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枣种质缩果病抗性多样性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充分发掘抗缩果病枣种质资源,对保存于河北沧县(2006-2009年,77个品种)及山西太原(2006-2007年,53个品种)和山西太谷(2006年,231个品种)的共268个枣品种资源进行了田间缩果病抗性调查。结果表明,枣品种间缩果病抗性差异显著,其中病果率变幅为0~66.18%、变异系数为2.01,病情指数变幅为0~55.06%、变异系数为2.46;同一品种的发病程度因年份和地点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根据在发病严重的沧县枣资源圃连续4年(2006-2009年)的观测结果,枣品种的缩果病抗性可分为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5类,相应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5%以下、5%~10%、10%~15%、15%~25%和25%以上;在沧县的77个品种中,表现高抗、抗病、中抗、感病、高感的品种分别占调查总数的80.52%、2.60%、7.79%、6.49%和2.60%。在我国主栽枣树品种中,金丝小枣、圆铃、长红、冬枣等为高抗品种,婆枣、壶瓶枣为高感品种。本研究表明,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抗缩果病枣树种质资源。

关键词: 枣树 种质 缩果病 抗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中熟无核葡萄新品种‘丽红宝’

园艺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丽红宝’葡萄是由‘瑰宝’与‘无核白鸡心’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无核新品种。果穗圆锥形,单穗质量300g,果粒鸡心形,单粒质量3.9g;果皮紫红色,果肉脆,具玫瑰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4%,总糖16.6%,总酸0.47%,糖酸比35.5︰1,品质上等,无核。在山西晋中地区8月中下旬成熟。

关键词: 葡萄 中熟 无核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皮甜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APD分子标记对来源不同的41份薄皮甜瓜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1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78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性带数为5.3条,多态性带百分率为74.4%。利用NTSYS-pc软件计算种质间的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的41份种质可分为3个类群8组,用EIGEN方法进行主坐标分析,将其分为4个类群12组。2种分类方法结果基本一致,后者能更为直观地反映群体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薄皮甜瓜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果型制干加工枣新品种——晋赞大枣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赞大枣是从赞皇大枣变异株系中选育出的大果型、极晚熟、制干加工兼用优良枣树新品种。果个特大,红色,倒卵圆形或扁柱形,单果质量29.9 g,大小均匀。果肉较致密,适宜制干或加工,品质较好。鲜枣可食率96.1%,总糖含量28.71%,酸0.40%,维生素C 3 528.2 mg.kg-1。制干率51.0%,干枣可食率91.2%,总糖含量50.61%,酸1.21%。山西中部10月上旬成熟,果实生育期110 d左右,属极晚熟品种。适应性较强,抗病性和抗裂果能力接近于或超过赞皇大枣。

关键词: 新品种 晋赞大枣 大果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ZF-HD蛋白家族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同源异形盒基因家族的同源域蛋白在植物、动物和真菌发育过程中作为转录因子起着重要的作用[1]。自从1993年Schinder首次发现植物同源结构域(PHD,Plant home-odomain)以来,还发现在拟南芥蛋白HAT3.1和HOXIA内含有一段富含半胱氨酸的保守序列,此序列与金属离子结合结构域(Metal-binding domains)非常相似[2]。而PHD是14

关键词: ZF-HD 基因结构 染色体定位 蛋白结构域 系统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幼苗对土壤铅、铬的生长响应及吸收积累的差异性

植物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谷子幼苗对土壤中不同含量铅(Pb)、铬(Cr)的生长响应和吸收积累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所试浓度(50~800 mg.kg-1)范围内,Pb、Cr在谷子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积累量存在较大差异,幼苗重金属的吸收富集和转运系数均为Pb大于Cr、Pb、Cr胁迫对幼苗生物量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的促进和高浓度的抑制作用,但Cr对生物量的影响比Pb更强。相同处理条件下,幼苗茎叶中可溶性蛋白质、DNA含量和增色效应对Pb、Cr的响应也有明显差别,Cr对幼苗的生理毒性和DNA损伤效应的作用强度大于Pb。

关键词: 谷子 生物量 吸收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条件下灌水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8—2010年,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连续还田条件下灌水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干物质转移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浇越冬水可促进小麦分蘖;浇拔节水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成穗数;浇孕穗水可促进穗部干物质积累,提高千粒重.浇2水时,推迟第2次浇水时期使叶片干物质转移量和穗粒数增加;浇2水比浇1水的肥料表观利用率高,可促进穗部干物质积累.越冬水灌水量和总灌水量对分蘖、穗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小;拔节期或孕穗期增加灌水量则更有利于养分吸收及干物质积累与转移,提高籽粒水分利用效率,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产效果明显.因此,确保越冬水可实现稳产,在越冬水基础上,拔节期增量灌水(900m3·hm-2)可满足冬小麦中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实现节水高产栽培.

关键词: 灌水模式 冬小麦 产量 水肥利用效率 高产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株行距配置的密植增产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在3种种植密度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寻求通过改变种植模式提高密度的新途径。以普通株型玉米品种‘农大108’为供试品种,3种种植密度为主处理,5种株行距配置方式为副处理,裂区设计,通过对组成的15个试验处理的产量测定与分析,探索株行距配置的密植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株行距配置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在52500株/hm2时最为明显;此试验中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模式是52500株/hm2密度下0.60m等行距种植,与传统种植习惯比较,增产了23.27%。因此,普通株型玉米品种可以通过株行距合理配置的方式,提高种植密度,达到增产效果。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密度 株行距配置 增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鸡新城疫病毒SX-1株F和HN基因在真核细胞中共表达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预防兽医研究室克隆的pG-F和pG-HN质粒为模板,PCR扩增麻鸡新城疫病毒SX-1株F基因和HN基因,并以由15个柔性氨基酸构成的柔性短肽作为Linker将F及HN基因片段体外连接,插入pCI-neo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麻鸡新城疫病毒SX-1株F基因和HN基因共表达载体pCI-F-HN,并在Vero细胞中转染表达,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麻鸡新城疫病毒SX-1株F-HN组合基因在Vero细胞中得到较高水平的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较强的荧光,说明F-HN组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下一步研究高效亚单位基因工程苗奠定基础。

关键词: 麻鸡新城疫病毒 SX-1株 F-HN基因 共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镉长期暴露对中华稻蝗抗氧化机制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长于Cd2+污染条件下的小麦苗喂养中华稻蝗的慢性染毒方法,研究了Cd2+胁迫对中华稻蝗SOD、CAT、GPx活性和H2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2+的作用下,中华稻蝗体内SOD、CAT、GPx活性和H2O2浓度均发生变化,表明Cd2+可导致中华稻蝗体内产生ROS。SOD、CAT、GPx3种酶对Cd2+有一定的耐受性:当Cd2+浓度在这3种酶的耐受范围内,酶活性提高,反之酶活性降低。Cd2+与抗氧化系统间的关系复杂,SOD、CAT、GPx共同承担清除ROS、保护中华稻蝗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镉(Cd)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