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杂交油菜宁杂11号肥料与密度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杂交油菜宁杂11号的适宜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进行了宁杂11号肥料与密度二因子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两个施肥水平间及种植密度间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农艺性状表现上,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单株生产力等产量构成因素均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宁杂11号适宜施肥量为22.5 kg/667m2(纯氮量)左右,直播密度宜控制在12 000株/667m2左右。

关键词: 油菜 宁杂11号 肥料 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田条件下杂交稻光强广适应性的无损筛选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50份杂交稻组合在人工光氧化、遮阴处理和大田自然光照条件下抽穗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株高、叶质重和干物质重等生理指标分别进行测定与比较,以筛选不同杂交稻组合对高、低光强的广适应性。测试结果与相关分析表明,大田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在抽穗期剑叶的SPAD值分别与人工光氧化条件(高光强)下叶片叶绿素的含量以及人工遮阴条件(低光强,自然光强的4/5)下的干物质重呈显著相关。因此,可以将其作为大田条件下杂交稻对高、低光强广适应性的无损筛选指标,为水稻的广适应性育种提供了简易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杂交稻 光强广适应性 无损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莓籽中原花青素的提取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低浓度盐酸-香草醛法测定黑莓籽原花青素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影响黑莓籽原花青素提取工艺的关键因子及其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优化得出的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6,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80 min,pH值为4.5。在这种条件下,提取黑莓籽中原花青素得率为4.81%。

关键词: 黑莓籽 原花青素 提取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锡水蜜桃品种群遗传多样性及与其他群体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无锡水蜜桃品种群体是典型的南方桃优势群体,为研究比较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以41个无锡水蜜桃品种和91个其他桃品种为试材,利用25对位于不同连锁群上的SSR引物评价群体特征,并分析了群体内外的亲缘关系。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无锡水蜜桃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71.74%),仅次于华北品种群(74.64%);该品种群体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和Shannon信息指数(H0)分别为0.2068和0.3165,两个指数值均不及华北、西南、华南以及西方国家群体。群体内聚类结果表明:无锡水蜜桃群体内并不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但在相似系数为0.83时,无锡水蜜桃的主栽品种聚于同一组。群体间聚类结果表明:无锡水蜜桃与上海水蜜桃群体间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系数为0.994,其次是日本桃群体(0.985)和浙江桃群体(0.971),这4个类群在聚类图中较早的聚为一类,这与无锡水蜜桃的地理起源和演化相符。

关键词: 无锡水蜜桃品种群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北纬33度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群体组成及致病力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中国北纬33度地区小麦纹枯病病原菌的组成和致病力,对分离自江苏、安徽、河南、湖北4省的157株丝核菌,通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进行细胞核数量观测,利用菌丝融合的方法测定其所属融合群,并测定了其中111株丝核菌株对3个小麦品种(CI12633、陕229、扬麦158)麦苗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在供试菌株中,150株为双核丝核菌,占95.54%,都属于AG-D融合群;7株为多核丝核菌,占4.46%,其中3株属于AG-1-IB融合群,3株属于AG11融合群,1株属于AG5融合群。供试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双核丝核菌的致病力显著高于多核丝核菌,AG-D融合群中两种不同融合频率的菌株致病力无明显差异。不同地区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差异,菌株对3个小麦品种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对CI12633致病力最强,对陕229致病力最弱,对扬麦158的致病力居中。

关键词: 小麦 丝核菌 纹枯病 群体组成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高油酸甘蓝型油菜新种质的获得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获得转fad2基因ihpRNA的甘蓝型油菜的基础上,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转基因株系W-4(T_1代)单株自交种子(T_2代)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由49个单株组成的T_2代群体油酸(C_(18:1))含量变幅为55.87%~84.73%,其中有19个(占38.8%)单株种子油酸含量大于75%,有11个(占22.4%)单株种子油酸含量大于80%;受体(对照)的油酸含量变幅为55.28%~67.43%;获得的转基因高油酸材料(油酸含量≥75%)种子中亚油酸(C_(18:3))和亚麻酸(C_(18:3))含量明显低于受体;高油酸材料的油酸脱饱和指数ODP值为5%~12%,而受体的ODP值高达20%~36%。基于ODP值,可以推测转基因高油酸材料种子中的FAD2活性受到有效抑制,从而阻止了油酸向亚油酸、亚麻酸的合成。

关键词: 高油酸种质 转基因油菜 △-12脱饱和酶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禽流感病毒M2、NP融合蛋白与多种佐剂的联合运用及对免疫原性影响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禽流感病毒保守的基质蛋白2胞外区(M2e)基因与核蛋白的两个T细胞表位(NP1、NP2)基因为基础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M2e-NP1-NP2。利用IPTG诱导,目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获得高效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能够与抗AIV M2e蛋白的抗体发生反应。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分别与弗氏佐剂、白油、壳聚糖3种佐剂进行混合以及适量诱导后的菌体与白油混合制成疫苗,肌肉注射免疫20日龄非免鸡,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一次。免疫后每周定期采血,用ELISA方法检测抗M2e抗体水平;并在MDCK细胞上检测血清与病毒的结合能力;在鸡胚上检测血清的中和能力;利用流式细胞计数技术测定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抗血清能够跟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血清不能中和病毒但在低病毒含量感染时候抑制病毒的复制。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在免疫后明显升高(P<0.05),具有细胞免疫的特征。佐剂对于免疫反应影响明显,其中弗氏佐剂组产生抗体最高,白油佐剂组次之,壳聚糖组抗体水平最低,菌体白油组产生抗体水平与白油佐剂组相当但维持时间较长。构建的融合蛋白可用于禽流感的预防,而选择高效的佐剂增强亚单位苗的免疫效果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抗原表位 佐剂 免疫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优质高产杂交番茄新品种——苏红9号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肉磷脂酶的提取及水解模拟体系初探

食品工业科技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初步研究了鸭肉磷脂酶提取及水解模拟体系中有机相的脂肪酸组成。通过分析肌内磷脂在反应前、磷脂酶水解模拟体系中以及对照实验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研究鸭肉磷脂酶的水解特性。结果表明,鸭肉磷脂酶对磷酯的水解存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位的选择性。

关键词: 鸭肉 磷脂酶 提取 水解模拟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母体血浆胎盘源及胚胎源核酸分子的早期妊娠诊断及早期胎儿性别鉴定技术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动物早期妊娠诊断及早期胎儿性别鉴定是繁殖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奶牛早期妊娠诊断可及时消除配种后假孕、妊娠后假发情等不利因素,胎儿性别早期鉴定可提高母牛犊的出生比例。近年来,随着孕妇血浆/血清中的胎儿源性游离DNA及胎盘源性游离RNA的发现,使人的早期性别鉴定技术及产前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也使胎盘特异性表达基因的无创伤性研究成为可能。这些均为单胎动物,特别是奶牛的早期妊娠诊断及早期性别鉴定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关键词: 动物 游离胎儿核酸分子 早期妊娠诊断 早期性别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