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食用槟榔加工工艺研究
《食品科技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槟榔的传统工艺进行研究,对传统工艺加以改进,重点解决了槟榔在生产过程中护色难的问题及销售过程易受微生物污染的问题。


科技扶贫新途径——林下经济作物种植
《农业科技管理 》 2007
摘要: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海南省扶贫项目组通过在琼中县的扶贫实践证实,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扶贫新途径。


丛枝菌根真菌对连翘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集球囊霉(Glomus fasciculatum Gerd.&Trappeemend.Walker & Koske)、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 Trappe)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于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幼苗,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连翘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菌根侵染率的提高,连翘幼苗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增加,SOD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降低,苗木枯死率下降.菌根真菌通过促进苗木快速累积游离脯氨酸,提高SOD酶活性,减缓干旱对细胞膜的破坏,延缓了植物受伤害的速度,提高连翘幼苗的抗旱性;在不同接种处理间,混合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缩球囊霉单独接种.


剑麻对重金属铅的吸收特性与累积规律初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热带地区一种生物量极大的经济作物剑麻(AgaveSisalanaPerrineexEngelm)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室砂培,对Pb在该植物体内的吸收特性、累积分布及迁移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试验表明,Pb处理浓度低于1300mg·kg-1时对剑麻生长影响较小,但Pb加入浓度达到15900mg·kg-1时,显著抑制了剑麻的生长,其生物量仅为对照的6.7%。剑麻对Pb有很强的吸收性,并分布在其植株的各个部位,其中根系的吸收性最强,是地上部的3.0~13.6倍。Pb处理浓度为12700mg·kg-1时,剑麻地上部和根系的吸收量最大,分别为2220.3和22544.8mg·kg-1,是对照的65.6和221.3倍,且地上部迁移量高达55.87mg·株-1,说明剑麻对修复Pb污染土壤有一定的潜力,因而为今后探明植物积累Pb的机理和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种质资源。


腈菌唑在香蕉上的降解残留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腈菌唑在香蕉上的残留动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腈菌唑在香蕉果肉和香蕉皮上的残留量。结果表明,腈菌唑在香蕉上施用以后降解较快,腈菌唑在香蕉上的消解遵循指数型降解规律,在香蕉果肉和香蕉皮中半衰期分别为10.4和7.7 d。残留量与腈菌唑施药量、施药次数相关,施药量对残留量影响更大,残留量随着施药量增多而增高,而在不同施药次数处理时无显著差异。以推荐剂量施用,施药次数为4次,最后一次施药20 d后腈菌唑在香蕉果肉中的残留量为0.239 mg.kg-1,安全间隔期为20 d。分析结果表明腈菌唑对香蕉使用安全。


凤蝶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植物名称凤蝶兰[Papilionanthe teres(Roxb.) Schltr.]。2材料类别种子。3培养条件种子萌发培养基:(1)MS:(2)MS+ 0.1%活性炭:(3)MS+椰子水100mL·L~(-1)(单位下同);(4)1/2MS:(5)1/2MS+0.1%活性炭;(6)1/2 MS+椰子水100:(7)1/2MS+0.2mg·L~(-1)NAA。以上培养基均添加7g·L~(-1)琼脂粉和30g·L~(-1)蔗糖,pH 5.8,在121℃下高压灭菌20min。培养温度为(25+2)℃,光照12h·d~(-1),光照度50μmol·m~(-2)·s~(-1)。


香蕉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热带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以香蕉品种AAcv Rose为试材,研究了香蕉SSR技术中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对SS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比较了聚丙烯酰胺凝胶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多态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各成分的最适用量分别为TaqDNA酶0.5U/mL;Mg2+2.5mmol/L;引物0.4μmol/L;模板DNA20~40ng/μL;dNTPs0.1mmol/L。利用24个香蕉品种验证此反应体系,80g/L的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在150~300bp之间,不同品种间DNA谱带具有多态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的DNA多态性高于琼脂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