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玉米新品种强盛377的选育及高产配套技术

山西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玉米新品种强盛377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于2010年冬以自育系N577作母本、自选系N133作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玉米新品种。根据所内鉴定、品比及山西省区试、生产试验和品质分析、抗病性鉴定结果,该品种具有稳产、高产、抗病和品质优良等特点。2017年8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适宜在全生育期活动积温(≥10℃)2 300~2 500℃左右的区域种植,种植密度为6.45万~6.75万株/hm~2。

关键词: 玉米 强盛377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对谷子品种大同32号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19

摘要:适宜的播期能使谷子有效利用当地降水、气温等条件,从而满足谷子对水分、热量等的需求,达到提高谷子产量的目的。为调查不同播期对谷子品种大同32号的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使其生长发育各阶段与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相适应,从而提高谷子单位面积产量和生产技术水平,2012年对大同32号开展了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大同32号的最佳播期是5月10—15日。

关键词: 不同播期 大同32号 产量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北旱地燕麦生产现状及丰产栽培措施

农业科技通讯 2019

摘要:燕麦是晋北高寒区的主要杂粮作物之一,以旱地种植为主。长期以来,由于受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和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导致晋北燕麦生产水平较低、品种混杂退化较重、管理技术落后、商品转化率低等问题。笔者针对目前燕麦生产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采取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进一步提高燕麦产量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燕麦 生产现状 丰产 栽培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抗旱性鉴定方法及相关QTL定位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纤维和能源作物之一,因其根系发达、叶片蜡质层厚密、渗透调节能力强、光合效率高等特点,在干旱条件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高粱在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和满足世界粮食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干旱是制约世界农业生产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如何解决高粱在干旱条件下的产量问题仍然是育种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给高粱抗旱育种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高粱抗旱性的鉴定方法、鉴定指标和优异抗旱种质资源,以及高粱花前抗旱和花后抗旱相关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并对高粱抗旱性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认为应建立规模化高粱种质资源抗旱鉴定体系、选择合适的全生育期自然鉴定地点,筛选抗旱种质资源;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高效挖掘高粱抗旱性基因;建立高粱遗传转化体系、运用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加快高粱抗旱育种进程.

关键词: 高粱 抗旱鉴定 抗旱指标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樱桃节本增效建园技术

山西果树 2019

摘要:近年来,甜樱桃果实供不应求,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甜樱桃种植有其生态局限性,且建园成本较大.该文从科学选址、科学规划园区、科学栽植、果园自然生草等方面介绍了节本增效建园技术,以期为甜樱桃新建园投资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甜樱桃 建园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土高原旱地麦田26年免耕覆盖对土壤肥力及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黄土高原旱作麦田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肥力和土壤原核微生物的效应,以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实施保护性耕作26年的小麦田为试验基地,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等手段,开展了不同耕作措施[免耕覆盖(NTS)、深松免耕覆盖(SNTS)和传统耕作(TT1)]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原核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NTS和SNTS处理比TT1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贮水能力和水分含量,降低了0~1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但提高了1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同时, SNTS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2)Illumina Hiseq高通量16S rRNA基因V4区测序结果表明:NTS和SNTS处理比TT1处理显著降低了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NTS比SNTS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疣微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NTS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未显著改变原核微生物群落的丰度;SNTS对原核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未有显著改变; NTS处理的显著性差异物种(Biomarker)高于其他2个处理;其他原核微生物门的相对丰度,在3个处理间尚未有明显差异。3)聚类分析可见:NTS和SNTS处理与TT1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NTS处理与SNTS处理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小。4)CCA分析可知:土壤pH、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对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与TT1处理相比, NTS和SNTS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但仍存在结构的相似性。综上所述,长期进行NTS和SNTS处理对黄土高原旱地麦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以及土壤肥力因子等的正效作用明显。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免耕覆盖 深松免耕 高通量测序 土壤原核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燕麦产业的发展建议

农业科技通讯 2019

摘要:燕麦作为一种新兴的特色作物,从品种专用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现代化、产品品牌化、应对国际化、市场信息化、监管规范化7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燕麦产业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 燕麦产业 趋势 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方式对枣片品质和能耗的影响

农产品加工 2019

摘要:利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等方法对枣片进行干燥处理,以外观品质、营养成分、质地特性、显微结构等品质指标和节能降耗为指标,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枣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枣片外观品质较好,其总糖和黄酮含量也较高,质地特性好;其次为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冷冻干燥枣片孔隙较均匀,呈现出较好的蜂窝状结构;变温压差膨化干燥产品细胞呈多孔海绵状、组织结构疏松的多孔结构;真空微波干燥能耗小,其次为变温压差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能耗大。

关键词: 枣片 干燥方式 品质 能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旱作农业"长治路径"的实践与启示

山西农经 2019

摘要:基于长治市有机旱作农业创建调研,分析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瓶颈,总结了有机旱作"长治路径"模式类型,提出有机旱作农业建设应注重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有机旱作生产技术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有机旱作农业 瓶颈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气候和土壤对小米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不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上生产谷子的小米品质进行测定,探明环境条件对小米品质的影响,揭示其品质变化规律,为优质谷子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方法]试验于2012-2017年在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差异较大的山西沁县和山西长治2个地方进行.先将2个试验点0-60 cm以上土壤分层置换,使每个试验点同时拥有2种土壤,然后采用相同的栽培措施和管理方法种植相同的谷子品种,对两地不同土壤的养分及小米中1 7种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直链淀粉、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钾、铁、铜、锌等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获得2013-2017年5年测量数据,以年际间为重复,气候为主区,土壤为主裂区,其他因素为副裂区,采用裂裂区试验统计方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不同气候条件下小米的品质有明显差异.沁县气候条件下,小米多数氨基酸(蛋氨酸、丙氨酸、胱氨酸除外)含量、氨基酸总量、粗蛋白、VB2、钾、铜、锌含量都较高,且小米中有较高的胶稠度、较低的糊化温度和低的直链淀粉,而在长治气候条件下,小米的脂肪含量较高.不同土壤条件下,红黏土上谷子的产量显著高于褐壤土上谷子的产量,小米的品质也存在明显差异.红黏土上种植的小米中蛋氨酸、甘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镁、铁、铜的含量较高,而褐壤土上种植的小米中氨基酸、蛋白质、胶稠度、直链淀粉、VB1、钙、钾、磷、钠、锌含量较高.尤其是,褐壤土上种植的小米硒含量显著高于红黏土上种植的小米,红黏土上种植的小米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褐壤土上种植的小米中的脂肪含量.[结论]气候、土壤因素影响小米品质、适口性及各种矿物质元素的积累.沁县气候条件有利于多数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积累,该气候下生产的谷子有较低的糊化温度、较高的胶稠度和低的直链淀粉,所以该气候条件种植的小米营养品质优良,而且适口性好;红黏土种植的谷子有利于小米镁、铁、铜的积累,褐壤土有利于氨基酸、蛋白质和VB1的积累,红黏土谷子的产量显著高于褐壤土谷子的产量,褐壤土生产的谷子可获得富硒小米.总之,气候因素对小米的适口性影响较大,土壤因素影响小米品质及各种矿物质元素的积累.

关键词: 气候 土壤 小米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