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浅议科研专业研究所绩效考核体系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 2009
摘要: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工作也不断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考核体系。畜牧所作为二级管理机构,针对当前院级管理机制,积极构建了专业所绩效考核体系。文章结合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实践,对科研专业研究所二级考核体系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清洁生产基本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世界农业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简述农产品清洁生产含义及其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概况,总结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清洁农产品生产的基本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中国清洁农产品生产发展的五点启示和建议.


高赖氨酸含量水稻品种资源的筛选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 2009
摘要:用改良DBL法,设3次重复,测定了17份水稻资源的赖氨酸含量。结果表明,水稻资源间的赖氨酸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来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保存的地方品种"吹勿倒"的赖氨酸含量达到0.601%,极显著地高于其他材料,是引种材料"合系15"的2.6倍。就该高赖氨酸材料利用提出了一些设想。


气调包装对松籽常温贮藏生理和品质变化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朝鲜红松带壳松籽和去壳松仁为试材,将其分别放在30μm紫色聚氯乙烯袋、30μm白色聚氯乙烯袋和40μm白色聚乙烯袋中进行自发气调贮藏,研究了常温下(20~30℃)贮藏180d期间松籽种仁的生理、品质和脂肪酸氧化变化。结果表明:与40μm聚乙烯袋相比,30μm紫色聚氯乙烯袋与30μm白色聚氯乙烯袋可以形成相对低O2高CO2的贮藏条件,能有效降低带壳松籽和去壳松仁的呼吸速率和可溶性总糖的损耗,提高种仁的贮藏优品率;同时可以较好地防止总脂肪的降解,抑制酸价、过氧化值的升高和碘价的降低。综上所述,30μm聚氯乙烯袋可以较好地保持松籽品质,相同气调包装贮藏下带壳松籽的贮藏品质优于去壳松仁。


42个甜(辣)椒自交系恢复基因的分布及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2个甜(辣)椒自交系和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CMST6A与CMSMCA为试材,对其测交后代的育性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育性恢复材料占全部被测材料的31.0%,育性保持材料占66.7%,育性分离材料占2.3%。甜椒CMS育性恢复基因主要存在于尖辣椒中。利用RAPD技术,进一步分析了这些自交系的DNA多态性。从3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良好的引物23条,共扩增出13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11条。UPGMA树状图显示,遗传距离为0.124时可以将42个甜(辣)椒自交系划分为3组,育性恢复辣椒在Ⅰ、Ⅱ和Ⅲ组内均有分布,说明在分子水平上恢复基因在供试辣椒自交系中的分布是随机的。


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生产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长江中下游稻区选择19个样点,将每个样点近20年(1979-1998年)的水稻产量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分为两组,一组结合当地水稻生态试验或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用于CERES-Rice模型中遗传参数的调试,另一组用于检验该模型在研究区域的适用性。通过对未来气候变率变化(ΔCV)的3种假设并利用WGEN(天气生成器),将每个样点基于3种平衡GCM(大气环流模型)的CO2倍增气候变化情景文件改进为兼顾气候及其变率变化(CC+ΔCV)的9种情景文件。在上述各情景文件下分别运行CERES-Rice,并将模拟结果与本底气候(Baseline)下的模拟值进行比较,再结合蒸散比(β)和产量波动系数等算法,评价了CO2有效倍增时CC+ΔCV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2有效倍增时,随着ΔCV的增大,不同稻作制度下水稻高温热害将愈演愈烈,早稻和晚稻受低温威胁将显著减轻;水稻生长季内干湿状况较目前无明显差异,但季节性干旱和暴雨的发生频次呈增加之势;研究区域不同稻作制度下的水稻生育期均明显缩短,ΔCV增大对生育期无显著影响;不论是单、双季稻,还是灌溉或雨育水稻都显著减产,其中中游稻区的减产幅度大于下游稻区,单季稻和晚稻的减产幅度大于早稻,UKMO、GISS情景下的减产幅度大于GFDL情景;研究区域不同稻作制度下的水稻进一步减产,且稳产性变差,但良好的灌溉条件可以减缓水稻产量的年际波动。
关键词: 水稻生产 气候变化 气候变率变化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模拟模型


食味仪测定与感官评价相结合鉴定优质粳稻食味特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食味仪测定和感官评价2种方法,对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域的60份优质常规粳稻品种(系)进行了食味特性评价。用不同方法分析食味测定值与食味品尝综合值的相关性,结果均表明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供试粳稻稻米食味测定值与仪器测定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关系最密切;与感官评价指标中的气味、味道、口感、综合评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综合评分相关系数最大(r=0.516**)。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则表明食味品尝综合值与蛋白含量负相关程度大于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尝指标中,综合评分与回生度相关性不显著,与味道相关系数最大(r=0.913**)。分析表明,常规粳稻食味特性鉴定应将仪器测定和感官品尝两者结合进行。研究揭示的食味评价指标及获得的一批优良食味粳稻品种资源也为粳稻食味品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物质基础。


茶籽饼粕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常州工学院学报 》 2009
摘要:茶籽饼粕是茶籽提油后的剩余产品,我国资源丰富但利用不足。文章对其所含茶皂素、蛋白质、糖类等有用成分,及其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情况进行综述,以供相关研究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