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晒烟新品种丰产性及稳产性的初步探讨
《中国林副特产 》 1996
摘要:在生产实践中应用优良品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的程度则决定其利用价值和推广范围。新推广应用的品种更应重视其稳产性能,在此基础上求其丰产性。追求丰产而忽略其稳产性的品种,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下,其产量则大幅度下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种的稳产性要重于丰产性。反之,仅以稳产性来衡量一个品种而忽略其丰产性也是片面的。 本文旨在用回归法之一:Ebarhart和Russell法探讨晒烟新品种产值及其构成因子(产量、均价)的稳定性,为新品种的合理利用和推广提供可靠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利用1992年晒烟区域试验的资料进行分析,共7个试试验点(佳木斯市太来镇卧龙乡、呼兰县李家乡、宝清县七星泡镇义和乡、牡丹江农科所、穆棱县烟草试验站、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直接还田氮素调节技术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本文通过对三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研究,提出了因还田的秸秆种类、数量、下季种植作物及秸秆还田年限而异的有利子节氮增产增收的调氮条件与方法。
关键词: 秸秆直接还田,氮素调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纤维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中国麻作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亚麻纤维产量是由茎粗、工艺长度、株重、植株木质部重与韧皮重比值(以下简称植株比值)等因素构成。统计分析表明,各因素对纤维产量的贡献大小为亚麻植株比值>茎粗>株重>工艺长度。选用高麻率品种,采用有效的栽培措施,在单位面积内使亚麻个体与群体均衡发展,防止倒伏,控制茎粗,降低植株比值,是提高亚麻纤维产量的主要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肥料对亚麻纤维产质量的影响
《中国麻作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种植亚麻主要是为获得高产优质纤维,农户交售的原茎只是中间产物。课题组将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相结合,提出在现有生产水平下适于创亚麻纤维优质高产的配套栽培技术,且在兰西红星乡推广得到重演。为调动农民种麻的积极性,目前收购原茎靠目测感观为主的质检方法亟待改进,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亚麻,肥料,密度,纤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重迎茬药肥应用试验
《现代化农业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大豆重迎茬药肥应用试验张代平,张荣华,刘文昌(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佳木斯154007)陈军(黑龙江省宝泉岭国营农场管理局科技处)吕云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大豆重迎茬危害现已成为垦区大豆单产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解决重迎茬的方法和途径很多,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大豆钾素营养的累积、分配及运转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1996
摘要: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为4000万亩,是全国大豆的主要产区。但目前大豆单产一直徘徊在100公斤左右,生产潜力远没得到充分发挥,除了品种和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绥玉六号玉米制种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绥玉六号是1996年初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适合我省第2积温带下限、第3积温带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其特点是产量高、品质好。根据我所几年制种经验,为了使新品种迅速推广,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应重点抓住几个关键技术环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MV1号对大豆膜质过氧化及保护酶体系的影响
《大豆科学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从大豆膜质过氧化反应及其保护酶体系的变化、过氧化物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的表达特性,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对大豆病毒病1号生理小种(SMV1)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经SMV1号株系诱导后,感病品种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幅效较大,抗病品种增加较少。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表达则相反,在花叶病毒侵染条件下,感病与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的表达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感病品种,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增强,并产生了一些大分子酶蛋白,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活性也明显增强;而抗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及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的表达则没有改变,只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活性有所增强。植株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和变化与品种的抗性相一致。
关键词: SMV;膜质过氧化;保护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