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934条记录
枣园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分离株生物学差异性分析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枣树和防护林腐烂病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块分离法,柯赫氏法则验证后获得单菌落;将分离株置于不同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下,观察记录培养性状及差异;对标本制作徒手切片观察分生孢子器纵横切面,研究枣树和防护林腐烂病菌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差异,以期为摸清枣树腐烂病菌来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新疆阿克苏地区主要林木腐烂病菌株存在3个类群,即无气生菌丝羽毛状类群、少量轮纹状气生菌丝类群和少量放射状气生菌丝类群;最适分离株生长的温度为25~28℃,最适分离株生长的pH为4~5;光照条件对各分离株菌落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各分离株均可在大部分供试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说明分离株对营养的需求具有广泛性;分离株的分生孢子器纵横切面大小、耐高温性和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与寄主和地理来源有关;对酸碱的适应性与寄主来源有关,与地理来源无关。

关键词: 腐烂病菌 林分结构 培养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周期与光质配比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索植物工厂番茄生长的最佳光配方参数,研究不同光周期和光质配比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番茄‘金棚1号’为材料,LED灯为光源,在光强(58±1)μmol·m-2·s-1下,设置14h/10h(P24)、7h/5h(P12)和3.5h/2.5h(P6)等3个光周期水平,红蓝光光强比分别是7∶1(7RB)和1∶1(RB)等2个光质配比水平,完全随机组合得到P6-7RB、P6-RB、P12-7RB、P12-RB、P24-7RB、P24-RB 6个处理。分别对番茄小苗(2叶1心)和大苗(6叶1心)的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光合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苗试验中P6和P12各处理的叶片出现缺绿症状,只有P24-7RB和P24-RB保持正常生长。大苗试验中P6和P12植株的叶片未出现缺绿症。低光强下P24生长指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优于P6和P12。P24-RB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显著高于P24-7RB。说明番茄幼苗生长发育难以适应P6和P12的短光周期,对番茄生长发育效果最好的光配方处理是P24-RB。

关键词: 光周期 光质 番茄 生长发育 叶绿素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库尔勒香梨杂交育种技术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库尔勒香梨为杂交亲本之一,通过对杂交亲本的选择、花粉制取、杂交授粉、果实采收、种子收集和层积催芽、播种、杂交苗移栽、杂交实生苗的管理、优良杂种的评价和筛选等方面进行总结完善,将现代育种技术和本地育种特点有机结合,加快育种进程,形成了成熟的库尔勒香梨杂交育种技术,为库尔勒香梨杂交育种工作者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杂交亲本 杂交实生苗 优良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振动方式和频率对杏树振动采收响应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受到不同振动激励后杏树的响应状态以及杏树最佳振动采收频率,该文建立了单偏心式和对称双偏心式振动激励下杏树响应模型以及杏树-采收机动力学模型;分析杏树受振动激励后,不同位置的振动响应状态。理论分析与试验表明,杏树受单偏心式振动激励时,主要表现为扭转振动,夹持位置运动轨迹为圆形;受对称双偏心式振动激励时,主要表现为弯曲振动,夹持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复运动,运动轨迹为直线。利用LabView振动测试软件,通过沿杏树主干安装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杏树不同位置振动加速度变化。分析表明,振动由夹持位置沿树干向上传递,同时获得不同位置的加速度振动响应曲线;通过MATLAB对达到振动稳态后0.1 s内数据进行傅里叶拟合分析表明,各级枝干检测点均做周期性简谐运动,得到不同位置加速度拟合曲线及振动响应函数;通过对0~50 Hz加速度频谱分析表明,杏树在11.56 Hz振动激励时,各检测点加速度值最大。该研究可为林果振动收获机械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振动 模型 收获 果树 动态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氧化硫(SO_2)熏蒸对葡萄果实结构和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二氧化硫(SO_2)气体熏蒸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果实采后细胞超微结构、花色素苷降解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红地球葡萄果实经100、500μL/L SO_2气体间歇熏蒸方式处理,采用电镜扫描观察果梗表面结构的变化情况,分析测定果皮中花色素苷含量、花色素苷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4-香豆酸Co A连接酶活性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100μL/L SO_2熏蒸处理红地球葡萄降低了果梗气孔导度,抑制了果皮中花色素苷酶活性,诱导PAL、4CL活性增强,上调了PAL、4CL、LDOX基因的表达,但下调了DFR基因表达。结论:适宜浓度SO_2可以通过提高花色素苷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量来调控花色素苷含量,从而延缓了花色素苷含量的下降,减缓了SO_2对果皮的漂白伤害作用。

