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白菜品种——晋菜三号
《农业科技通讯 》 1986
摘要:晋菜三号大白菜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周祥麟研究员于1980年主持育成,1981年提供生产应用,推广至今已5年,在生产上深受欢迎,并于1985年荣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性状简介晋荣三号大白菜是用“河头早”和“玉青”的自交不亲和系作亲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种,叶球直筒拧心型,上下一般粗,高


吕梁地区马铃薯增产途径
《山西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马铃薯是吕梁山区旱地主要粮菜兼用作物。主产区是岚县、方山、交城、临县、兴县、离石、中阳等县,海拔较高、气候冷凉的部分乡(镇)种植集中,其它地方较为分散,在集中产区,马铃薯生产占有较大优势。上述7县人均马铃薯达半亩以上,1983—1984年统计,马铃薯亩产(折粮)118公斤,比秋粮作物(91.5公斤)高29.0%,比该区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棉田效果比较
《山西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本试验以降低投资,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于不同密度、不同颜色以及不同厚度的地膜,进行了田间效应试验,为进一步发展地膜覆盖栽培提供依据。一、试验材料和方法(一)供试地膜的类型不同类型地膜


沥青乳剂改良碱盐地的效果
《山西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1984年,我们用沥青乳剂作地面覆盖物,进行改良盐碱地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石油沥青乳化液喷施到地面以后,改良盐碱地的效果很好,并能较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一、试验材料及方法试验设在榆次市高村中度盐碱地上,表层土壤含盐量为0.14%,供试作物为晋棉6号。播前亩施农家肥100担,氮磷复合肥10公斤。设对照、沥青乳剂覆盖2个处理,随


山西省谷子栽培气候区划
《山西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本文对我省93个县(市)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包括光、热、水、土、地貌等因素)、经济条件和生产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对谷子生产进行了气候区划。一、谷子栽培对外界环境的要求1.谷子所需积温谷子从播种至成熟的全生育期需要≥10℃的有效积温是1,800—3,300℃,其中晚熟品种≥2,800℃,中熟品种2,400—


土壤测定中新鲜土样的水分校正问题
《土壤肥料 》 1986
摘要:一般对新鲜土样中水分扣除的处理方法是根据测定用土量和土壤含水量,经简单计算后,多称一定量的土样。其通式是: 称土量=测定用土量×(1+土壤含水量)例如,测定要求称量10克干土样,现有含


虫生真菌——木贼镰刀菌的初步研究
《微生物学通报 》 1986
摘要:镰刀菌属(Fusarium)中虫生真菌有几个种的描述,能成功地将它们应用到田间防治菜青虫,国内目前未曾报道。几年来我们多次发现柳毒蛾(Leuccma cancliae)罹病虫体,经反


水貂阿留申病的碘凝集试验
《中国兽医科技 》 1986
摘要:阿留申病是水貂的三大疫病之一,为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它不同程度地流行和存在各个饲养场,对养貂业危害甚大。主要表现浆细胞增多、血清中γ-球蛋白增高、持续性病毒症、肾小球肾炎、伴有母貂空怀显著增加和秋冬季节的大批死亡。目前,此病的诊断多采用碘凝


棉铃的形成及其增重措施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一、试验方法1981—1983年,设有系列播期(3月15日、3月25日、3月30日、4月5日、4月10日、4月15日、4月25日)和系列覆盖度(12%、20%、25%、30%、35%、40%、50%、60%、75%、80%、90%)试验,采用随机和裂区设计;逐日观察不同土层(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地温;开花后定株(10—20株)按开花日期,开花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