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面粉膨胀势的遗传方式 QTL定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CSCD
摘要:通过对小麦面粉膨胀势进行初步定位,可以为小麦品质遗传改良和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提供理论依据.以小麦''''花培3号''和''''漯麦4号''的双单倍体群体为材料,通过一年两点试验,研究了面粉膨胀势的遗传方式,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其进行QTL分析.结果发现,面粉膨胀势由微效多基因控制,为数量性状.QTL定位结果表明,在北京点定位到2个与面粉膨胀势相关QTLs,位于4A染色体上.这两个位点均来自母本''''花培3号''等位基因的增效作用,其效应值分别为0.4298和0.5948.河南点只检测到1个与面粉膨胀势相关QTL,也位于4A染色体上.该位点来自母本''''花培3号''等位基因的减效作用,其效应值为0.3024.3个QTLs位于4A染色体上的不同标记区间,共解释面粉膨胀势37.92%的表型变异.两地没有检测到共同的QTL.尽管北京点的两个位点贡献率分别为11.29%和21.48%,但不是稳定的QTL,可能在小麦面粉膨胀势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上应用不是很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对糜子种子发芽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NaCl、Na2SO4和MgCl2 3种盐溶液,在6个处理梯度下对糜子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在不同盐胁迫下发芽率除盐浓度为0.4%时略高于对照,其余均低于对照,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在NaCl、Na2SO4及MgCl2胁迫下,糜子种子发芽可忍耐的浓度分别为1.2%、1.6%、2.0%。在相同浓度下,各种盐对糜子种子发芽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为NaCl、Na2SO4、MgCl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核桃外观品质和矿质养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山西省汾阳市核桃资源圃13个核桃品种坚果的外观品质进行了调查评价,并分析测定了其果仁中的矿质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核桃不同品种之间的坚果外观品质有差异,‘中林5号’、‘鲁光’、‘京746’、‘晋龙2号’外观品质较优。‘中林1号’、‘中林2号’、‘辽核1号’、‘温185’和‘晋龙2号’粗脂肪含量相对较高,超过了65%,达到了国家特级标准。13种核桃仁的粗蛋白含量均超过国家特级标准,其中超过20%的有‘中林3号’、‘中林5号’、‘中林6号’、‘京746’、‘晋龙2号’。所测定的核桃不同品种间的各矿质养分含量有差异,Ca、Fe、Mn各元素差异较大,P、K、Mg、Zn、Cu各元素差异相对较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普那菊苣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草地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普那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cv.Puna)叶片为试验材料,接种于含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的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芽分化以及根再生的诱导,分析了不同激素浓度及其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以及根再生效果的影响。以已经建立的再生体系为基础,以农杆菌菌株LBA4404(含质粒pBin438-TaNHX2)侵染转化普那菊苣,探索普那菊苣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对外植体适宜的预培养时间为2~3d,与农杆菌的共培养时间也应控制在2~3d;侵染时间控制在8min左右;卡那霉素(Km)阳性筛选的适宜选择浓度为60mg.L-1。乙酰丁香酮(AS)200μmol.L-1是促进农杆菌转化的最佳浓度,200 W超声波处理、20次负压处理也可提高农杆菌转化率效果。26mg.L-1 Km是野生型普那菊苣苗能够存活的上限,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噻肟钠在500~1000mg.L-1浓度范围内、羧苄青霉素300mg.L-1和氨苄青霉素在40~60mg.L-1浓度范围内均能较好的诱导出愈伤组织和芽。将来自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Na+/H+逆向转运蛋白(vacuolar Na+/H+exchanger or antiporter,简称NHX,NHE或NHA)导入普那菊苣;经抗生素筛选以及针对TaNHX2基因的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获得了28株转TaNHX2基因的普那菊苣植株。
关键词: 普那菊苣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农杆菌介导 遗传转化 TaNHX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梁酿造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CSCD
摘要: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酿造高粱主干亲本系,为进一步利用材料、提高品质育种效率提供依据,选用3个不育系,5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15个杂交组合,对蛋白质、脂肪、总淀粉、单宁4个酿造品质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育系中'辽3401A'蛋白质、脂肪、单宁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均较高,'泸45A'总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5个恢复系中,741324单宁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R1ll脂肪、单宁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038R总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C52R-11总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961541/0-30红粒'蛋白质、脂肪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加性方差与基因型方差的比值依次是蛋白质>总淀粉>脂肪>单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株桃小食心虫病原真菌的分离及形态鉴定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山西襄汾苹果园越冬的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mura)采集获得自然染病的虫体,经分离纯化得到三株病原真菌,编号分别为TSL01、TSL02、TSL03,通过回接试验证明这3株菌株为桃小食心虫的病原菌.根据培养性状和显微形态观察发现:3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均为白色,菌株TSL01和TSL03菌落大,可产生黄褐色或淡紫色色素.它们都产生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月牙形或镰刀形,有隔;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肾形或卵圆形,假头状着生,菌丝透明有隔,轮状生长;菌株TSL02菌落较小,后期产生黄色色素,分生孢子圆柱形至梭形,串生,分生孢子梗呈"Y"形.初步鉴定菌株TSL01与菌株TSL03为镰孢菌属(Fusarium)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菌株TSL02为拟青霉属(Paecilomyces)粉质拟青霉(P.farinosus).这是在桃小食心虫上首次记录该两类病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药效试验
《南方农业学报 》 2011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期,为水稻二化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2.2%甲维盐ME10、20、30ga.i./ha,5%氟虫腈SC30ga.i./ha,20%三唑磷EC400ga.i./ha3种药剂5个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在水稻二化螟卵孵高峰期进行喷药处理。于空白对照区水稻受害症状明显或为害定型后调查水稻枯心率(白穗率)、防治效果及保苗效果等;试验期间观察2.2%甲维盐ME对水稻及有益生物有无药害。【结果】2.2%甲维盐ME防治1代二化螟,药后36d保苗效果达90.0%~100.0%,杀虫效果达92.0%~100.0%;防治2代二化螟,药后30d白穗率控制在0.3%~1.2%,受虫害株率控制在0.2%~1.8%,防效可达85.0%~98.7%。试验期间未发现2.2%甲维盐ME对水稻、有益昆虫、水生生物等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结论】2.2%甲维盐ME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高、持效期长,在水稻二化螟卵孵高峰期,推荐以2.2%甲维盐ME15~30ga.i./ha进行喷雾防治,能有效控制二化螟危害,且环境安全性好。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微乳剂 水稻二化螟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