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弱筋小麦品质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10多年来,中国在弱筋小麦品质区划、品质评价体系以及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育成了宁麦9号、扬麦13等23个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并在弱筋小麦优势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弱筋小麦品种改良和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种质资源匮乏、品质不过硬且波动性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文中就弱筋小麦育种提出了今后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


传染性法氏囊病安徽近期毒株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真核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将2007年12月从安徽境内发生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预防失败的病鸡法氏囊组织中克隆的IBDV VP2基因插入到pFastBac1供体质粒中,转化E.coli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抗性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rBac-VP2,用脂质体法转染Sf9细胞。对rBac-VP2感染的Sf9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具有特异性荧光;用western blot分析,在50ku处出现1条特异蛋白条带;电镜观察重组VP2蛋白能够自组装成病毒样颗粒。本实验为研制针对近期流行IBDV的新型病毒样颗粒疫苗和新型检测试剂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基因 真核表达 杆状病毒 病毒样颗粒


甜叶菊RNA分离方法研究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叶菊组织中酚类、萜类和多糖等代谢产物含量较高,RNA难分离,易降解,使用现有的方法提取甜叶菊组织RNA产率低、质量差,无法应用于实验操作。本文针对甜叶菊组织次生代谢物多的特点,以传统的CTAB法(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为基础,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RNA抽提和纯化。结果发现采用CTAB-LiCl法提取的RNA完整性好,且纯度高;传统的CTAB法提取的RNA完整性好,但有DNA和其它杂质的污染;高盐溶液法提取的RNA降解比较严重,同时还有杂质污染。结论说明CTAB-LiCl法适用于多糖类植物RNA的分离。
关键词: 甜叶菊 RNA提取方法 CTAB CTAB-LiCl


两株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序列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K15细胞从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 S)临床发病与死亡猪中分离到2株病毒;分别命名为Haian(登录号为FJ712216)和Xuancheng(登录号为FJ712215)。利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感染细胞后病毒抗原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2分离株的基因组全长为1 767 nt,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PCV2分离株密切相关,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3.7%~97.7%,属于毒力较强的Genotype 1。


预冷方式对李果实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量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宝石’和‘安哥诺’李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冰水和风预冷对李果实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量及其贮藏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预冷可抑制‘黑宝石’和‘安哥诺’李果实的呼吸速率,但这2种预冷方式对果实乙烯释放量的影响不明显;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黑宝石’和‘安哥诺’李果实的硬度和SSC含量均下降,这2种预冷方式对果实硬度的影响不大,但风预冷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果实SSC含量的下降;在贮藏后期,2品种李果实均表现出腐烂症状,冰水预冷果实的腐烂症状明显高于风预冷。分析认为风预冷方式对于维持李果实的贮藏品质有较好的作用。


宁麦14的高产特性及适宜密度和肥料运筹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麦14的高产、稳产性能十分突出,在江苏省淮南地区2003—2006年连续3年区试和生产试验的28点(次)中,平均产量位次均居第一,不仅比对照品种扬麦158或扬麦11增产,而且也比其他所有参试品种增产,平均增产6 706.65~7 319.55 kg/hm2,增产幅度为2.17%~15.83%。该品种的穗、粒、重三因素较协调,一般产量结构为有效穗465万~495万/hm2,不低于对照品种,平均每穗实粒数38粒,比对照品种多2粒,千粒重41~42 g,比对照品种高2~3 g。宁麦14株高适中(85 cm左右),株型较紧凑,耐肥抗倒性较强,根据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较适合密植和较高肥水栽培。本试验区大面积生产上作中高产栽培(6 000 kg/hm2以上),较适宜的基本苗应在225~300万/hm2,相应的肥料运筹为纯氮225万~300 kg/hm2。


基于棉花逆转座子的SSAP标记的开发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棉花BAC序列中鉴定了1个Ty1-copia类逆转座子,根据RNAseH-LTR连接区序列信息设计了特异引物,通过优化试验条件建立了一套经济、高效的SSAP(Sequence-specific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标记体系。分析棉属不同种的SSAP发现,SSAP在棉属不同种中均有丰富的扩增位点,而且棉花中SSAP多态性位点远高于AFLP(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c markers)。这一标记系统可增加棉花染色体端粒区域的标记密度,促进棉花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