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白洋淀沿湖农田不同施氮水平对夏玉米土壤及土壤溶液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白洋淀周边农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夏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和土壤溶液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在施氮量为180 kg hm-2时达到最高产量,为9766 kg hm-2,不同氮肥水平的氮肥利用率在35.5%~46.2%之间,在120 kg hm-2时的利用效率最高,达到46.2%。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在玉米整个生育时期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过量施氮的Con N、Opt N+30%处理导致硝态氮在土壤中大量累积,夏玉米季整个种植期间Con N、Opt N+30%处理土壤溶液硝态氮始终处于较高浓度,提高了硝态氮淋溶风险。综合考虑产量和环境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白洋淀地区夏玉米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N 180 kg hm-2左右。
关键词: 施氮水平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硝态氮 土壤溶液 夏玉米


不同温度对燕麦孢囊线虫田间群体孵化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温度经历燕麦孢囊线虫的孵化特点,分别于10月初小麦播种时和土壤结冻前即12月底采集大量燕麦孢囊线虫孢囊,在室内离体条件下分别测试不同温度对其孵化的影响。小麦播种时采集的燕麦孢囊线虫经5℃恒温处理的孵化高峰期为处理后第10~12周,比15℃恒温处理推迟了约4周;前期置于5℃培养,然后再转至15℃处理的孢囊,5℃处理时间越长,孵化高峰期越滞后;此外,随着5℃低温处理时间的增加,其总孵化率具有增加的趋势。12月底采集的孢囊在5~30℃条件下均有孵化,其最佳孵化温度为20℃,在此温度下其总孵化率最高,且孵化期最短;25℃以上高温对卵的孵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甜高粱生产生物燃料关键因素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中存在的原料不足、产品成本高等问题,根据近10年甜高粱育种与栽培研究成果以及与企业的合作经验,对影响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如品种、种植区域、技术、政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高粱虽有较好的品种,但不能满足所有地区以甜高粱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是造成原料基地不足的首要原因。我国的边际土地面积巨大、类型众多,不都完全适合种植甜高粱来生产燃料乙醇,选择种植区域不当是甜高粱种植不足的第2个原因。在甜高粱高产种植、加工技术方面,重视了高产栽培、发酵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忽略了配套技术研究,这是造成生产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国家虽然制定了相关产业政策,但不足以引导生物质能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在今后发展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过程中,首先需注意甜高粱品种的多元化,要特别注意选育早熟、高产、高含糖量品种、杂交种;其次根据区域气候特点,选择适宜地区不仅适合种植甜高粱,更要适合甜高粱的储藏和加工;同时研究甜高粱机械化收储运、甜高粱秆连续发酵、糟渣利用等配套技术研究,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制定中小规模生物质能产业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和生物能源研发的国家持续投入机制,保障生物质能产业稳步发展。


多效唑对河北香菊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时期和不同质量分数多效唑对河北香菊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后,河北香菊的茎秆变粗,这种效应随多效唑质量分数增加更明显。在一定的多效唑质量分数下,香菊的株高显著降低。喷施多效唑提高香菊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叶绿素a/b值;提高营养生长期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降低蕾期的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增加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蕾期的增加幅度大于营养生长期;降低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营养生长期低质量分数多效唑处理下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降低幅度大于高质量分数,蕾期则相反。河北香菊对多效唑的反应因不同时期而异。


用物性分析仪检测鸭梨和京白梨果实采后质地的变化
《园艺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物性分析仪测定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Yali’)和京白梨(Pyrus ussuriensis Maxin.‘Jingbaili’)果实质地参数的变化,分析其质地构成和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硬度、破裂力、弹性、咀嚼性、粘附性和内聚性参数可较好地评价梨果实质地构成和变化。鸭梨果实各质地参数值变化很小,硬度与破裂力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均与咀嚼性极显著正相关,其它参数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京白梨果实各质地参数值变化较大,硬度与破裂力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均与粘附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弹性和咀嚼性显著正相关;咀嚼性与粘附性亦显著正相关。硬度、破裂力、弹性和咀嚼性是评价质地的主要参数,粘附性和内聚性则反映了质地的细微变化。


山羊豆种质苗期耐盐性鉴定及评价方法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NaCl胁迫对44份山羊豆种质材料进行了苗期耐盐性研究。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山羊豆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株高、叶片数、存活率与材料的耐盐能力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耐盐鉴定指标;采用4种方法进行耐盐性评价,最佳的评价方法是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与聚类分析相结合;依据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以及聚类分析,44份材料可分为5类:相对高度耐盐的有16份材料,耐盐材料有8份,中等耐盐材料7份,盐害敏感材料10份,盐害高敏材料3份。


Glu-D1位点亚基缺失弱筋小麦新种质的创制及其品质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辐射诱变是一种重要的变异手段,为了丰富小麦的品质性状变异资源,通过采用60Co-γ射线辐射普通小麦品种‘冀3235’幼胚愈伤组织的方法,获得辐射诱变处理的再生植株。对再生株后代种子进行麦谷蛋白亚基的SDS-PAGE分析,结果从中发现了不含Glu-D1位点编码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材料。经进一步的系谱选择,选育成了稳定遗传的7份材料。与对照‘冀3235’相比,这些株系的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异,醇溶蛋白A-PAGE电泳谱带也完全相同,仅在麦谷蛋白SDS-PAGE电泳图谱的Glu-D1位点上有差异(变异系缺少Glu-D1位点控制的亚基,对照‘冀3235’为2+12)。品质分析结果表明,Glu-D1位点缺失系的面粉品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湿面筋没有检出,沉降值显著下降。这些变异系是培育弱筋小麦品种和评价Glu-D1位点功能的珍贵材料。
关键词: 普通小麦 Glu-D1位点 位点缺失 弱筋小麦 种质


菠菜吸收累积重金属铜、锌、铅和镉的特征及调控措施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叶菜类蔬菜容易积累重金属引起重金属含量超标,在温室采用土培试验对代表叶菜类蔬菜的菠菜吸收累积重金属铜、锌、铅和镉的特征以及调控措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重金属Cu、Zn、Pb和Cd含量的增加,菠菜地上部Cu、Zn、Pb和Cd的含量均明显增加。随着菠菜的生长,地上部重金属的含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土壤加入重金属处理条件下,土壤中也只有很小部分的重金属能被菠菜的根系吸收,Cu和Pb元素被菠菜吸收后大部分累积在菠菜的根系中。Zn元素被菠菜根吸收后,一半以上向茎叶中迁移。Cd元素被菠菜根吸收后,有将近一半能向茎叶中迁移,一半滞留在根系中。施入石灰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菠菜地上部的Zn吸收量和Zn含量。与对照相比,施入石灰菠菜地上部Zn吸收量和Zn含量分别降低42.50%和3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