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地膜棉花优质高产综合农艺措施的产量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90 CSCD
摘要:本试验采用5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地膜棉花优质高产的密度、播期、追施氮肥量、化控量及果枝数等5项农艺措施之间的关系,获得了中等以上把力的地膜棉田棉花产量形成的函数模型及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在本试验条件下5项农艺措施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为密度>化控量>播期>果枝数>迫施氮肥量。另外还研究了各项农艺措施间的交互作用效应。并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小面积的信息反馈对比示范试验、对比示范结果表明、运用优化栽培组合方案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个小麦优良品系的综合评价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自1980年晋麦11号审定以来的8年间,我所选育的新品种(系)在山西省南部冬麦区1988年度小麦品种区试、预试的所有6项试验中全部夺魁。为了总结经验,提高小麦育种水平,现将我所选育的4个小麦优良品系进行较系统的综合评价。一、旱地小麦优良品系—平阳27 平阳27是旱地小麦优良品系,组合是:(耐雪×5027)×036]×[(76-1295×卫东7号)×向阳4号]。具有耐旱、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 1.有较佳的耐旱、丰产性能.在雨水充沛的年份或地区产量可大幅度提高,亩产可达400公斤左右.如在1986年度山西省南部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田套种花生高产配套技术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1987—1989年在襄汾县通过引进新品种和改革传统耕作技术,并经过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初步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麦田套种花生的增产体系:①选择肥力高、具有排灌条件的沙壤或轻壤地种植花生;②重施前茬底肥;③造墒或适期足墒播种:④选用适宜套种的中熟高产花生品种鲁花9号、P_(12)和鲁花8号;⑤花生每亩最佳套种密度为1.1—1.2万穴,每穴2粒种子;⑥管理措施突出“早”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饲青贮玉米收获适期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对不同熟期的分枝多穗型青饲青贮玉米进行分期收获试验,结果表明,在蜡熟初期至中期收获最佳,可获得较高产量,营养品质最好.此期干物质量占27.4—34.7%,穗子占干物质量的3 1.9—33.2%,植株含水量为68—7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天然除虫菊素的人工合成类似物。据报道,国际上已经研究过的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有1万余种,但商品化的只有一二十个品种。这类化合物有以下特点。 1.除个别品种外,都含有天然除虫菊的化学成分环丙烷基因。 2.杀虫谱广。可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双翘目、半翅目、直翅目、缨翅目等多种害虫的卵、幼虫、成虫,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效尤为突出,对传统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防效明显。 3.用量少,药效高。一般用量只相当于常规农药的1/10—1/20,按有效成分计算,亩用量大都在10克以下,有些高效品种商用量仅1克左右。 4.较低毒,低残留。多数拟除虫菊酯属低毒药剂,少数品种属中毒化合物。这类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基硫环磷防治向日葵苗期害虫试验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近年来,晋北地区向日葵苗期害虫发生严重,常造成大面积缺苗断垄,甚至毁种。以往生产上主要采取666拌种、3911闷种的防治措施,鉴于666高残毒禁用,3911剧毒不安全,我们选用新型有机磷内吸杀虫剂—甲基硫环磷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为三道眉,药剂为35%甲基硫环磷乳油(山东淄博农药厂产品)和75%甲拌磷乳油(天津农药厂产品)。试验采用药液闷种的方法,共设5个处理:①甲基硫环磷1:30:100(药:水:种)闷种;②甲基硫环磷2:30:100闷种;③甲基硫环磷3:30:100闷种,④甲拌磷(对照药剂)1:30:100闷种;⑤清水闷种作对照。闷种4小时后播种。试验设在本所檀村农场。田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根结线虫病的鉴定与防治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1976年6月在大同矿务局四矿农业办公室蔬菜温室发现根结线虫的为害,经鉴定为南方根结线虫.用10%益舒宝颗粒剂、40%甲基异柳磷乳油和35%甲基硫环磷乳油分别进行防治,都有不同程度的防病增产效果,但不太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空秆的成因与防止措施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生产调查和试验研究证明:高粱由于空秆,大约每年损失5—10%的产量,我省几百万亩高粱就会丢掉近亿公斤粮食。因此,降低空秆减少损失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一、高粱空秆的成因 l.施肥水平对空秆形成的影响 1987—1989年调查发现,同一高粱品种在亩留苗8000株条件下,当亩施纯氮12.5公斤、五氧化二磷7公斤,氮磷比1:0.56时,空秆率为5.6%,亩产648.5公斤。在施氮量不变,五氧化二磷增至每亩12.16公斤,氮磷比上升为1:0.97时,空秆率降为0.5%,亩产801公斤。据1987年的试验资料,在维持亩施纯氮10公斤左右的条件下,每增加3公斤五氧化二磷,空秆率相应减少2%左右,产量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磷可逆转化及苜蓿施磷反应指标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本研究结果表明:磷肥施入土壤后,当年有70%左右的磷素转化为Ca-P和A1-P,而Fe-P和O-P甚微.与原土体磷素分布大体一致.②施磷土壤速效磷平衡水平在15ppm以上,形成Ca-P及Al-P具明显动态可逆性,磷素平衡相对稳定;而不施磷土壤速效磷平衡水平在8ppm以下,潜在磷原Ca-P及Al-P亏损.③营情生长期间,磷肥保持速效态合随时间的推移按指数规律P=ae~(bt)(b=0)递减.而苜蓿吸磷增加量则按指数规律P=ae~(b/t)(b<0)递增,④黄土母质发育的石灰住上壤,以土壤速效磷、速效N/P及相对吸磷量和苜蓿相对产量等几项指标的临界值进行苜蓿施磷效果评价较为客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