关键词: 二氧化硫 葡萄 熏蒸 花色素苷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棉花苗期光合特性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盐胁迫对苗期不同棉花品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盐敏感型中棉所45和耐盐品种中棉所35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盐胁迫对棉花光合特性与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分胁迫显著降低了棉花根、茎、叶和整株的干物质质量积累以及光合特性,与CK相比,棉花整株的干物质质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下降了39.1%~40.1%、33.9%~41.1%、34.3%~36.6%和27.7%~28.8%,耐盐品种降低幅度较盐敏感品种小。盐分胁迫也显著抑制棉花对N、P、K养分的吸收积累,降低棉花叶中叶绿素含量。盐胁迫下,棉花苗期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由非气孔限制引起,光合参数和养分吸收与基因型抗性密切相关。上述结果为棉花栽培管理、耐盐机制及盐碱地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棉花 盐分胁迫 根系形态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铃虫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获得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binding protein,PEBP)的c DNA序列,分析Ha PEBP在棉铃虫体内的表达规律,检测2-十三烷酮处理条件下棉铃虫体内Ha PEBP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明确棉铃虫PEBP的功能和选择该基因作为调控棉铃虫种群数量的分子靶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RACE技术从棉铃虫6龄幼虫的中肠组织中扩增得到Ha PEBP的c DNA序列,并对其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进行分析。将Ha PEBP的ORF序列连接至p ET32a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后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形式,并通过镍柱的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棉铃虫幼虫不同时期和6龄幼虫不同组织中Ha PEBP的表达规律,以及2-十三烷酮处理棉铃虫6龄幼虫后中肠内Ha PEBP的变化规律。【结果】获得的Ha PEBP c DNA序列长760 bp,其中ORF为588 bp,编码19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1.76 k D和5.93。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Ha PEBP无信号肽、跨膜结构域和二硫键,是一个由4个α螺旋和9个β折叠片组成的胞质单体蛋白。将BL21(DE3)-p ET32a-Ha PEBP重组菌用1 mmol·L-1的IPTG在37℃条件下诱导4 h,约40 k D的融合蛋白His-Ha PEBP能以可溶的形式存在于重组菌中。按照同样的方法诱导1 L的重组菌,将超声处理后的上清液与Ni-NTA柱结合,进行咪唑缓冲液梯度洗涤,200 mmol·L-1的咪唑洗涤两次后得到约40 k D的单一蛋白,与融合蛋白的大小一致。将此流出液超滤浓缩,获得183.3 ng·μL-1的融合蛋白,能被抗His-Tag的单克隆抗体识别发生免疫反应。Ha PEBP在棉铃虫幼虫的1—6龄期和预蛹期均表达,且6龄幼虫的表达量最高。该基因在6龄幼虫的脂肪体、中肠、头部和体壁中也均有表达,且脂肪体内的表达量最高。不同浓度的2-十三烷酮处理后,棉铃虫6龄幼虫中肠内Ha PEBP的表达量均有所降低;低浓度(2.5和5 mg·g-1)在6 h就能降低Ha PEBP的表达量,其m RNA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而高浓度(10和15 mg·g-1)在12 h才会降低Ha PEBP的表达量,其m RNA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结论】克隆分析了Ha PEBP,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出可溶的融合蛋白His-Ha PEBP,并通过镍柱-咪唑纯化法得到了高纯度的融合蛋白,时空表达分析显示Ha PEBP在棉铃虫6龄幼虫和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2-十三烷酮处理6龄幼虫后中肠内Ha PEBP的表达量显著降低。

