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剑麻紫色卷叶病相关植原体单管巢式PCR检测技术建立与优化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剑麻紫色卷叶病是近年来剑麻(Agave sisalana)上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该病与植原体高度相关。建立一种高效的分子检测技术对于植原体的深入研究及病害监测与检测非常必要。本研究拟建立剑麻紫色卷叶病相关植原体的高效单管巢式PCR检测技术。首先对单管巢式PCR反应体系的内外引物退火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退火温度后,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单管巢式PCR反应体系的内外引物浓度、dNTPs浓度和Ex Taq酶用量等关键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当外引物Sis-F1/R1退火温度为64℃、内引物Sis-F2/R2退火温度为54℃,通过正交设计试验最终筛选出的最佳反应体系(25μL)为:10×Ex Taq Buffer 2.5μL,2.5 mmol/L dNTPs 5μL,Ex Taq DNA Polymerase1μL,15μmol/L的内引物Sis-F2/R2各1μL,0.02μmol/L的外引物Sis-F1/R1各1μL,模板DNA 1μL,ddH2O 11.5μL。上述反应体系只对紫色卷叶病植株DNA模板扩增出条带,具有高度特异性;最低检测限为植原体质粒浓度≥1 fg/μL。本研究所建立的剑麻紫色卷叶病相关植原体单管巢式PCR检测体系为后续病害监测、相关性调查、致病性以及功能验证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粉虫粉作为蛋白源在猪、肉鸡和鱼类饲粮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蛋白质是动物饲粮的第二大成分,作为蛋白质原料的鱼粉和豆粕由于供应受限价格日益高昂,而我国饲粮蛋白质资源严重匮乏。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含有大量高消化率的蛋白质、高度不饱和脂肪以及矿物质、维生素和色素,且氨基酸组成均衡,其虫粉作为高度可持续的饲粮蛋白质来源具有很大潜力。黄粉虫还具有食性杂、易规模饲养、生物产量高、占用土地少等优点。本文主要综述黄粉虫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和安全性及其在猪、肉鸡和鱼类饲粮中的应用,为新型蛋白质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季铵盐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壳聚糖为天然多糖甲壳素脱除部分乙酰基的产物,因其独特的生理功能,能满足很多的应用要求。但由于其水溶性不是很好,在生理pH 6.0以下时溶解度较低,因此限制了壳聚糖在涂膜保鲜上的应用。该研究以季铵盐对壳聚糖进行修饰改性,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氢谱、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探究不同取代度的季铵盐壳聚糖制备的涂膜的机械性能,最后以季铵盐壳聚糖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7种不同体积比的季铵盐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膜,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镜、水蒸气透过率分析、机械性能测试对复合膜的结构、性能进行分析。得到最佳的复合膜制备体积比,此时复合膜的性能与单纯的聚乙烯醇膜和季铵盐壳聚糖膜相比表现出突出的优越性。复合膜拉伸强度为16.52 MPa,断裂延伸率为56.55%,结晶度为34.60%,水蒸气透过率为98.71 g/(m2·h),涂膜的最大失重速率为83.20%,最大失重速率温度为347.21℃。该文为后续壳聚糖改性膜材料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季铵盐壳聚糖 聚乙烯醇 复合膜 机械性能 水蒸气透过率 热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参数化设计的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表皮优化
《建筑经济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参数化设计对三亚一座科技服务中心大楼围护结构及表皮进行建模,并对该建筑的全年日照辐射得热量、表皮总表面积进行仿真运算,利用Octopus插件对自变量及目标参数进行优化。优化结果与初始方案相比,该大楼的日照辐射得热量减少了1.26%,而建筑表皮总表面积仅增加0.80%。最后通过GA-BP神经网络对两个目标进行精度预测,满足公共建筑在前期阶段的设计与优化需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影响矮种椰子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几个影响矮种椰子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诱导及褐化程度的因素进行研究。以海南优良矮种椰子‘文椰2号’和‘文椰4号’11月龄的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不同的基因型、凝固剂、激素浓度和接种方式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外植体褐化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以‘文椰2号’成熟胚为材料,愈伤率最高个体为H1;接种至PhytagelTM-P8169凝固剂的愈伤率最高,为71.43%;接种至Gelrite-G1910凝固剂的褐化率最低,为40.00%;接种至添加110μmol/L 2,4-D的培养基的愈伤率最高,为63%,褐化率最低,为46.67%;剥取胚芽接种的愈伤率最高,为48.72%,其褐化率与完整胚接种的无显著性差异。以‘文椰4号’成熟胚为材料,愈伤率最高个体为X1;接种至Agar-A8190凝固剂的愈伤率和褐化率最高,分别为46.15%和30.77%;接种至Gelrite-G1910凝固剂的褐化率最低,为16.67%;接种至添加600μmol/L2,4-D的培养基愈伤率最高,为40.00%,但与110μmol/L 2,4-D无显著性差异;接种至110μmol/L 2,4-D的褐化率最低,为50.00%;纵切接种获得愈伤率最高,为40.00%;完整胚接种褐化率最低,为33.33%。结果表明:基因型、凝固剂、激素浓度和外植体接种方式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均有显著影响。‘文椰2号’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2,4-D浓度为110μmol/L,最佳凝固剂为PhytagelTM-P8169,最佳接种方法为剥取胚芽接种。‘文椰4号’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2,4-D浓度为110μmol/L,最佳凝固剂为Agar-A8190,最佳接种方法为胚纵切接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霜疫霉侵染对不同荔枝品种果皮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荔枝霜疫霉病是荔枝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荔枝品质和产量。本文以霜疫霉病抗病品种‘黑叶’和感病品种‘桂味’成熟果实为材料,研究霜疫霉悬浮孢子接种后果皮中苯丙烷类代谢通路相关酶活性及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分析苯丙烷代谢通路与荔枝对霜疫霉侵染抗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接种霜疫霉菌后,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抗性品种‘黑叶’的POD活性高于感病品种‘桂味’。