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砖窑沟流域旱地土壤水分状况与糜子耗水特征
《水土保持通报 》 1990
摘要:本文依据1988~1989年田间定位观测试验,探讨了砖窑沟流域土壤水分状况与糜子耗水特征。结果表明:裸地土壤水分完成一个循环周期,2 m土层水分有所增加,主要补偿层次为50~150cm,提供了有利于调节作物生长的水分条件。土壤储水的调节作用可使糜子在生育期降水相差121mm的情况下,产量与耗水量维持在相近水平。在干旱年份,高肥地糜子对土壤储水的利用深度达150cm,对不同层次的有效水利用系数为0.43—0.93.水分生产效率0.77kg/mm,分别是低肥地的1.5倍,1.2~5.1倍和1.7倍。因此,培肥地力与保水耕作是创造糜子稳产高产水分条件的主要径途与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盖棉田的污染与控制
《中国棉花 》 1990
摘要:地膜覆盖是夺取棉花优质高产的一种新兴技术,它在整个覆盖农业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由于覆盖田废旧残膜的清除和回收尚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以至给农业生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晋棉11号特性探讨育种目标的改进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本文根据选育晋棉11号的成功实践,认为在新品种培育中,要以抗病优质为前提,早熟丰产为目标。丰产性选育时,要在保持现有品种的铃重和结铃性的基础上,注重衣分的选择,早熟性要注重选择铃期短,成铃速度快、内围铃多、早而不衰的品系,使丰产优质抗病三者结合起来,协调发展,有利于新品种育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麦田不同时期秸秆覆盖的效应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1987—1989年进行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后,冬季(小麦越冬期)土壤日平均温度提高0.1—0.8℃,春季温度回升时,降温0.3—3.5℃.不同时期秸秆覆盖保水效果是:伏覆加冬前覆、出苗后覆>冬前覆>冬后覆。小麦增产幅度是:伏覆加冬前覆、冬前覆>冬后覆,出苗后覆不增产。从增产幅度、覆盖对土壤性质影响及覆盖工序等方面作综合分析,认为在冬前小麦地上部分停止生长时覆盖最适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去除早蕾对覆盖棉田烂铃的控制作用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棉花实行地膜覆盖栽培后,由于成铃期提前,发病历期长,烂铃明显加重。据观察,铃病主要集中在棉株下部3个果枝,其烂铃数占全株总烂铃数的82.3%。而且铃病发生轻重主要取决于棉铃罹病敏感期与高温高温季节吻合时间长短。鉴于烂铃主要发生部位多为经济价值低下的小铃、僵铃、病铃以及发育不完全的劣铃。所以,在地膜棉早发的基础上,在棉花补偿力较强的阶段,人为地去除棉株下部果枝上的早蕾,既可调节棉株体内的养分分配方向,使生殖生长的养分转向营养器官,搭好丰产株型,减缓过早生殖生长对棉花产量形成的限制,又可减少棉铃受病敏感期与高温淫雨季节相遇的机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高产原理及增产途径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玉米是我省优势作物,分布广,面积大,产量高,左右粮食生产大局,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对畜牧业和工业发展至关重要。我省气候、生态条件复杂,形成春播、夏播和套种等多种多样栽培形式,又有单作和间作之分,套种玉米也因播期和株行距布局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各类玉米因播期、生态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独特的生育规律和栽培技术。本文试图以玉米高产原理和实践经验为依据,寻找各类玉米田高产的基本规律。一、玉米高产的三原理作物干物质产量约95%是来自光合产物,所以尽管各类玉米田的栽培技术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点都是围绕提高光合生产而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菇V-18菌株栽培特性的初步观察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近年来,草菇这一原产热带的菇种在我国北方地区栽培日趋广泛。然而,由于北方大部分地区适宜草菇栽培的高温季节较短,以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草菇的发展。为了寻求适合北方地区栽培的早熟、高产草菇品种,我们于1989年7—8月对从香港引入的草菇V—18菌株的栽培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菌株草菇V-18,引自香港。 2.试验培养基(料)母种(斜面试管)培养基为PDA综合培养基。栽培料为棉籽壳95%、麦麸5%、石灰2.5%、石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黑胚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70年代以来,北方冬麦区小麦黑胚病发生日趋普遍。1984年,山西省南部麦区主要推广品种临汾10号,田间发病率高达50—70%,病子率50$.细链抱霉AIh"aria alternin(Fr)kelsser为主要致病菌,其次是麦类根腐德氏霉Helminthosporium Satium Pame Kimg Bakke.小麦从拔节至成熟均可被侵染,但以灌浆盛期为重。免疫品种尚未发现,但品种(系)间抗病性差异甚大。合理的栽培方法和应用抗病品种,能够减轻病害,灌浆盛期应用25%敌力脱杀菌剂每亩25毫升原油,田间喷雾,防效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