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花育苗移栽新技术的发展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就当前我国棉花生产上发展与应用的几项重要育苗移栽新技术,包括基质育苗、无土育苗、微钵育苗、水浮育苗、穴盘育苗的技术特点、配套技术要求和推广应用状况等进行了系统介绍,为这些育苗移栽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利用和棉花生产效益的提高提供技术参考。


棉花纤维发育关键酶对氮素的响应及其与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田栽培条件下,于2005~2006年在江苏南京(118o50′E,32o02′N,长江流域下游棉区)以美棉33B(平均比强度32cN/tex)和科棉1号(平均比强度35cN/tex)2个品种为材料,进行氮素水平(0(零氮),240(适氮)和480kgN/hm2(高氮))实验,研究棉花纤维发育关键酶(蔗糖合成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特征对氮素的响应及其与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棉纤维发育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强度均受氮素影响,并影响棉纤维素的累积特征及纤维比强度的形成.蔗糖合成酶活性随铃龄增加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铃龄31天,其基因表达强度在7~21天维持较高水平;氮素水平间比较,以240kgN/hm2处理的蔗糖合成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强度最高,酶活性高表达持续时间长.β-1,3-葡聚糖酶活性随铃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基因表达在铃龄7~24天间呈单峰曲线,铃龄18天时达到峰值;氮素水平间比较,以240kgN/hm2处理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最高,其基因表达量在纤维发育前期(铃龄9~12天)较低,之后大幅增加且稳定表达.240kgN/hm2下棉纤维发育关键酶的上述变化促进纤维素累积持续期长且整个纤维发育过程中纤维素累积速率平缓,最终形成纤维比强度较高.
美国“州际小作物研究IR-4项目”初探
《农药科学与管理 》 2009
摘要:1什么是IR-4项目IR-4项目,全称"区域小作物研究项目"(Interregional Research Project No.4),是美国农业部(USDA)的农部科教推合作服务系统(CSREES)为主支持的以农业区域设立的系列农业研究项目之一。其具体负责执行机构,即IR-4项目组,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小型专职研究组织,属于多家政府馈赠土地的公益大学的联合机构。其核心任务是评估农药在特定小作物上的残留情况,研究提出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制订残留最大允许值所需的试验数据和评价报告,加速小作物上新农药和安全低风险的农药的登记。其根本目标是为小作物种植者在病虫害防治中,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农药选择,保障全国的小作物的生产。


2008年江苏棉情分析与生产建议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根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棉花综合高效栽培项目组对2008年棉花生产监测结果,概述了2008年江苏省棉花生产的概况,分析了中国棉花生长指数在江苏生产中应用的结果,指出该指数基本反映棉花适时生长动态,是反映气候、病虫害和栽培管理等影响极为敏感和快捷的指标,对指导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棉情监测结果分析当前江苏棉花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中国大豆进口与检疫检验现状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阐述了目前中国大豆进口主要特点、检疫检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进口大豆的检疫检验对策建议,旨在为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新淮猪选育回顾和体会
《养猪 》 2009
摘要:新淮猪是我国最早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利用地方猪种杂交育成的猪种,它的育成为我国地方猪种的利用和猪的育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新淮猪被毛黑色,头稍长,嘴筒平直或微凹,耳中等大小、向前下方倾斜,背腰平直,腹稍大但不下垂,臀略斜,有效


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种群生命表的比较
《昆虫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种群发展趋势,通过室内实验,组建了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èn在武育粳3号、盐稻8号、徐稻3号、Ⅱ优084、Ⅱ优42、扬麦12、稗草和千金子这8种寄主植物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通过田间调查,比较了粳稻武运粳7号和籼稻Ⅱ优084上灰飞虱自然种群发生动态。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比较结果表明,灰飞虱的若虫发育历期在稗草上最短,其次为扬麦12和粳稻上,而在杂交籼稻Ⅱ优084、Ⅱ优42和杂草千金子上的发育历期长达近30d;灰飞虱在稗草上的种群趋势指数亦最高,为45.57,其次为粳稻品种盐稻8号(39.36)、徐稻3号(34.54)和武育粳3号(31.70)上,其中盐稻8号与稗草上无显著差异;杂交稻Ⅱ优084和Ⅱ优42上灰飞虱的种群趋势指数显著低于粳稻上的;而灰飞虱在千金子上的种群趋势指数最低,仅为11.04。大田调查则表明,一定时期粳稻武运粳7号上灰飞虱种群个体数量显著高于籼稻Ⅱ优084上。研究表明灰飞虱的适宜寄主植物依次为稗草、粳稻品种和小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