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淀粉分支酶SBEⅠ基因RNAi干扰载体的构建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淀粉分支酶(SBE)催化葡萄糖以α-(1,6)糖苷键连接,形成分支结构。SBE有3种同工酶形式:SBEⅠ、SBEⅡa和SBEⅡb,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SBEⅡb上,而对于SBEⅠ在淀粉合成的作用报道极少。为了明确SBEⅠ在玉米淀粉合成中的作用,扩增了玉米SBEⅠ基因的337bp片段,以pMD19-T为中间载体,pCambia3301为目标载体,构建玉米SBEⅠ基因的RNAi载体,命名为pC3301-SBEⅠ。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表明pC3301-SBEⅠ载体构建正确,可用于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自交系转化工作。


太行山区香椿矮化密植修剪整形技术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变太行山区香椿传统的种植方法,达到香椿生长快、树势强、易采摘、总产高、便于大规模种植的目的,通过3年的试验示范,研究山区露地香椿栽培密植、摘心或短剪的时间、劈拉枝的时间及角度等矮化密植修剪技术。结果表明,香椿以行株距1.5m×1m,密度6750株/hm2左右为宜;幼壮树壮梢宜在6月下旬—7月上旬、弱树弱梢在6月上中旬摘心或短剪;在春季树液未流动至发芽前或6月中下旬平茬;骨干大枝和多年生的强旺枝组在5月中下旬进行劈拉枝,主枝角度宜拉至80o左右,幼树的1~2年生枝一般宜在第3—4年的8月中旬至9月上旬拉枝,拉成水平状态(90o左右)。笔者率先采取劈拉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试验出香椿劈拉的方向和角度,使香椿矮化密植3年后每公顷增产30%左右。


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抗性诱变及抗药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
《农药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咯菌腈的抗性风险,就室内经紫外照射获得抗药突变体的方法及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的紫外照射亚致死时间为90~120 s;经亚致死时间紫外照射后,4个亲本菌株中有2个菌株共产生了6个抗咯菌腈的突变体,其EC50值是亲本菌株的310倍以上,抗性突变频率为3.13×10-7;经紫外照射诱变获得的所有抗性突变体在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产菌核能力及其在番茄果实上的致病性方面均比其亲本菌株明显降低。相关分析显示,所得抗咯菌腈突变体对氟啶胺、啶菌唑、啶酰菌胺和嘧霉胺无交互抗性。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抗药性风险较低。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菌 咯菌腈 抗性诱变 抗性突变体 抗药性风险


梨黑星病菌对氟硅唑的敏感性及与不同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
《农药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孢子芽管长度法,测定了采自河北省不同地区的88个梨黑星病菌Venturia nashicola菌株对氟硅唑的敏感性,并测定了10个相对敏感菌株和5个相对抗性菌株对甲基硫菌灵、醚菌酯、福美双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黑星病菌对氟硅唑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平均EC50值为(1.382 1±0.927 6)μg/mL;氟硅唑对未使用过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EBI)类杀菌剂的75个梨黑星病菌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1.167 6±0.612 8)μg/mL,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6.91倍,其敏感性分布频率呈连续性单峰曲线,且符合正态分布,故可作为敏感基线用于监测田间梨黑星病菌对氟硅唑的敏感性变化。不同菌株对5种药剂的敏感性相互关系分析表明,氟硅唑和苯醚甲环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与醚菌酯、甲基硫菌灵和福美双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关系。