与之相反,‘桂味’的β-葡萄糖苷酶(BGLU)活性高于‘黑叶’。抗性品种‘黑叶’的总酚、类黄酮和花色素苷含量高于感病品种‘桂味’,而‘桂味’的香豆素含量高于‘黑叶’。接种霜疫霉菌后,总酚、类黄酮和花色素苷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香豆素含量则有一定程度的升高。相关分析表明,上述指标与病情指数显著相关,暗示它们与荔枝对霜疫霉侵染的抗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荔枝霜疫霉病 苯丙烷类代谢 苯丙氨酸解氨酶 过氧化物酶 β-葡萄糖苷酶 香豆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18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主要研究了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18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热带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 TR4)的生物防治效果.在对木薯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分析筛选时发现一株对FocTR4生长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B18,结合细胞形态判断、生化理化检测以及16SrDNA和gyrB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对B18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分别探索了B18菌株的菌悬液、发酵上清液对Foc TR4的拮抗作用.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用B18菌悬液对香蕉幼苗灌根,探索其对由Foc TR4引起的香蕉枯萎病的防效.结果表明:B18菌株的菌悬液能有效抑制尖孢镰刀菌Foc TR4的菌丝生长,进一步盆栽实验发现B18菌株对由FocTR4引起的香蕉枯萎病表现出明显的抗性,防效高达67.9%.研究结果表明B18在香蕉枯萎病防治中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和价值,可用做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生防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61-2015年中国热区降水和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深入认识中国热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征,探讨中国热区农业气候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按照气候区划方法选取中国热区,利用1961-2015年76个气象站降水、气温资料,结合线性倾向率、距平与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测、最小二乘法、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年际、年代气候变化特征.[结果]①55年来,中国热区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3.85 mm/10 a,20世纪60年代为枯水期,20世纪90年代为丰水期,2002-2003年间降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②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由东南向西北减少趋势,降水量增加明显的地区为海南岛,降水量减少明显的地区为云南.③热区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都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分别为0.09、0.07、0.13℃/10 a,1996-1997年间发生了由低温向高温的突变,1990-1999年气温呈增温趋势;④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高值区分布在雷州半岛,气温增加明显的地区为福建,气温减少明显的地区为云南西南部.⑤热区水热资源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广西、广东和海南岛,热区西部云南地区气候较为适宜.[结论]中国热区过去55年整体呈增湿增温趋势,是中国响应全球气温变暖的非显著地区,年均最低温是热区增温的主要贡献者.研究从时间、空间方面把握热区气候资源的现状与趋势,为热区农业资源区划、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 降水;气温;气候变化;时空变化;热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溴甲烷熏蒸处理椰子木蛾技术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开展了在25℃、101 kPa,浓度为24 g/m~3的溴甲烷气体在不同熏蒸时间处理下对椰子木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杀灭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熏蒸1.0 h后,椰子木蛾的幼虫和成虫校正死亡率均为100.00%,椰子木蛾的卵对溴甲烷的耐受程度最高,其次是蛹;熏蒸2.0 h及以上可完全杀死椰子木蛾卵、1龄幼虫、3龄幼虫、5龄幼虫、蛹和成虫,该指标可为椰子木蛾安全检疫处理提供参考。并对实际处理中影响熏蒸效果的因素及注意事项以及溴甲烷熏蒸处理对椰子木蛾寄主种苗安全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实用性的工作建议。
关键词: 溴甲烷 椰子木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 熏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典型森林土壤微生物驱动的氮代谢途径特征解析
《环境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生物介导的氮代谢途径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阐明微生物群落与氮代谢途径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微观水平上扩展对氮代谢途径的理解.然而,微生物的基因水平转移使得基于分类学的方法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功能性状影响着群落构建和生态系统功能,将基于功能性状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土壤微生物能更好地说明氮代谢途径的特征.因此,本文选择5种我国典型森林土壤,包括黑土(黑龙江哈尔滨)、暗棕壤(吉林长白山)、黄棕壤(湖北武汉)、红壤(福建福州)和砖红壤(海南乐东),利用可以量化微生物功能性状的宏基因组技术对不同森林土的氮代谢途径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氨同化、硝酸盐异化还原、硝酸盐同化还原、反硝化、硝化、固氮和厌氧氨氧化过程.结果表明,细菌序列在宏基因组文库中占主导位置,占所有序列的98.02%,且所涉及的几种氮代谢途径在细菌中都被检测到.5种森林土有着相同的氮代谢途径特征,即氨同化是细菌中检出频率最高的氮代谢途径,每百万个带注释的细菌序列平均检测到2 830个氨同化途径的功能基因,固氮和厌氧氨氧化代谢途径检出频率较低,每百万个序列分别只检测到28.3和10.7个功能基因.不同森林土壤中同一氮代谢过程可由不同的微生物参与,且负责整个氮代谢途径的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不完全相同.
关键词: 森林土 氮代谢途径 微生物群落结构 功能性状 宏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