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陆地棉品种产量构成因素通径分析

中国棉花 1986

摘要:棉花产量是亩铃数、单铃重、衣分三个因素的乘积。理论上,任一产量因素的增加都能提高产量。而事实上,三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任一产量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素的明显反响。我们对1977~1982年山西省中熟棉区抗病品系比较试验及省区域试验的64个参试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西黄土丘陵区旱地大豆综合栽培技术

山西农业科学 1986

摘要:大豆是禾本科作物的最好前茬,能适应晋西黄土丘陵区干旱瘠薄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1981—1984年,我们进行了晋西黄土丘陵区大豆综合栽培技术的研究,深入临县、离石等大豆集中产区的120余户,考察大豆基本生产情况;并在临县设置大豆专业科研基点,针对当地大豆生产关键问题,设计和进行了一系列栽培试验,取得了较有意义的结果。研究出一套以提高单位自然降水利用率为中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水土保持效益

水土保持通报 1986

摘要:根据山西省水文总站1954—1980年的水文实测资料,可明显看出:汾河上游的输沙量七十年代比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显著减少,而汾河上游的降水量也相应减少(见表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吐絮期的生物霉烂

农业科技通讯 1986

摘要:通常把棉铃生理机能衰亡前受病菌侵染而致的病害称为铃病,俗称烂铃。而不包括棉花采摘阶段因棉铃生理机能衰亡所诱致的生物霉烂。近年来,由于秋雨连绵,以致大面积棉花遭受霉烂,所以生产中也多把霉烂当作“烂铃”。如果只注意铃病防治,不考虑霉烂,仍达不到生产的目的。此外,铃病、霉烂界线不清,不仅不利于区别对待、深入研究,更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一、生物霉烂的发生棉花进入吐絮后,生命力基本停止,此时若遭阴雨高湿即可诱致霉烂,所以生物霉烂主要发生于9月份的低温高湿阶段,而铃病则主要发生于8月份的高温高湿阶段。通过镜检,导致霉烂的有害微生物主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莜麦主要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遗传 1986

摘要:莜麦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莜麦杂种群体或人工引变群体中选择合乎需要的理想材料。因此,了解莜麦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性,对于指导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对莜麦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提高育种效果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黍稷(糜)的经济系数

作物杂志 1986

摘要:本文在观察了山西省1,193份黍稷品种的特征、特性,编写《山西省黍稷品种资源目录》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品种进行归类,计算出经济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蔬菜“无公害”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生物防治通报 1986

摘要:山西省开展“无公害”蔬菜技术研究以来,推广面积己达12,000亩;生产的“无公害蔬菜”,有大白菜、圆白菜、黄瓜、番茄、青椒、茄子、菜豆等7种,共4800万斤。为了开展这项工作,全省组成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研究协作组,由省农科院植保所、省农牧厅植保站、省环保站、山西农业大学植保系及有关地市科委、菜办、植保站等参加。198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个小麦抗锈材料

作物品种资源 1986

摘要:京农79—41:由北京市农科院引入。属弱冬性,幼苗半匍匐。株型紧凑,株高90厘米左右。茎粗4.3毫米,白壳红粒,长芒,穗纺锤形,穗长11.5厘米,每穗小穗数2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花菜病虫害及防治

山西农业科学 1986

摘要:我省现有黄花菜面积约1万亩,集中分布在以大同县为中心的周围地区,占全省总面积以80%以上。从病虫害发生情况来看,黄花菜主要产区气温低、降水少,被害程度较暧湿地区要轻。但在高温多雨的夏季,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危害。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省地县农业总体设计的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86

摘要:对霍尔的三维形态结构进行改造,建立适合国情和农业特点的过程系统,作为设计规范。按照每个逻辑单元的不同目的、内容、要求,选择适宜的模型,组成相互联系的、成龙配套的系统化模型群;应用系统化模型群分别地对山西省省级、地区级(忻州)、县级(偏关)进行了农业设计,在此基础上对三级设计进行了总体协调和套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