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液液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人体血浆中的百草枯残留
《农药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百草枯使用量大、毒性强,人们因意外或自杀摄入而中毒死亡的风险大。了解百草枯中毒后的血药浓度,对病人拯救和预后至关重要。[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快速测定人体血浆中百草枯残留的方法。样品先经乙腈萃取、沉淀蛋白后,以硅烷醇基完全裸露的BEH HILIC色谱柱为分离柱、经电喷雾正离子源离子化、多反应监测,添加回收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5~4.00 mg/L范围内,百草枯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色谱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9,检出限为0.01 mg/L,定量限为0.03 mg/L,在0.03~2.00 mg/L的添加水平下,百草枯的回收率在71.5%~95.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8%~9.1%之间。[结论]该方法通过HILIC柱硅烷醇基对百草枯的特异性作用,解决了UPLC-MS法建立中"百草枯柱效提升"和"仪器污染"的矛盾问题,具有分析时间短、准确度好、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人体血浆中百草枯残留测定。
关键词: 液液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血浆 百草枯 特异性作用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PARMS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基于茄子自交系WT和L6-5重测序数据设计SNP特异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积、DNA用量和引物浓度等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茄子PARMS (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SNP分型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体系为6μL,其中1μL DNA模板(10~100 ng/μL),3μL PARMS mix (2×),0.45μL引物混合物(100μmol/L),1.55μL ddH2O。利用WT和L6-5的F2群体验证该体系的稳定性,获得了较好的SNP分型结果。本研究建立的PARMS-SNP分型体系,为开展茄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指纹图谱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发育期及授粉方式对设施甜瓜中稳定同位素比值变化的影响研究
《核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发育期及授粉方式对设施甜瓜稳定同位素比值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EA-IRMS),测定在不同发育期和授粉方式中设施甜瓜的4种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δ18O和δ2H),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解析激素授粉和中华蜜蜂授粉对甜瓜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种植和环境条件下,自然分馏效应导致设施甜瓜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同位素差异。在甜瓜发育期间,不同授粉方式设施甜瓜的δ13C、δ15N和δ18O值较稳定,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发育30 d时激素授粉与蜜蜂授粉甜瓜的δ2H值分别为-43.63‰和-53.50‰,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稳定同位素在甜瓜发育过程中以及不同授粉方式下的分馏情况,其中δ2H值可作为甜瓜授粉方式的一项标识性指标,对丰富设施甜瓜溯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设施甜瓜 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授粉 中华蜜蜂 氯吡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棕果实发育及中果皮内含物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南方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油棕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内含物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油棕果实的生长发育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不同发育时期(雌蕊及授粉1~5个月,记为0M,1M~5M)油棕雌蕊或果实,分别测定果重、果长、果宽,中果皮含油量、总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苹果酸脱氢酶(MDH)、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内含物与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果实在授粉后2个月快速生长,至第5个月停止。木质素从授粉后1个月开始沉积,到果实成熟停止。中果皮含油量在果实发育前期缓慢上升,后期快速升高,含油量最后达46.02%;总糖含量在授粉后前期较高(92.69 mg/g),之后快速下降并维持不变;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至雌花未授粉时的水平(0.18 g/L);H2O2含量急剧下降后维持较低水平,0M的H2O2含量最多(1582.44 mmol/g prot)。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0M的总SOD活性最强(589.43 U/mg prot);MDH活性前期不变后期迅速增强,4M的MDH活性最高(4.71 U/mg prot);GR活性先升高后降低,1M时GR活性达最高值(0.0051 U/g prot);CAT活性呈波段变化,在4M时达最高值(59.72 U/mg prot);P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5M时POD活性达最高值(287.94 U/mg prot)。