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花菜耐盐能力的研究与生产应用
《山西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黄花菜又名金针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适应性广。1986年以来,我们对黄花菜的耐盐能力与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并在盐渍化土壤上大面积生产示范。结果表明,黄花菜确有较强的耐盐能力,在盐碱地栽植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一、材料与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不同含盐量的土壤对黄花菜存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蚜棉铃虫复合防治指标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苗蚜与二、三代棉铃虫相继为害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在各自单独防治指标下相继为害可导致棉花减产。为了确保棉花不减产,经试验,在棉田害虫综合治理中应执行苗蚜卷叶株率10%,百株二代棉铃虫幼虫8~12头,三代棉铃虫幼虫6头的复合防治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去除早蕾可防治地膜覆盖棉田烂铃
《植物保护 》 1991
摘要:棉花地膜覆盖,是我国新兴的一种高产栽培技术。棉花实行塑膜栽培后,由于成铃期提前,发病历期长,烂铃明显加重。据观察,棉株下部3个果枝,烂铃数占全株总烂铃数的82.3%。 铃病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棉铃罹病敏感期与高温高湿季节吻合时间的长短。鉴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大豆遗传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91 CSCD
摘要: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在我国主要为害黄淮海夏大豆。1986-1990年,鉴定了中国各地8H40份大豆遗传资源对该小种的抗性,未发现免疫材料,筛选出9个抗病品种,占供试材料的0.1%。它们来自河北、山西和陕西省,均为小黑豆。其中兴县灰皮支黑豆还兼抗1、3和5号小种,抗性强而稳定,是国内外不多见的抗多个小种的优异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谷子“晚、增、稳”规范化栽培技术
《山西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谷子是旱地主栽作物之一。针对晋东南谷子生产面积下降、单产提高缓慢等问题,我们以屯留县为试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边试验、边示范,逐步形成了“晚、增、稳”的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其要点是适时晚播,以晚防病,以晚防倒,以晚协调谷子对水、温、光的要求,增加灌浆强度,提高经济系数;增加基本苗数保足穗,防病防虫提高成穗率;增加肥料用量施足底肥防后衰;中后期有稳健的群体,有稳健的穗型,建立高积累高转化的源、库、流生产运转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小麦深松沟播试验
《山西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深松沟播配套耕种是旱地小麦增产的一条新途径。据作者1988~1990年研究,深松沟播旱地小麦比畜耕耧播(对照)平均增产36.9%;亩穗数2年比对照分别增加5.3万和2.3万;穗粒数分别增加4.5粒和4.8粒,千粒重提高1~1.5克,增产效果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早播躲避黄萎病效果好
《山西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茄子黄萎病是由黄萎轮枝孢从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引起发病的,对茄子生产威胁很大。一般轻的发病率20—30%,重病地发病率80—90%,减产40%以上。在国外,曾应用砧木嫁接、灌农药、体细胞杂交等办法来解决茄子黄萎病问题,实际应用尚有困难,而采用抗病育种亦不能在短期内奏效。我在多年的育种实践中,观察到茄子黄萎病往往发生在结果的中期和后期,在结果初期并不严重。设想采取提早下种,分一次苗,结合覆盖小棚,争取在黄萎病大发生以前每株采收3个茄子,这时市场上还没有茄子,能卖个好价钱。待黄萎病大发生时就拉秧,后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总体设计目标规划模型的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1991
摘要:农业发展布局的总体设计是农业宏观决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农业宏观决策走向定量化研究的新领域,是农业宏观决策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