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基于秋石斛花朵颜色、色素分布及表皮细胞形态的表型分类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07个秋石斛(Dendrobium hybrids)品种为试材,利用分光色差仪测定花瓣和唇瓣的颜色并进行聚类分析,通过组织切片观察花瓣和唇瓣的解剖结构,分析花色素分布模式、表皮细胞形态差异以及它们与花色表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基于CIELab表色系统的聚类分析将秋石斛分为白、粉、黄绿、紫红、浅紫、紫、深紫、复色等8个色系,以紫色色调为主,颜色相对单一;唇瓣的颜色比花瓣更暗、更深。对72个代表性品种花瓣的解剖观察结果表明,花青素苷有13种组织部位分布模式,花青素苷分布部位越多花色明度会减小并颜色加深,在一品种中发现了能增强颜色的花青素苷体(anthocyanoplasts,ACP);类胡萝卜素广泛分布于花瓣的各个组织部位。秋石斛花存在5种形态的表皮细胞(扁平细胞、圆顶细胞、细长圆顶细胞、乳突细胞和表皮毛细胞),上表皮细胞的圆锥凸起程度大于下表皮,唇瓣上表皮细胞的圆锥程度比花瓣更大。在富含花青素苷的品种中,色相a*值、彩度C值与花瓣表皮细胞的高宽比正相关,在不含花青素苷的品种中,色相a*值、明度L*值与花瓣表皮细胞的高宽比正相关,而彩度C值为负相关;含类胡萝卜素的花朵表皮细胞的圆锥程度显著小于不含类胡萝卜素的类群。

关键词: 石斛 花色 表型分类 花色素分布 表皮细胞形态 花青素苷 类胡萝卜素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品中水溶性维生素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方法中应用广泛.水溶性维生素的检测主要包括微生物法、光度法、毛细管电泳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液质联用等方法.利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可以完成饲料、水果、药品、饮料、发酵乳制品,以及人体新陈代谢成分等中水溶性维生素的检测.该文结合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原理对近年来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方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水溶性维生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17a宿根巴西蕉园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土壤pH周年变化特征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是全球性的大宗经济水果,我国是香蕉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但产量和品质不能满足需求,每年仍需大量进口。香蕉枯萎病是影响我国香蕉产能的主要因素。巴西蕉在我国曾广泛种植,但易感香蕉枯萎病,罕有宿根蕉园。宿根蕉园栽培模式在成本控制、产期调节、环境友好等方面有巨大优势。前期研究结果显示,土壤pH以及土壤菌群与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有紧密联系。本文以海南临高皇桐镇的17 a宿根巴西蕉园为样本,对该宿根蕉园、附近轮作蕉园及新开垦蕉园全生育期土壤pH及香蕉枯萎病孢子数量进行动态监测,结合土壤菌群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对土壤中的菌群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宿根蕉园土壤pH高于轮作蕉园和新开垦蕉园,其pH周年变化幅度低于轮作蕉园和新开垦蕉园;宿根蕉园土壤中香蕉枯萎病孢子数目低于轮作蕉园和新开垦蕉园;在土壤细菌和真菌的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方面,宿根蕉园均高于轮作蕉园和新开垦蕉园;宿根蕉园在全营养菌门、农杆菌门、毛霉亚门等11个细菌门级和6个真菌门级分类单位上与轮作和新垦蕉园存在显著差异;宿根蕉园在微单孢菌、芽胞杆菌、角菌根菌等土壤特征种群方面显著不同于其他2个蕉园;功能丰度热图显示,宿根蕉园土壤细菌和真菌与轮作蕉园、新开垦蕉园均有显著差异。代谢通路基因丰度分析方面显示,轮作蕉园和新垦蕉园土壤细菌在生物合成和次级代谢、转录、碳代谢、膜转运等通路明显活跃,宿根蕉园土壤真菌在细胞迁移、细胞生长和死亡、信号传导、核酸代谢、蛋白折叠储运和降解等通路显著活跃。本研究结果为阐明香蕉宿根栽培模式的内部机理奠定基础,也为废弃蕉园改造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巴西蕉 宿根蕉园 土壤菌群特征 香蕉枯萎病 p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种质资源抗白粉病调查及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2020年春季橡胶树白粉病暴发流行,于白粉病流行末期,在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对Amazon野生种质及Wickham栽培种质进行了抗白粉病调查。结果表明,共调查种质4 788份,其中,抗病种质18份,占0.38%,均为Amazon野生种质;中抗种质146份,占3.05%,Amazon野生种质145份,Wickham栽培种质1份;中度感病种质1 180份,占24.64%;感病种质2 557份,占53.40%;高度感病种质887份,占18.53%。

关键词: 橡胶树 野生种质 白粉病 抗病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着丝粒DNA序列的分离和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着丝粒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染色体复制、细胞分裂和维持遗传稳定性的必要结构,其功能保守但DNA序列高度进化。最初的研究是通过超高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得到着丝粒序列,其后随着基因组酶切、染色体显微切割、基因组文库筛选、着丝粒特异结合免疫蛋白等方法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大批物种的着丝粒DNA序列分离,加深了人们对着丝粒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近年研究发现,着丝粒存在失活、分化、重排等多种异常现象,着丝粒DNA参与并受复杂的表观调控,着丝粒的结构与功能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本研究回顾了着丝粒DNA序列的分离和筛选方法的发展历程,简述不同方法的机制,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点、缺点和局限,以期有助于着丝粒功能及调控的研究。