油棕中果皮总糖含量与H2O2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总SOD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重量与果实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油棕果实发育过程中,早期高含量的糖和蛋白质为后期油脂和木质素积累打下基础,其中MDH和GR活性可作为判断果实生长发育状况的指标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0份竹节草种质资源抗旱性初步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0份竹节草(Chrysopogon aciculatus)种质为材料,采用0(CK)、15%(T1)和20%(T2)3种浓度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其进行抗旱性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增加,干旱胁迫下不同竹节草种质枯黄率和萎蔫系数呈增加趋势,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相对于T1处理,T2处理下枯黄率和萎蔫系数增幅更大,变化更明显;T1处理可促进根系生长,而T2处理有抑制作用,种质间呈现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枯黄率、萎蔫系数、相对总根长、相对根体积、相对根表面积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相关,相对根直径与萎蔫系数、相对根长之间显著相关,与其他形态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运用隶属函数对竹节草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分为抗旱种质(CA04、CA26、CA23、CA58)和敏旱种质(CA03、CA59、CA78、CA40)。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竹节草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茎秆粉碎还田机刀片离地间隙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木薯茎秆粉碎还田机作业效率低的问题,以木薯茎秆粉碎还田机粉碎刀片离地间隙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基于木薯茎秆粉碎还田机的刀片离地间隙控制系统。为实现木薯茎秆粉碎还田机刀片离地间隙精确控制,设计可安装检测装置的仿形检测机构;在木薯茎秆粉碎还田机地轮支撑杆处加装液压缸,可对木薯茎秆粉碎还田机粉碎刀片离地间隙进行调控;在SolidWorks中建立木薯茎秆粉碎还田机垄面作业模型,并利用ADAMS软件对其进行运动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仿形检测机构仿形范围为375~500 mm时,此时仿形检测机构具有最优仿形效果,设计合理。粉碎刀片距垄面距离为228 mm,满足最优粉碎刀片离地间隙范围要求。
关键词: 木薯茎秆 离地间隙 仿形检测机构 控制系统 液压 仿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添加中草药制剂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凡纳滨对虾在养殖过程中易受肠道疾病的影响,使养殖效益降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绿色无污染、价格实惠等优点,可以改善凡纳滨对虾的肠道菌群结构,已广泛用于水产养殖行业.文章综述中草药添加剂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菌群结构、弧菌属的影响,以期为解决对虾养殖中的肠道问题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水多糖的结构和体外生物学活性分析
《食品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椰子水为原料制备多糖,并分析其结构特征和体外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椰子水多糖是一种酸性杂多糖,中性糖和糖醛酸含量分别为66.43%和21.50%,主要由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3种单糖组成。椰子水多糖的重均分子质量(Mw)为1.96×103 g/moL,为宽分布的小分子多糖,分子内部可能含有β-吡喃环结构。椰子水多糖还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和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促进作用, 2.5 mg/mL对ABTS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0.72%和61.38%;20μg/mL时促进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率达4.81%。试验结果可为椰子水在功能性食品或医药等领域的加工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湛江地区澳洲坚果成年树抽梢生物学特性的观测分析
《中国南方果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观测广东湛江地区21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成年树的抽梢物候期及枝梢生长特性,分析其抽梢物候期及枝梢生长的变异规律,并根据枝梢生长差异划分枝梢类型。结果表明,供试澳洲坚果成年树全年主要抽春、夏、秋梢,不同种质的春、夏、秋梢的抽梢物候进程存在明显差异,变异系数为20.2%~78.1%;不同种质的春、夏、秋梢的枝梢长度、节数、节间长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变异系数为16.6%~35.6%;聚类分析将21份澳洲坚果种质分为枝梢生长特点各异的3类,即短枝少节型、中枝少节型和长枝多节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化钠促进节杆菌发酵合成环磷酸腺苷的生理机制
《生物技术通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发酵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碳溢流"现象并伴随副产物腺苷的大量积累,导致cAMP产量和糖苷转化率低下。为提高cAMP产量和转化率,向发酵液中添加糖酵解抑制剂氟化钠,并从发酵动力学、酶活性分析、能量代谢及关键代谢物水平等方面,对发酵性能得以提高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添加0.2 g/L氟化钠,cAMP产量在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发酵模式下分别达到3.36 g/L和4.35 g/L,与对应未添加氟化钠批次相比,分别提高了25.8%和27.9%,糖苷转化率也得到等比例提高,同时腺苷和有机酸合成量显著降低,发酵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关键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氟化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糖酵解途径,使碳流更多分配到磷酸戊糖途径,用于产物合成,而催化腺苷合成的5’-核苷酸酶活性则显著下降,减少了前体AMP的分解,促进了产物合成和糖苷转化率的提高。另外,由于氟化钠的添加,ATP/AMP、NADH/NAD+以及胞内天冬氨酸、谷氨酸等前体物质水平均得到明显提高,能量代谢和前体物质水平的提升也为产物合成提供有利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