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制剂对小麦秸黄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青贮添加剂对小麦秸黄贮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分别为对照组、乳酸菌(LAB)(2.5g/t)处理组、纤维素酶(CE)(2.5g/t)处理组、乳酸菌+纤维素酶(LAB+CE)(2.5g/t+2.5g/t)处理组。结果显示:各添加剂处理均显著降低小麦秸黄贮饲料的pH值、氨态氮含量(%,总氮)、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了乳酸、总酸和粗蛋白质(CP)含量(P<0.05)。试验表明,青贮添加剂处理能够明显改善小麦秸黄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提高小麦秸的饲用价值。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
《河南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采取踏查和定点观察法,对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玉米田进行杂草普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化学除草(播后苗前、生长季)、机械除草(播前、苗期)、人工除草、农业轮作等综合除草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发生密度较传统耕作高31.8%~42.6%,农田杂草发生频率增加13.3%~31.6%,二年生及多年生杂草发生程度日益严重。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用莠去津、乙草胺、乙草胺+莠去津,苗期茎叶喷雾使用玉农乐、玉农乐+2,4-D丁酯效果比较好;机械除草用浅旋+中耕+深松除草效果比较好;机械除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综合除草效果均比较好。


免耕对农牧交错带农田休闲期土壤风蚀及其相关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免耕对农田土壤风蚀的影响,评价了不同耕作方式下与土壤风蚀相关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翻耕农田土壤风蚀量是免耕地的3~8倍,翻耕地和免耕地的地表粗糙度分别为0.032和0.417;与翻耕地相比,免耕地表层0~10cm土壤粘粒和粉粒含量较多;免耕地土层0~5cm和5~10cm的土壤容重、坚实度和土壤水分都大于翻耕地,其中0~5cm、5~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坚实度分别是翻耕地的4.7、2.8倍和3.8倍。经过3年的免耕,0~5cm土层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均高于翻耕土壤,有效钾含量比翻耕地增加了77%。所有测定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免耕地均高于翻耕地,在0~5cm和5~10cm土层达到5%显著水平。免耕地表层0~10cm土壤微生物量碳是翻耕地的2.1倍。


不同添加剂处理对小麦秸黄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制剂以及尿素对小麦秸黄贮饲料品质的影响,分别设不同的处理组及对照进行小麦秸黄贮饲料的发酵试验。实验Ⅰ结果表明:尿素单独添加、尿素和纤维素酶混合添加显著提高粗蛋白的含量,尿素和乳酸菌制剂、以及尿素与乳酸菌制剂和纤维素酶混合添加都不能得到品质较好的小麦秸黄贮饲料。实验Ⅱ结果表明:各添加剂处理均显著降低黄贮饲料的pH值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显著提高乳酸、总酸和粗蛋白含量(P<0.05);添加剂处理能够明显改善小麦秸黄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提高小麦秸的饲用价值。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制剂同时添加时,小麦秸黄贮饲料品质最好。


利用体外法研究功能性寡糖对生长绵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采用批次培养法研究了体外条件下日粮分别添加异麦芽寡糖、甘露寡糖及果寡糖对生长绵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3种功能性寡糖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20%、0.40%、0.60%、0.80%以及1.00%。结果表明:(1)日粮添加异麦芽寡糖可以提高培养液中的VFA含量,降低培养液中的NH3-N含量和培养残渣中的NDF含量,对培养液中BCP含量的影响不确定。(2)日粮添加甘露寡糖可以提高培养液中的VFA含量;可以提高培养液中的BCP含量,并以0.60%的添加量效果最佳;添加量在0.80%以上时,可以显著降低(P<0.05)培养液中的NH3-N含量;对培养残渣中的NDF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日粮添加果寡糖可以显著(P<0.05)提高培养液中的VFA含量;当添加量在0.60%以上时,可以显著(P<0.05)提高培养液中的BCP含量,显著(P<0.05)降低培养液中的NH3-N含量和培养残渣中的NDF含量;在本试验所设添加范围内,1.00%的果寡糖对瘤胃发酵影响的综合表现最优。日粮添加异麦芽寡糖、甘露寡糖和果寡糖有助于提高生长绵羊的瘤胃发酵功能,其中果寡糖对提高瘤胃整体发酵功能的作用效果最佳。


胡萝卜品种鉴定的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以15个胡萝卜品种的混合DNA(由各品种15个单株的DNA等量混合)为模板筛选RAPD特异性引物,分析比较品种的特异性谱带,结果表明,从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S139,S140共2条随机引物可以通过特异性分子标记位点反映品种间的差异,通过RAPD分子标记引物的筛选、标记程序的完善、确定品种特异性标记谱带,可以进行胡萝卜品种的鉴定.


沙冬青cDNA文库的构建和EST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沙冬青抗逆的分子机理,分离克隆其抗逆基因,以pBluescript II SK为载体构建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越冬叶片cDNA文库,并对文库的部分克隆进行了5'端随机测序,结果表明,该文库容量为2.16×105cfu,重组率为89.6%;插入片段的平均长度大于1 kb。随机测序得到542个EST,拼接成360个uniEST,经网上BlastN及BlastX分析,其中313个是已知功能的基因的标签,包括能量代谢、物质转化、细胞生长等生物过程,其中与抗逆相关的48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