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1064-3×H105(组合Ⅰ)和1064-4×H134(组合Ⅱ)的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含油量的遗传。含油量次数分布显示2个组合的B1、B2和F2群体均呈连续分布且显示多峰,呈明显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的特征。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最佳遗传模型均为D-2模型,即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混合模型。2个组合中,广义遗传率为47.87%~65.13%,平均为53.70%;而环境变异占表型变异的34.87%~52.13%,平均为46.30%,可见油菜含油量性状受基因型和环境双重影响。2个组合中,多基因遗传率为15.22%~60.41%,平均为45.32%;而主基因遗传率为2.26%~33.10%,平均为8.38%,表明含油量的遗传体系中,微效多基因的遗传贡献占主要部分,高含油量育种应在高世代进行选择。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主基因+多基因 含油量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农艺技术研究 Ⅰ.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双低常规油菜宁油12号和双低杂交油菜秦油7号为材料,针对江苏省油菜生产特点及油菜机械化生产对种植方式的要求,进行了不同播种期和不同种植密度的直播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在相同播种期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宁油12号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符合二次方程y=-8.7143x2+47.686x+157.4,最适种植密度为41.10万株/hm2,秦油7号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符合二次方程y=-11.214x2+61.586x+155.8,最适种植密度为41.27万株/hm2。因此直播油菜在适宜播种期内种植密度以37.5万~45万株/hm2为宜。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秦油7号和宁油12号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不同播种期处理间的产量水平均达到显著差异,且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因此直播油菜在茬口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早播。

关键词: 宁油12号 秦油7号 种植密度 机械化 播种 播种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因素影响鸡肉风味

农家顾问 2009

摘要:可通过不同饲料改善肠道菌群影响禽肉风味.①用全麦和新鲜绿色蔬菜喂养,较正常喂养的鸡肉味更浓,更具烧烤味,但有时也有腐败味.②饲喂玉米的禽肉比饲喂小麦、大麦和燕麦的禽内风味更强.③饲料中添加菜子饼或高粱会引起鸡肉异味.

关键词: 禽肉风味 鸡肉 因素影响 饲料 肠道菌群 绿色蔬菜 菜子饼 喂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生菌在水产上的应用及其对鱼类肠道菌群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激素、防腐剂等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广泛应用,在促进了养殖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副作用,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了耐药菌增多、鱼体免疫功能下降、动物性食品残留、环境污染以及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和pH值对北美海蓬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NaCl、pH值、TDZ和光照对北美海蓬子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北美海蓬子的种子在150mmol/L的NaCl浓度时发芽率最高,随NaCl浓度增加发芽率呈下降的趋势,NaCl浓度至400 mmol/L(相当于全海水中的NaCl浓度)时,仍有21.67%的发芽率;pH值7.0最适于北美海蓬子的种子发芽,pH值高于7.0时,随pH值升高,发芽率呈下降趋势,海蓬子根系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此外,光照有利于北美海蓬子种子萌发;在光照条件下TDZ对北美海蓬子种子的萌发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黑暗的条件下,可以促进北美海蓬子种子萌发。

关键词: 北美海蓬子 发芽率 NaCl pH值 TDZ 光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西瓜作图亲本的多态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西瓜为材料,对基因组DNA的RAPD和ISSR分析体系中的Mg2+、dNTPs和引物浓度进行了优化。筛选出的RAPD优化体系(20μl)为:引物0.4μmol/L,dNTPs 200μmol/L,Mg2+2.0 mmol/L,DNA 20 ng,1×Buffer缓冲液,Taq酶1.0 U;ISSR优化体系(16μl)为:引物0.25μmol/L,dNTPs 160μmol/L,Mg2+1.0 mmol/L,DNA 20ng,1×Buffer缓冲液,Taq酶0.64 U。以远生态西瓜品种自交系64-1-3和6-2、及23-1和4-1-2为作图亲本,利用筛选好的RAPD和ISSR体系对作图亲本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作图亲本64-1-3和6-2中,181个RAPD引物中有11个引物不能有效扩增,其余170个引物产生了525条扩增带,平均每个引物在基因组中可检测到3.08个基因位点,其中可检测出多态性位点的引物有55个,产生了77条多态性扩增带,平均多态率为14.67%;62个ISSR引物中有17个引物不能有效扩增,其余45个引物产生了188条扩增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了4.18条扩增带,15个多态性引物可以在双亲间检测到多态性位点23个,平均每个多态性引物能扩增出1.53个多态性位点,多态率为12.23%。在作图亲本23-1和4-1-2中,利用499个RAPD引物进行了基因组的扩增,其中43个引物为非有效引物,456个引物产生了1 431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3.14条带,142个多态性引物检测到了240个多态性基因位点,平均多态率为16.77%。表明西瓜作图亲本间的遗传背景较狭窄。

关键词: 西瓜 RAPD ISSR 体系优化 多态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豆抗病相关基因VaPR3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小豆品种56中克隆出一段包括阅读框架在内的全长为468 bp的cDNA片段,并在GenBank上登录并命名为EU046566,由该cDNA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菜豆中的PVPR2约有91%的同源性,与PVPR1约有88%的同源性。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豆科作物中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将大豆花叶病毒病接种到小豆叶片后该基因强烈响应并高效表达。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地上部的茎、叶、花、荚等器官中也高效表达,而在地下部的根中表达量很小。综合分析显示,该基因可能与植物抗病机制中的防卫素合成有关。

关键词: 小豆 PR3基因 分子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甘薯栽培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普通生产田和林间生产田,从品种、栽植密度和施用钾肥3方面研究了鲜食甘薯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所用3个甘薯品种(宁薯192、宁紫1号和济薯18)的商品薯产量构成差异较大,宁薯192为薯重型,商品薯比例高;宁紫1号为薯数型,小薯数量多;济薯18为中间型,商品薯产量较高。在普通生产田,栽植密度1 hm248000株、增施225 kg/hm2硫酸钾,可获得最高的商品薯产量。在已成大树的林间生产田,鲜食甘薯的商品薯产量非常低。

关键词: 鲜食甘薯 栽植密度 钾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桃砧木的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花山桃、筑波5号、光核桃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方法、取材时间对外植体萌芽率的影响,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对腋芽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外植体消毒和取材时间试验结果表明,3种砧木以75%酒精浸洗30 s,0.1%HgCl2+吐温浸洗7 min,清水冲洗6次,外植体萌芽率最高;外植体的取材时间对萌芽率影响较大,红花山桃、筑波5号分别于3~4月份和4~5月取材时,萌芽率较高,而光核桃在3~6月取材时萌发率均无显著差异。增殖培养条件筛选发现:红花山桃和光核桃的最佳增殖培养基类似,在LP+6-BA 1.0mg/L+IBA0.2 mg/L培养条件下增殖系数较高,且试管苗生长健壮;而筑波5号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 mg/L+IBA0.2 mg/L;3种砧木在筛选出的培养条件下,均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增殖系数增加。生根培养条件筛选发现,红花山桃和光核桃的生根条件为1/2MS+IAA1.0 mg/L+NAA1.0 mg/L,但筑波5号生根困难。

关键词: 砧木 离体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抗性的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条纹叶枯病是当前粳稻主产区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而品种抗病性的利用则被公认为是病害综合防治的根本策略。本文从抗性鉴定方法、抗性资源筛选和发掘、抗性遗传规律及抗病基因定位和抗性品种选育与抗性转基因工程4个方面,对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抗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水稻抗条纹叶枯病的育种提供参考。同时对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抗性研究的现存问题与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水稻品种 水稻条纹叶枯病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