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采取具体措施 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科技管理研究 》 1996
摘要: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农科院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稳住一头,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的具体做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作对抗、耐、感大豆孢囊线虫病品种根系发育的影响
《大豆通报 》 1996
摘要:连作对抗、耐、感大豆孢囊线虫病品种根系发育的影响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刘丽君,高明杰黑龙江省农科院安达所李云辉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所杨兆英泰来县种子公司刘书明,李连江大豆重迎茬种植,其减产机理不尽相同。本实验着重在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化学性质变化、土壤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群体冠层叶粒与光照垂直分布规律的初步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本研究对亚有限和无限类型品种(品系)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LAI、粒重、光照垂直分布进行了分析。亚有限类型在结共、鼓粒期LAI以冠层上部节位为主、中层次之;无限类型以中层节位为主、下层次之;开花期相对光强以冠层上部最高、下部最低;亚有限类型上部相对光强低于无限类型;亚有限和无限类型粒重分布主要集中于中上层,其中亚有限类上层比例最高、无限类型中层比例最高。密度对叶、粒、光分布影响显著;随密度增加,在开花至鼓粒期,上层节位LAI呈现增加趋势,下层呈现减少趋势;粒重亦为上层递增、下层递减;开花期相对光强分布,随密度增加,上、中、下层均呈现递减之势。根据不同品种(品系)类型叶、粒无分布特点,确定合理的栽培措施,充分发挥产量主导层次生产潜能,是进一步提高大豆子粒产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叶,粒,光照,垂直分布,大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大豆孢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抗病种质材料的选育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大豆孢囊线虫病在我省危害严重,一般减产30%~50%,重则绝产。从1984~1994年我们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品种间杂交育种的选育工作,并选育出91-4750等新品系。91-4750的生育期为12O天,植株直立,株高100厘米以上,抗病、耐旱、耐盐碱、高产。于1993、1994年参加异地产量鉴定比较试验。1995年在安达、泰康、泰来、龙江进行了全省的区域试验,经异地产量鉴定,其增产幅度为61.1%~100%。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抗病育种,抗病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丘陵区川谷地玉米最佳群体结构模式的研究
《玉米科学 》 1996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丘陵区川谷地玉米不同密植条件下生理指标的表型值及经济产量性状,并建立了玉米最佳群体结构模型。经过对模型的寻优,选出获得最大经济产量的适宜密度范围为5.0~5.5万株/hm2,最大叶面积指数3.0~3.5,最适光合势16500~18000m2/d·hm2,最适生物产量19500~20250kg/hm2。对指导丘陵区川谷地以及类似地区的玉米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玉米,密植额度,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马铃薯资源的开发与加工利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黑龙江省马铃薯资源的开发与加工利用吴国林(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我省的马铃薯是在全国具有优势的作物,每年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0%以上,在国内具有很强的市场潜力。根据近两年对我省北部的克山、讷河等县马铃薯资源开发和加工利用的考察结果,谈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菇瓶栽技术
《中国林副特产 》 1996
摘要:冬菇Collybia ueluliPes又名构菌、金钱菌、朴蕈,属口蘑科。其外形是菌柄细长,菌盖小而圆,色泽乳黄油滑,不是黄花胜似黄花,故也得名金针菇。 冬菇子实体丛生,菌盖球形至扁球形,直径2~8厘米;气候湿润时表面粘滑,干燥时具有光泽,菌肉肥实而柔软。冬菇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所要求的温度,比一般栽培的菇类均低。菌丝体在7~30℃之间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2~24℃;子实体形成在3~18℃,最适温度为5~7℃。因此,人工栽培冬菇宜选择中秋或晚秋接种,以充分利用自然温度有利于菌丝生长,待菌丝长好后,正值天气渐冷,气温降低,恰好能满足子实体分化对低温的要求。 据测定,每百克鲜冬菇含粗蛋白17.1~31.2克,脂肪1.3~5.8克,粗纤维0.9~3.7克和纯蛋白13.4×10~(-2),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是平菇的2倍,蘑菇的3.6倍,黑木耳的4.2倍,比香菇也高60×10~(-2)以上。 冬菇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疾病及胃肠道溃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个常用玉米自交系优势群划分的初步研究
《玉米科学 》 1996
摘要:对10个常用玉米自交系进行完全双列杂交,以杂种优势距离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自交系可划分为5类,即818、330为一类群;Mo17、龙抗11、龙抗92为一类群;系14、龙抗31B、龙抗56A为一类群;8112和黄早四各成一类。各类群间有着不同的遗传背景,类群间平均优势值较高,类群内优势值较低.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