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小豆与豇豆种质资源的抗锈性鉴定

作物品种资源 1991

摘要:采用人工接菌与自然感染相结合的方法,对1000份小豆和502份豇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锈性鉴定。筛选出一些可贵的抗锈种质资源,拟定出一套较为准确而简便的抗锈性鉴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学除草和化学除草剂(二)

山西农业科学 1991

摘要:六、介绍几种常见除草剂 (一)2,4—滴丁酯(2,4—Dbutylate) 2.4—滴丁酯属选择性除草剂,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能。毒性较低,大白鼠急性口服致死中量为500-1500毫克/公斤,用625毫克/公斤混入饲料中饲喂大自鼠两年未见中毒症状。性状: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液体。工业品呈黄棕色,有酚臭味。挥发性火,遇碱易分解。剂型:72%、76%乳油。防除对象:主要用于小麦、大麦、青稞、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栽培田及禾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地小麦高产施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1

摘要: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影响小麦产量的氮肥、磷肥、有机肥的用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中等以上肥力的水地小麦产量形成的施肥函数模型及最佳施肥组合方案,并确定水地小麦施肥模型主因素作用效应顺序:磷肥>氮肥>有机肥.还研究了各项施肥措施间的交互作用效应.

关键词: 冬小麦 函数模型 优选方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春谷新品种晋谷20号

山西农业科学 1991

摘要:一、品种来源晋谷20号,原代号晋汾27号,系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78年冬在海南以晋谷6号为母本、张家口原始材料245为父本杂交育成。1990年完成各级试验。二、特征特性幼苗叶片绿色,叶鞘浅紫;主茎高134.3~139.4厘米;穗长16.7~18.77厘米,穗重18.5克,穗粒重12~15.3克,出谷率平均82.4%;根系发达,抗旱性强过晋谷10号;秆中抗倒;中感谷瘟病,但经历年不同地区试种未见病害。中早熟,生育期113天左右。经山西省农科院中心化验室分析,含蛋白质11.47%,比沁州黄高3.06%;粗脂肪3.57%,比沁州黄高0.05%;赖氨酸0.25%,比沁州黄高0.04%。群众评价适口性好,但米色次于晋汾7号,山区群众嫌其穗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双变气调贮藏

植物生理学报 1990

摘要:苹果双变气调贮藏(TDCA)是在产地简易气调贮藏基础上,总结发展形成的一项新的理论与技术。与传统气调不同,TDCA贮藏初期采用较高温度(10℃或更高),高CO_2(10%以上),并在贮藏期间变动,由高到低。对比试验证明,TDCA贮藏效果优于冷藏,与气调相近。其生理机制在于显著抑制呼吸作用;抑制乙烯的生成和催熟作用,减弱叶绿素和原果胶分解;保持果实色泽和硬度,抑制虎皮病的发生。初步确定的双变模式在生产上应用获得良好效益。同时还讨论了贮藏期间温度和气体成分变动之间相互依赖的辨证关系以及环境因子变动的合理性。

关键词: 苹果 双变气调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中低产田玉米高产高效益栽培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1990

摘要:在半干旱区旱地玉米中低产田,进行了7个栽培模式研究,结果发现投入资金与产量产值呈显著正相关,r=0.815℃(p<0.05,n=5),与经济效益相关不显著,r=0.566(p>0.05,n=5).说明科学地增加投入的重要性。营养体干重积累与子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80(p<0.01,n=5),与经济系数相关不显著,r=0.71)(p>0.05,n=5),说明科学施肥的重要性。试验指出,模式2投入产出比是1比6.19,亩产455.5公斤,比对照增产201公斤.水分利用率为1.19公斤/毫米,比对照提高82.5%,是本研究中最优栽培模式。

关键词: 半干旱区旱地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拱棚覆盖早春甘兰生产效应的初步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0

摘要:地膜覆盖和小拱棚覆盖是在早春进行甘兰栽培简易保护地形式。本文研究表明:小拱棚覆盖在提高空气温、湿度,特别是提高地温方面的效应要好于地膜。从拱棚和地膜覆盖以后甘兰的生长情况来看,前者较后者缓苗快,结球早,球叶多,包球紧,产量高,上市早。所以,采用小拱棚覆盖形式确是一条早春栽培甘兰的有效途径。另外,本研究还初步得知,甘兰的外叶面积,外叶数和球叶重是正相关的。

关键词: 小拱棚 春甘兰 生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辽宁绒山羊品种特征及杂交改良效果

山西农业科学 1990

摘要:辽宁绒山羊原产于辽宁省东部山区的步云山周围各县,具有体质结实,体型一致,适合放牧词养,抓膘快,肉质好等特点,其生产性能与国内外几个较好的绒山羊品种相比毫不逊色,不仅是我国的珍贵山羊品种,同时也是世界白山羊品种中最宝贵的基因库。我省1979年首批引进辽宁绒山羊,通过引种观察和杂交改良试验后确认,辽宁绒山羊对我省本地山羊的改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 绒山羊 品种特征 杂交 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旱作农业增产新探索

生态学杂志 1990

摘要:山西农业增产的出路在于提高旱作农业的生产力,而旱作农业必须改变过去“以作物为主去找水”的办法,实行“以自然降雨为主定作物”的办法。出路何在提高旱作农业的生产力,之所以是山西农业增产的出路,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发展水利的局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区养牛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重要支柱

中国畜牧杂志 1990

摘要:山区和丘陵地面积占山西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开发利用对繁荣全省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在这些放牧饲养型地区探索进一步发展商品牛的可行性,笔者于1989年7月间对有代表性的、地处太行山麓的和顺、昔阳、榆社3县发展黄牛的现状、潜力和前景进行了初步考禁,报告如下。一、山区养牛异军突起地处太行山中段、依连于晋中地区东部山区的和顺等3县历史上就有养牛的习惯,但多是数量少、个头小、质量差、效益甚低的本地牛。为摆脱这种困境,他们从1974年经过5年的努力创业,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政策对、民心顺,养牛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为国家商品牛生产基地(全省才8个县),成为当地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1.头数有了很大的发展至1988年底,3个县圈存牛的总头数为6.4万头(其中和顺县2.5万头,昔阳县1.7万头,榆社县2.2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