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长江流域小麦品种(系)的品质状况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连续两年(2004年和2005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区试长江流域(上游组和中下游组)的12个小麦品种(系)的8个品质性状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仅1个品种达到国标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指标;环境因素对容重、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的影响较大,其他品质性状主要由相应基因控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与稳定时间、沉降值与最大抗延阻力、沉降值与拉伸面积,以及最大抗延阻力与拉伸面积等性状间在2004年和2005年均呈显著正相关;供试小麦品种的产量与品质性状间基本上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有效穗数与沉降值、有效穗数与稳定时间在两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小麦品质 产量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虫抗生素对4种重要鳞翅目害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表明,3种杀虫抗生素对靶标生物4种鳞翅目幼虫均具有很高的活性。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小菜蛾、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2龄初期幼虫的毒力最高,其次分别为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多杀菌素的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的3.08~6261.38倍和1.21~246.41倍。对二化螟1龄中期幼虫的毒力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多杀菌素对4种鳞翅目幼虫的LC50为0.0078~0.2686 mg/L,显示出很高的毒力;小菜蛾和二化螟幼虫对阿维菌素较敏感,LC50在0.04 mg/L左右,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则偏低,LC50在25 mg/L以上。因此,田间防治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时应尽量避免单独使用阿维菌素,而应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多杀菌素,以达到高效低毒的目的。

关键词: 杀虫抗生素 多杀菌素 阿维菌素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鳞翅目害虫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白痢沙门菌病的诊治

动物医学进展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泰兴某鸡场发生产蛋鸡拉稀、死亡症状。经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及动物回归试验确诊为鸡白痢沙门菌病。分离、纯化菌株经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较高的氟苯尼考进行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 产蛋鸡 沙门菌 诊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IS的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区域差异和空间分区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基于灰色评估的空间分区模型,在GIS和VB.NET的支持下,评估我国各地区农产品价格在春、夏、秋、冬4季的水平,并进行空间分区。结果发现我国农产品价格存在显著的空间梯度差异:东南沿海的价格明显高于西北内陆;东部的价格显著高于西部;大城市的价格水平高于中小城市的水平。高价区一般集中在长江三角洲,低价区一般集中在内陆地区及西北地区。夏季的价格总体水平高于春季;冬季的价格水平总体高于秋季。

关键词: GIS 农产品价格 区域差异 空间分区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复合茎尖袋泡茶的配方与工艺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薯茎尖、绿茶和山楂为原料,研究甘薯复合袋装泡茶配方与加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甘薯复合袋装泡茶感官品质和风味质量的关键是甘薯茎尖材料的品质,原料配比为m(甘薯叶粉)∶m(绿茶粉)∶m(山楂粉)=80∶15∶5时,复合袋装泡茶的感官品质与风味最佳。采用蒸汽杀青3 min,两段式变温干燥与回温干制工艺(85℃,1 h→75℃,2 h→回温1.5 h)制得的甘薯茎尖干粉质量最好,营养损失最少。

关键词: 甘薯 复合茶 配方 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螺旋藻粉辐照杀菌技术参数的确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江苏省地方标准《辐照食用藻粉卫生标准》基本技术参数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食用螺旋藻粉辐照杀菌工艺参数确定的依据进行了详细分析。该标准规定:辐照前食用螺旋藻粉菌落总数≤1×106CFU/g,大肠菌群≤1×104MPN/100g,霉菌≤1×104CFU/g,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不得检出;辐照后菌落总数≤1×103CFU/g,大肠菌群≤30MPN/100g,霉菌≤25CFU/g,致病菌不得检出;食用螺旋藻粉辐照杀菌的最低有效剂量为4.0kGy,最高耐受剂量为8.0kGy;保质期为18个月;辐照产品箱中最小吸收剂量应不小于最低有效剂量,最大吸收剂量应不大于产品的最高耐受剂量。

关键词: 辐照杀菌 技术参数 螺旋藻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悬浮培养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09 CSCD

摘要:悬浮细胞培养是现代植物生物技术和植物细胞的分子机理研究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其中水稻悬浮培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水稻悬浮培养外植体的选取、基因型的选择、愈伤组织的诱导、悬浮培养方法的优化、悬浮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变化以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目前水稻悬浮培养中尚待加强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水稻 愈伤组织 悬浮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母猪利用年限的几个重要性状相关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母猪 利用年限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纯化与结构研究

食品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大孔树脂HP-2MGL和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用于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纯化。HP-2MGL可除去蛋白、多糖、高聚物等杂质,获得原花青素含量为96.5%的GSPP3。SephadexLH-20能够进一步纯化GSPP3,获得低聚原花青素GSPP3-SP1和GSPP3-SP2。经HPLC柱分离,GSPP3-SP1有4个峰,GSPP3-SP2有7个峰。GSPP3-SP1和GSPP3-SP2质谱分析发现,含有大量m/z287、m/z289、m/z290、m/z408、m/z426、m/z577、m/z578、m/z580等分子离子及碎片质谱信息,证明是由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构成的原花青素二聚体的同分异构体。激光光散射与GPC联用测定原花青素粗提物GSP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15×104,多分散系数为1.65;GSPP3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26×103,平均聚合度为13,多分散系数为1.56,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曲线呈对称分布,以高聚合度原花青素为主;葡萄籽原花青素纯化分级级分GSPP3-SP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89×103,平均聚合度为6,多分散系数为1.45,以低聚合度原花青素为主。

关键词: 葡萄籽 原花青素 纯化 结构

杂草稻红色果皮基因的功能标记开发

分子植物育种 2009 CSCD

摘要:红色果皮是杂草稻的基本特征之一,为了给杂草稻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本研究根据已克隆的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en)红色果皮Rc与白色果皮rc等位基因第6外显子的差异,设计了InDel标记RID14。利用RID14标记对F2群体和江淮流域所收集到的24份红色果皮杂草稻、3份普通野生稻以及21份品种资源进行了标记基因型分析。研究表明,红色果皮均为非缺失带型,而白色果皮和紫色果皮为缺失带型,F2群体中杂合带型和非缺失带型均为红色果皮,而缺失带型为白色果皮。因此,RID14标记与白色果皮和红色果皮共分离,可以作为鉴定红色果皮杂草稻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杂草稻 红色果皮 功能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