小麦对冠层叶片氮素和水分反演精度较高,叶绿素反演精度较低,综合指标的反演精度最高.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 氮素 叶绿素 水分 综合指标 反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禽粪便管理过程中氨气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家畜生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粪便管理是畜牧业氨气排放的主要来源,由于养殖工艺、粪便管理方式、粪便理化特性及其氮素存在形式的不同,家禽粪便管理过程中氨气的产生和减排技术的应用与猪、牛略有不同.该文阐述了家禽粪便管理过程中氨气产生和释放的机理,分析了影响氨气产生和释放的关键影响因素,针对粪便管理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排泄后"策略,着重论述了酸化、吸附和抑制等减排技术在家禽粪便氨气减排方面的应用情况、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使用效果及优缺点,有助于深化家禽养殖氨气排放的认识、选择适宜我国生产条件的减排措施,对家禽绿色生产、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氨气 机理模型 酸化 吸附 抑制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信息化对休闲农业绩效影响评价研究-基于北京三星级以上休闲农业园区的调研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休闲农业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其提档升级关键在于产品创新、体验增值、服务宣介等价值体系的提升.信息化是现代技术传播与扩散的重要渠道,更是产业价值体系提升的核心力量,探讨信息化对休闲农业企业创新产出绩效的影响,将有助于挖掘休闲农业创新的新要素.[方法]基于北京市三星级以上休闲农业园区(企业)的调查数据,文章构建了包含知识支撑、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应用3个维度的休闲农业园区(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超效率DEA-Tobit模型分析了信息化对休闲农业企业创新产出绩效的影响.[结果]信息化是休闲农业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动力源泉,信息化对休闲农业产出绩效的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符合"增长论"假说,信息化水平每增加1%,可促进企业创新绩效增长2.692%.[结论]对于处于较低创新绩效水平的企业而言,可通过提升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获取绩效的增值.

关键词: 信息化 休闲农业 创新绩效 DEA-Tobit模型 北京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pH值土壤中铅含量的太赫兹光谱反演建模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土壤中铅含量的定量检测问题,本研究基于太赫兹光谱技术对不同pH下土壤中铅含量的最佳反演预测模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分别制备了pH为8.5, 7.0和5.5的含铅土壤样品,采集样品的太赫兹光谱数据,并对光谱数据做了多元散射矫正(MSC)、基线校正和Savitzky-Golay平滑等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采用连续投影法(SPA)选取光谱数据的特征频率.基于选取的特征频率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支持向量机(SVM)和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建立土壤中铅含量的反演预测模型,采用校正集相关系数(Rc)、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预测集相关系数(Rp)、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和剩余预测偏差(RPD)作为评价参数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确定铅在不同pH土壤中的最佳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经过SPA选择特征频率后的建模效果普遍比全光谱的效果好.其中pH 8.5的样品最佳预测模型为SPA-PLS,Rc,Rp, RMSEC, RMSEP和RPD分别为0.997 7, 0.994 6, 14.52 mg·kg-1, 22.70 mg·kg-1和9.63; pH 7.0的样品最佳预测模型为SPA-SVM,Rc,Rp, RMSEC, RMSEP和RPD分别为0.996 2, 0.975 7, 20.25 mg·kg-1, 33.04 mg·kg-1和4.56; pH 5.5的样品最佳预测模型为SPA-BPNN,Rc,Rp, RMSEC, RMSEP和RPD分别为0.968 7, 0.974 4, 48.83 mg·kg-1, 55.03 mg·kg-1和4.44.该研究结果为不同pH土壤中铅含量的光谱反演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亦可为其他重金属在不同pH土壤中的含量反演预测模型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土壤 太赫兹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支持向量机 神经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冬小麦产量估算

农业机械学报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准确和高效地预测作物产量,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遥感平台搭载高光谱相机,获取了冬小麦各生育期的无人机影像.根据高光谱具有较多的光谱信息且存在特有的红边区域的特点,选取了9种植被指数和5种红边参数.首先,分析植被指数和红边参数与产量的相关性,优选5种植被指数和2种红边参数用于构建产量估算模型;然后,构建了不同生育期的3种产量估算模型:单参数线性回归模型、基于植被指数并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模型、基于植被指数结合红边参数并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模型;最后利用3种模型分别估算冬小麦产量.结果表明:4个生育期内,大部分植被指数和红边参数与产量呈现极显著相关性;拔节期、挑旗期、开花期与灌浆期构建的单参数线性回归模型中表现最佳的参数分别为REP、Dr/Drmin、GNDVI与GNDVI;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提高了产量估算精度,以植被指数结合红边参数为因子构建的模型提高了产量估算效果(优于以植被指数为因子构建的产量模型).本研究可为无人机高光谱估算作物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 无人机高光谱 遥感 估算 偏最小二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