关键词: 着丝粒 分离 卫星DNA 重复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VX病毒载体介导2种马铃薯Y病毒科病毒VPg蛋白表达诱导烟草叶片系统坏死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 TuMV)和槟榔坏死环斑病毒(Areca plam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ANRSV)是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中分别可诱导十字花科作物和槟榔产生坏死病症的2种不同属病毒。VPg(Viral protein genomelinked)作为与马铃薯Y病毒科病毒基因组5′端的结合蛋白,在病毒复制、翻译和运动等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In-Fusion克隆策略分别构建了可表达3′端融合Strep蛋白标签序列的ANRSV和TuMVVPg全长编码基因的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 PVX)载体pPVX-VPg-AR和pPVX-VPg-Tu。通过农杆菌渗透注射接种本生烟(Nicotianabenthamiana),利用RT-PCR、Strep蛋白标签亲和层析和Westernblot等方法证明了PVX病毒载体能够介导VPg-AR和VPg-Tu蛋白在本生烟中系统表达,且发现这2种VPg蛋白的过量表达诱导本生烟叶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系统性坏死病症。进一步采用DAB和NBT染色,在产生坏死症状叶片中检测到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积累。因此,推测VPg可能是TuMV和ANRSV诱发植物病症产生的一个决定因子,为后续研究这2种病毒诱导症状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芜菁花叶病毒 槟榔坏死环斑病毒 马铃薯X病毒 VPg蛋白 侵染 本生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南芥mapkkk15突变体的鉴定及非生物胁迫下的功能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寒害是制约我国天然橡胶种植的最主要的环境限制因子,阐明橡胶树抗逆机制有助于保障天然橡胶的种植安全。前期研究发现1个低温诱导的橡胶树MAPKKK基因参与橡胶树抗寒能力调控,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与拟南芥MAPKKK15基因同源,但AtMAPKKK15的功能仍不清楚。通过对拟南芥MAPKKK15基因功能的研究,揭示该类基因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解析橡胶树MAPKKK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从DNA和转录水平鉴定拟南芥mapkkk15纯合突变体植株,评价mapkkk15突变体低温和干旱胁迫抗性。结果显示:低温抑制AtMAPKKK15基因表达。对2个mapkkk15纯合缺失突变体进行分析,发现与野生型植株相比,mapkkk15突变体植株的抗冻存活率提高,电解质渗漏率下降。脱水实验表明,突变体叶片脱水率要高于野生型。上述结果表明,AtMAPKKK15基因在拟南芥中可能反向调控抗寒性,正向调控抗旱性。

关键词: mapkkk15突变体 拟南芥 非生物胁迫 功能鉴定 橡胶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胶乳和硅橡胶气囊导尿管的成型工艺与应用

橡胶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气囊导尿管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对比天然胶乳与硅橡胶气囊导尿管的性能、成型工艺和应用。天然胶乳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采用多次浸渍工艺可制作各种规格和型号的气囊导尿管,但天然胶乳制品生物相容性差,天然胶乳气囊导尿管临床上存在过敏症、亚硝胺诱导致癌和残留硝酸钙刺激等安全风险。硅橡胶气囊导尿管临床上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较好,置留时间较长,但价格相对偏高。两种气囊导尿管各有市场需求,预计硅橡胶气囊导尿管将逐渐替代天然胶乳气囊导尿管。

关键词: 天然胶乳 硅橡胶 球囊 导尿管 成型工艺 留置 生物相容性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VOZ转录因子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芒果维管束锌指蛋白(VOZ)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为深入探究芒果VOZ转录因子在免疫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芒果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芒果VOZ转录因子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其理化性质、保守基序及系统发育进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与细菌性黑斑病菌(Xanthomonas citri pv. mangiferaeindicae)侵染下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从芒果全基因组中间鉴定出4个VOZ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分别为MiVOZ1、MiVOZ2、MiVOZ3和MiVOZ4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2901482 bp,编码氨基酸数量为429493,蛋白分子量为47.2654.96 kD,等电点(pI)为5.476.00,亲/疏水性指数为-0.663-0.552,不稳定指数为37.6650.86,二级结构均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要元件。芒果和其他9个物种的49个VOZ蛋白聚为十个分支,在ClassⅠ中3个MiVOZs蛋白(MiVOZ2、MiVOZ3和MiVOZ4)与苹果、木薯和毛果杨聚类在一起,在ClassⅤ中MiVOZ1与拟南芥、木薯和毛果杨聚类在一起。在胶孢炭疽菌侵染下,仅MiVOZ1和MiVOZ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显著升高(P<0.05,下同);在细菌性黑斑病菌侵染下,仅MiVOZ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显著升高。【结论】芒果VOZ转录因子在抵御不同病原菌侵染的生物学功能方面存在差异,其中MiVOZ2基因在抵御胶孢炭疽病和细菌性黑斑病侵染的免疫反应中具有相似生物学功能,属于正调节因子。

关键词: 芒果 VOZ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种质资源、栽培与利用研究进展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椰子是热带地区主要木本油料作物,也是食品能源作物;不仅口感清凉,风味独特,并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并且具有解毒、美容、消毒等功效。随着椰子产业发展,对椰子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椰子规模化生产发展迅速,关于椰子各方面研究非常重要,同时也受到人们重视。然而,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椰子种质资源、栽培、产品加工及作用等研究较晚,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但是,近20 a来,国内外在椰子种质资源、栽培、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产品加工等及作用研究取得一些重要进展,为椰子生产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综合分析了椰子种植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创新利用、耕作栽培、栽培生理等研究进展情况,并介绍了椰子产品加工利用的研究进展,就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今后椰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椰子 栽培 种质资源 生理生化 分子生物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