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低温胁迫下不同咖啡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耐寒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咖啡主栽品种大粒种、中粒种和小粒种咖啡为材料,进行8℃低温胁迫,研究其在胁迫条件下植株的伤害情况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3种咖啡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条件下,3种咖啡叶片受害程度差异显著,小粒种咖啡比大粒种和中粒种咖啡具有明显的耐寒表型;小粒种咖啡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胁迫72 h时,较大粒种和中粒种的高。3种咖啡的抗氧化酶变化趋势都是先升后降,大粒种和中粒种咖啡的抗氧化酶在各处理间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小粒种咖啡在胁迫48、72 h时仍表现活跃;咖啡的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幅度与其抗寒性呈现负相关。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3种咖啡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小粒种>大粒种>中粒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葚果实不同发育期品质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湛江地区7个桑葚品种青果期、转色期、成熟期三个时期桑葚果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及糖和有机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成熟过程中桑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含量呈增加的趋势,而酸则呈降低的趋势;在桑葚果实品种中检测出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琥珀酸、酒石酸、酮戊二酸、抗坏血酸、草酸共8种有机酸,其中柠檬酸的含量最高,其在不同品种不同发育期含量为44.84%~80.86%,其次为奎宁酸和苹果酸;果糖和葡萄糖是桑葚重要的糖组成,其含量在成熟期的台湾长果桑的含量分别达到57.79 mg/g和66.72 mg/g,并且只有在台湾长果桑中检测到蔗糖;通过相关性分析,可滴定酸与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果重呈负相关,且可溶性固形物、果糖含量、葡萄糖含量三者之间呈极正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咖啡炭疽病菌致病力分化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我国咖啡炭疽病病原菌种类组成、分布及其致病力分化情况,为咖啡炭疽病的有效防治和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形态学结合ApMat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方法,对从我国咖啡种植区典型炭疽病的叶片、枝条、浆果上分离获得的74株炭疽菌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所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分析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通过形态学及ApMat基因序列比对分析,55个菌株被鉴定为胶孢复合种群,且归为3个种:Colletotrichum siamense、Colletotrichum nupharicola、Colletotrichum theobromicola。致病力试验表明,不同菌种之间的致病力存在差异,Colletotrichum theobromicola的致病力最强,其次是Colletotrichum siamense,最后是Colletotrichum nupharicola。其中,来自海南白沙咖啡种植基地和农业农村部云南瑞丽咖啡种质资源圃的大部分炭疽病菌株致病力属中等以上水平。【结论】我国主要咖啡种植区的55株咖啡炭疽病病原菌均能致病,但致病力分化明显,且与地理来源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 咖啡 炭疽病病原菌 ApMat基因序列分析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临沧产区咖啡干香感官特征解析及杯品质量分析
《食品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临沧产区咖啡为原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确定咖啡干香特征组分,通过查询明确其风味感官特征,并邀请专业咖啡质量品鉴师团队评价杯品品质。结果表明:临沧咖啡中共有干香组成85种,样品间组分含量差异不大;特征干香组分27种(OAV>1),为临沧咖啡赋予蜂蜜、黑巧克力、奶油、焦糖、烤坚果的底香,同时具有枫糖浆、酸奶酪、热带水果、果酱和花香等风味;临沧咖啡杯测得分整体较高;同时可知杯品质量受区域环境影响较大。本实验结果可为临沧咖啡销售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椒梗精油的提取条件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胡椒梗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采用酶法辅助水蒸气蒸馏法从胡椒梗中提取精油,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法对影响精油产率的四个因素(酶液浓度、酶处理时间、酶处理温度、液料比)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酶浓度为103.25 g/L,酶处理温度为41.28℃,酶处理时间为3.01 h,液料比为5.23:1时,胡椒梗精油的产率可达1.21%±0.02%,相同条件下比水蒸气蒸馏法提高51.25%;通过GC-MS对胡椒梗精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解离出47种化学物质,主要含有单萜、倍半萜、芳烃、醇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等,其组成成分以烯萜类物质为主,其中含量最高的组分依次为柠檬烯(19.4%)、1-石竹烯(11.2%)、β-蒎烯(10.9%)、异桉油烯醇(10.7%)、3-蒈烯(6.31%)等.胡椒梗与黑胡椒精油、白胡椒精油存在较多共有成分,表明胡椒梗精油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内生和附生橡藻属绿藻的胞外分泌物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2种不同生活方式的内生和附生橡藻属(Heveochlorella)绿藻的胞外分泌物之间的差异,本实验通过测定内生海南橡藻(H. hainanensis)和附生王棕橡藻(H. roystonensis)的生物量和培养液pH,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其胞外分泌物进行定性检测。