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半夏脱毒技术研究及应用
《中药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脱毒快繁技术解决半夏因体内病毒积累导致种性退化和品质降低的问题。方法:以半夏叶、叶柄为外植体,采用高温处理(38℃,40 d)结合茎尖培养对半夏进行脱毒技术研究。结果:高温处理40 d左右,88.9%的植株叶片不带斑点;利用1.0 mg/L 6-BA、0.1 mg/L NAA诱导茎尖成苗,成苗率可达91.4%;MS附加0.5mg/L 6-BA、0.1 mg/L NAA有利于试管苗生长,附加0.5 mg/L KT、0.5 mg/L NAA诱导形成的单株平均根数和根长指标最好,移栽成活率可达89.5%。结论:建立了可靠的半夏脱毒快繁技术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荞颗粒冲剂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剂量的苦荞颗粒冲剂(TBPM)灌胃STZ(链脲佐菌素)造模糖尿病模型小鼠,检测小鼠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指标。将健康的昆明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TBPM 1号低、中、高3个剂量组与TBPM2号中剂量组。饲养5周后,测定不同剂量TBPM对小鼠血糖、口服糖耐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TBPM2号中剂量组[4.0g/(kg·d))]于给药第2、4、5周时均显示明显的降低空腹血糖作用(P<0.05,P<0.01,P<0.001)。对于小鼠口服糖耐量实验,TBPM2号中剂量组血糖曲线下面积比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对TBPM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荞麦糖醇含量0.8%。TBPM2号具有降血糖活性作用,所含荞麦糖醇是其主要物质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库尔勒香梨部分果实性状遗传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库尔勒香梨是中国久负盛名的梨果佳品。却存在着果个小、果心大的缺陷。为了传承香梨品质优势,克服其弱点,本课题组于1971年开始香梨为亲本的杂交育种工作。以6个梨的杂交组合、351株实生树为试材,进行了各组合亲本和后代的性状分析,探讨了各主要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果实形状、肉质遗传倾向于亲本,倾亲率分别为68.09%和51.38%。梨果实大小为数量性状,杂种后代果个分离广泛,杂种后代果实普遍变小,各组合的遗传传递力在68.91%~117.51%之间,平均遗传传递力为93.11%。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数量性状遗传,杂种后代分离较广,其组合传递力平均为97.4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导入TaNHX2基因提高了转基因普那菊苣的耐盐性
《生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的日益严重,对作物的生长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手段培育耐盐碱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对改善作物的生存能力和生态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来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的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基因(vacuolar Na+/H+exchanger or antiporter,简称NHX、NHE或NHA),对普那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cv.Puna)植株进行了遗传转化。经抗生素筛选以及针对TaNHX2基因的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获得了28株转TaNHX2基因的普那菊苣植株。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普那菊苣野生型和T0代种子、愈伤组织和幼苗生长情况胁迫的研究,结果表明:转TaNHX2基因普那菊苣植株表现出一定的抗性,比野生型明显提高。在300 mmol/LNaCl胁迫下转基因植株种子的出芽率、外植体出愈率和分化率是野生型植株的2—4倍,而500 mmol/L NaCl浓度为野生型和转基因外植体能否生长的临界点。在此临界值下野生型外植体或不能形成愈伤组织、或幼苗不能正常生根、或已生根幼苗不能正常成长,而转基因外植体可以继续形成愈伤组织并正常生根生长。同时对500 mmol/L NaCl胁迫下野生型和转基因普那菊苣幼苗其体内丙二醛含量(MDA)、过氧化氢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植株的MDA含量降低了1—3倍,POD活性提高了1—3倍,SOD活性提高了2—3倍,分析发现普那菊苣的耐盐性与其体内的丙二醛含量(MDA)、过氧化氢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密切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抗旱小麦新品种太1060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太10604(原名太原10604)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抗旱冬小麦新品种。2008年9月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LA对低温胁迫下西葫芦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西葫芦生长影响的光合生理机理,以‘早青一代’西葫芦为材料,研究ALA对低温胁迫下西葫芦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西葫芦幼苗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单株叶面积和物质积累极显著减少;60mg/L的ALA可以减缓低温胁迫对西葫芦幼苗的影响,使总叶绿素含量增加29.96%,净光合速率(Pn)增加52.96%,叶面积增加39.80%,单株物质积累增加43.75%。60mg/L的ALA缓解低温胁迫对西葫芦幼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叶绿素的增加和非气孔因素实现的。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低温 西葫芦 物质积累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高粱丝黑穗病的效果
《种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田间测定了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高粱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该制剂50~150 g拌种100 kg,防治效果达91.5%~96.5%,增产50.0%~54.4%。
关键词: 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 高粱丝黑穗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农药单剂及混配微乳剂的环境毒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甲维盐等9种单剂或混配微乳剂的安全性,笔者测试了其对环境生物的毒性大小。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对斑马鱼、鹌鹑、蜜蜂、桑蚕分别采用半静水式鱼毒测定法、经口染毒法、接触染毒法、食下毒叶法进行测试。在鱼毒性方面,0.2%高渗甲维盐、3%啶虫脒和20%阿维·杀虫单微乳剂表现为低或中毒,其余药剂均表现为高毒或剧毒;在鸟毒性方面,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表现为高毒,其余药剂均表现为低毒或中毒;在蜜蜂毒性方面,0.2%高渗甲维盐和3%啶虫脒微乳剂表现为低毒或中毒,其余均表现为高毒;在桑蚕毒性方面,所有药剂均表现为高毒或剧毒。说明啶虫脒和低含量甲维盐对鱼、鸟、蜂、蚕毒性较低,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阿维菌素及高含量甲维盐风险性较高,在施用时应远离鱼塘、蜂场及桑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