关键词: 棉铃虫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 原核表达 时空表达 2-十三烷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质炭输入对盐胁迫下玉米植株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生物质炭输入对盐胁迫下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以轻、中、重度盐渍化土壤为基础模拟不同程度的盐胁迫环境,设置0(CK),1%、2%、4%、8%生物质炭输入水平,进行室内玉米盆栽试验。检测播前及苗后盆栽土壤的理化指标,观测玉米种子萌发及其苗后的生物学性状。结果显示:1%、2%、4%生物质炭输入轻、中度盐渍化土壤可显著降低土壤总盐,但对pH影响不显著;8%生物质炭输入水平导致轻、中、重度盐渍化土壤pH和总盐含量显著升高,pH较CK增加2.93%、5.49%、8.16%,总盐含量较CK增加31.76%、9.17%、11.13%。生物质炭输入可以显著提高盐胁迫下玉米种子的活力,提高幅度与生物质炭输入量呈正相关。轻、中、重度盐胁迫下:8%生物质炭输入处理中玉米种子发芽率提高145.43%、174.57%、73.72%。2%、2%、4%生物质炭输入处理中玉米茎粗和株高较CK处理分别增加32.73%、15.19%、44.76%和61.78%、36.50%、63.96%;8%、2%、8%生物质炭输入水平对玉米干物质累积量的促进效应最强,地上干物质累积量较CK分别增加115.9%、151.2%、648%,地下干物质累积量较CK分别增加117.5%、91.7%、241%;生物质炭输入与玉米叶片MDA含量降低,CAT、SOD酶活性增强相关。轻、中、重度盐胁迫下酶活性表现:MDA含量均在8%生物质炭输入水平降至最低;SOD酶活性均在2%水平达最高;CAT活性分别在2%、1%、8%输入水平达到最高。因此生物质炭可作为盐渍化土壤改良剂。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灰漠土盐化土壤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VIGS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抗病基因功能鉴定的应用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农杆菌介导的VIGS基因沉默技术,研究陆地棉抗病相关基因在棉花抗黄萎病中的功能。【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VIGS病毒载体,建立VIGS病毒诱导沉默体系;利用此体系将棉花中的一个钙依赖蛋白(CDPK)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在陆地棉中沉默,根据此基因沉默植株在病原菌环境下的发病情况研究该基因在棉花抗病中的功能。【结果】利用包含有Gh CPK抗病基因片段的VIGS病毒载体的农杆菌侵染棉花子叶,病毒载体上的目的基因片段由RNA聚合酶识别并合成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dsRNA由Dicer酶识别并于其它RNA形成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RISC对内源Gh CPK mRNA进行识别和切割作用,内源Gh CPK mRNA降解而发生基因沉默。Gh CPK基因沉默导致棉苗对黄萎病敏感性增加,证明Gh CPK基因参与调控棉花抗病功能。【结论】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GS)能够快速有效的研究Gh CPKs基因在棉花抗病中的功能。

关键词: 棉花 钙依赖蛋白基因 VIGS 黄萎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花黄萎病菌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微生物学通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年来对该病害的生物防治因具有环境友好和人畜安全的特性而倍受关注。【目的】筛选棉花黄萎病高效拮抗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为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扩充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并进行拮抗细菌的初筛和复筛,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筛选到的细菌进行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初筛分离到535株对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选取了108株拮抗细菌进行复筛,最终筛选到了4株优势拮抗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BHZ-29、SHT-15、SHZ-24和SMT-24分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枯草芽孢杆菌斯皮兹仁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 spizizenii)、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和香草芽孢杆菌(Bacillus vanillea)。【结论】获得了4株高效拮抗细菌,并且首次报道了香草芽孢杆菌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鉴定 贝莱斯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斯皮兹仁亚种 萎缩芽孢杆菌 香草芽孢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