结果表明:2种藻共被检测到141种胞外分泌物,其中海南橡藻拥有8种特有成分,王棕橡藻拥有6种特有成分;两者胞外分泌物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酮醇类等组分的相对含量占比相近,但有机酸的差异较明显。不加有机碳源培养15 d,内生的海南橡藻生长缓慢,培养液偏酸性,有机酸占比为3.28%;附生的王棕橡藻生长正常,培养液偏碱性,有机酸占比为2.04%。添加0.5%蔗糖作为有机碳源时,海南橡藻生物量由0.09 g/L增至3.87 g/L,有机酸占比增至4.64%,胺类及生物碱含量有所降低,培养液pH下降至4.70;王棕橡藻生物量由3.20 g/L增长到5.24 g/L,有机酸占比降至1.13%,胺类及生物碱含量有所增高,培养液pH上升至8.32。总之,2种橡藻属绿藻在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酸碱度变化相反;添加有机碳源能明显促进它们的生长繁殖,并促进海南橡藻有机酸的分泌,抑制王棕橡藻有机酸的分泌,使两者培养液酸化或碱化程度增强。本实验结果可为橡藻属的进化分析及其胞外分泌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DS-80手持基因枪在橡胶树遗传转化上应用的参数优化与配件改进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GDS-80手持基因枪是美国Wealtec公司2009年推出的基因传递系统,具有操作简便、高效的特点。已报道的橡胶树基因枪转化研究都是使用台式基因枪。本文首先利用考马斯亮蓝轰击滤纸去除明显不适合的参数,接着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轰击巴西橡胶树体细胞胚以及愈伤组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探究适合橡胶树的轰击参数。而且比较了Image J软件和肉眼统计荧光斑点数及GDS-80手持基因枪与PDS-1000/He台式基因枪的差异。结果表明:对于橡胶树体细胞胚和愈伤组织,仅依靠原厂配件难以获得较好的转化效果。本文设计了直径3 cm(与轰击范围相同),高度2.5 cm,孔径60目的过滤网。同时改进装试验材料的培养皿,用刀片在培养皿的中心割出一个直径3 cm的圆圈,轰击胚状体时,将上述设计的过滤筛网正向卡在圆圈上,胚状体放入过滤网中,轰击时将培养皿用试管架架高,压力就从筛网及底部的空洞分解,微弹完全轰击到试验材料。轰击胚状体最优参数为:轰击压力为60psi,针状调节阀为3圈,目标间隔盘为6cm。轰击愈伤时将材料放到普通培养皿中心的轰击范围内,反向盖上过滤筛网。最优轰击参数为:轰击压力为50 psi,针状调节阀为4圈,目标间隔盘为6 cm。本文采用Image J软件进行荧光斑点计数,准确率与肉眼相当,但较肉眼省时。GDS-80手持基因枪与PDS-1000/He台式基因枪转化效率相当,但GDS-80手持基因枪每打一枪比PDS-1000/He台式基因枪快12min。研究结果为橡胶树遗传转化提供了高效的基因枪转化体系,为转基因研究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统计荧光数的软件。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GDS-80 基因枪 GFP基因 Image J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象牙杧果果实PG基因家族鉴定及基因功能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杧果采后的快速软化对其经济价值有不利影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 PG)基因被认为对果实采后软化过程中果胶的降解起主要作用。本研究以红象牙杧果为对象,选取其自然后熟过程中的青熟期与完熟期两个阶段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得到转录组数据。据此,我们筛选出红象牙杧果中51个PG基因家族成员,并进行基因功能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红象牙杧果后熟阶段的果肉中表达的基因有23个,且根据其表达量可分为上调、下调和基本不变三种表达模式。对这23个PG家族成员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G家族蛋白无跨膜结构,基因含有4~11个外显子。根据基序结构差异,可将PG基因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含有所有PG基因共有基序,另一类含有特有的基序。同时,利用系统发育树可将PG家族成员划分为6个分支,且红象牙杧果在6个分支中都有分布,这说明PG基因在种间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这23个基因中,随着杧果后熟过程表达量增加,且表达水平较高的基因mango034432、mango010108、mango029745、mango008398,被认为可能与果胶降解和果实软化高度相关。利用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得知,在杧果成熟过程中高表达基因mango034432和mango029745与大多数已被鉴定为在果实软化中具有功能活性的基因聚在一起。因此,它们最有可能是杧果果实软化中的关键PG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果实软化中杧果PG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红象牙杧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家族鉴定 PG 果实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泽林考兰薄层细胞的再生体系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泽林考兰薄层细胞的再生体系,以其试管苗茎尖薄层细胞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其类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尖薄层细胞在1/2MS+6-BA 2.0 mg/L+TDZ2.0 mg/L+NAA 0.1mg/L培养基上的类原球茎的诱导率最高,达53.3%;类原球茎在1/2MS+6-BA 2.5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上培养40 d后,增殖系数为9.6,类原球茎在1/2MS+6-BA 0.5 mg/L+NAA 0.15 mg/L培养基上培养40 d后分化出小苗,分化率为89.7%;小苗在1/2MS+NAA 0.2 mg/L+AC 0.5 g/L培养基上生根培养40 d后,生根率达94.2%;小苗驯化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长势良好。本研究通过以泽林考兰试管苗茎尖薄层细胞为外植体诱导出类原球茎,建立了泽林考兰薄层细胞再生体系,为泽林考兰试管苗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