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八倍体小偃麦(中1-中7)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及其在品质育种中的应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96
摘要:异源八倍体小偃麦中1-中7在国内外被广泛用做三锈、黄矮病的抗原材料.但其品质上的优异特性一直没有被搞清并加以利用.利用SDS—PAGE分析了中1-中7的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它们的染色体组构成,并探讨了中1-中7在优质麦育种过程中的应用和后代的选择方法.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麦谷蛋白,SDS—PAGE,染色体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粘丰7号糜子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 1996
摘要:粘丰7号糜子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李清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嫩江农业科学研究科所齐齐哈尔市161041)粘丰7号糜子新品种系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强等特性。1995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空间诱变效果的研究
《空间科学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用春小麦纯系种子进行了加硼及水处理的航天试验.结果表明,航天处理后种子发芽势提高10%-15%,发芽率提高2%-6%,M1代田间出苗率提高8.5%,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水平,水+航天处理SP1代小区产量提高26.1%;航天处理后放置不同时期的发芽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硼酸+航天与水+航天处理比未表现出抑制作用;航天处理SP2代的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和突变频率及正向突变率都很高.
关键词: 春小麦,空间诱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浸苏达盐渍土开发种稻的育秧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冷浸苏达盐渍土开发种稻的育秧技术刘丽艳,吕晓波,刘文萍,陈力,南相日,吕云波(黑龙江省农科院生物中心)全世界盐碱地面积达9.6×108公顷,我省占433.3公顷,现有盐碱地耕地面积10500万公顷。这些盐碱土耕地的土壤pH值高,一般在pH8~9,合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脂肪、脂肪酸组份的测定及其相关性的分析
《大豆科学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对1988~1994年间,黑龙江省7个地区,60个县市主栽的22个大豆品种的脂肪,脂肪酸组份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主栽的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较高。92个品种脂肪平均含量为20.73%。不同大豆品种亚麻酸含量变异系数大,表明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间亚麻酸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92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负相关趋势,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是极显著的负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是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 大豆;脂肪;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系——龙91—1178
《农民致富之友 》 1996
摘要:品系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通过品种间杂交培育而成。亲本为新克9/克丰3。 特征特性:晚熟,出苗至成熟95天左右。旱肥型,光温反应敏感,对肥水要求严格,幼苗叶片较细弱。前期发育缓慢,抗旱性强,分蘖成穗较多,穗层整齐。株高85~90cm,秆强且弹性好,抗倒伏。高抗秆、叶锈、赤霉、根腐病和白粉病,综合抗性突出。无芒、白壳、多花多粒,株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小麦龙辐麦3号开发利用的研究
《核农学通报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优质高产小麦龙辐麦3号的最佳施肥量和经济效益,适宜的制粉工艺,麦谷蛋白高分子亚基的组成及其在品种改良上的应用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如何选择具有高恢复力的春小麦提型恢复系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如何选择具有高恢复力的春小麦提型恢复系翟玉洁,刘树仁,王岩,刁艳玲,车京玉(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所)通过对春小麦提型恢复系克82恢—27的选育程序的分析和连续考察其恢复度以及配制杂种组合的优势表现。论述转育提型恢复系亲本的选配原则──在常规育种亲本选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人工卵繁殖螟黄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初步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本文对人工卵繁殖的螟黄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室内和田间小区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估。经过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卵繁殖的螟黄赤眼蜂与柞蚕卵繁殖的螟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寄生效果无明显差异。准确把握放蜂时间是利用人工卵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
关键词: 人工卵,螟黄赤眼蜂,大豆食心虫,效果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