水氮供应对温室黄瓜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分配规律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膜下沟灌模式下,不同水氮供应对冬春茬黄瓜不同生育时期及各个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吸收及分配规律、水氮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春茬黄瓜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一致,均呈"S"曲线,结瓜期是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关键时期。不同水氮供应对根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影响差异不显著,主要影响叶片、茎和果实的积累。结瓜期优化水氮处理降低黄瓜根冠比,提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特别是促进果实积累。黄瓜对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大小为:钾>氮>磷,形成150~200 t/hm2商品产量的黄瓜,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为N 396~490 kg/hm2,P 93~127 kg/hm2,K 516~529 kg/hm2,优化水氮供应处理的黄瓜氮磷钾吸收比例(N∶P∶K)为1∶0.20∶1.17。增施氮肥和节水灌溉均能增加黄瓜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氮素吸收量。与传统水氮管理相比,优化水氮供应提高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果实氮素吸收的比例,提高了对磷钾的吸收比例,但降低了磷钾吸收量。优化水氮供应在保证黄瓜产量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黄瓜对磷钾的奢侈吸收。
‘奥迪亚’葡萄杂交后代胚挽救及无核性状分子鉴定
《果树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影响杂交后代胚挽救萌发率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无核性状进行早期鉴定,【方法】以无核、抗病葡萄品种‘奥迪亚’为母本,‘玫瑰香’、‘摩尔多瓦’和‘红地球’3个主栽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L9(33)正交试验,建立简单高效的胚挽救体系,并用分子标记对杂交苗无核性状进行鉴定。【结果】结果表明,影响胚挽救萌发率的最关键因素为接种时期,其次为培养基种类和NAA浓度;以‘奥迪亚’为母本的杂交胚其适宜接种程序为授粉后49~56 d剥取胚珠,接种在B5或NN69培养基上充分发育70 d,再转入1/2 B5培养基上萌芽,‘奥迪亚’ב摩尔多瓦’杂交胚通过此程序萌发率达到了50.48%;经分子标记鉴定,各组合后代的无核株系均超过50%。【结论】利用胚挽救方法以‘奥迪亚’为杂交母本可高效创新葡萄无核种质。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中国二点委夜蛾遗传多态性分析
《昆虫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是2005年首次在河北省发现危害夏玉米苗的新害虫,2011年7月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和江苏6省47市夏玉米苗期大面积暴发成灾,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为了从种群水平探讨该虫暴发成灾的机制,我们通过分析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mtCOⅠ)基因序列来研究不同地区二点委夜蛾种群的进化关系。本研究采集了河北、河南、山东和山西等地的19个不同地理种群样本,用同源序列比对的方法分析样本mtCOⅠ基因片段,利用DnaSP5.0软件和Arlequin3.5软件对不同地理种群间的mtCOⅠ单倍型多样性分析和Tajima’sD中性检测,建立了单倍型邻接(N-J)系统发育进化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结果表明,在203头个体的658bpmtCOⅠ基因片段中,得到17种单倍型和18个变异位点,河北省的二点委夜蛾的单倍型多态性最丰富,而河南、山东和山西3省采集的二点委夜蛾样品其单倍型均有与河北种群单倍型一致的类型。二点委夜蛾不同地理种群间基因流水平较高,种群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并且在较近的历史时期未经历明显的种群扩张。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线粒体COⅠ 单倍型 遗传多态性 地理种群


抗草甘膦转EPSPS大豆的基因漂移研究
《大豆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抗草甘膦转EPSPS基因大豆和不同生长类型的非转基因大豆为材料,通过表型筛选及PCR分子检测,分析不同方向和距离条件下转基因大豆中外源基因通过花粉向非转基因大豆的漂移率,为制定转基因大豆安全种植隔离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长类型大豆的基因漂移率明显不同,以育成品系ZZH015最高,在70 612株中的漂移率为0.45%;半蔓生地方品种DPZ722次之,164 449株中漂移率为0.01%,而195 088株野生大豆YDD080中没有检测到基因漂移。方差分析表明,漂移率在不同距离和方向条件下均有显著差异,随着距离的增加不断递减。在5 m处漂移率为0.03%,而在29 m处降至0.001%。基因漂移在下风口方向发生较多,表明风媒可能是影响基因漂移分布的重要因素。如果以1%基因漂移率为阈值,无论是自然条件下还是随机选取1 000粒检测,漂移率都低于阈值,表明转EPSPS基因大豆的基因漂移可以忽略不计。
河北省平原区棉花品质与土壤生态地质地球化学因子相关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棉花综合品质与主要生态地质地球化学因子的关系,采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法,研究河北省棉花纤维品质指标、棉花综合品质指数与各个主要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冲洪积或冲积平原中的冲积平地较其他地貌条件更适宜棉花种植;潮土、潮褐土类型土中轻壤质、砂壤质、中壤质较其他土壤类型而言,更适宜棉花生长和优质棉花纤维的形成。河北省平原棉花种植区土壤硝态氮基本上分布在很低和低水平,其所占比例为69.06%;速效磷主要分布在低水平,分布在中、高水平上的样点仅占18.24%、3.07%;有效钾主要分布在中等水平、高和很高水平,分别占31.97%、44.67%。土壤钙含量较丰富,有效钙分布在8086~9658mg/kg范围中;氧化态镁属于中等偏低水平;有效硫大多分布在很低和低水平,分布在中等水平的仅占15.45%。河北省平原区土壤铁主要分布在中、高水平,其比例分别为51.82%、42.73%;大部分地区土壤锌水平较低,分布在中等、高水平的仅为占15.45%、1.82%;锰含量水平中等适当;土壤硼主要属中等适量水平,所占比例为59.09%;土壤铜大多属于偏高水平,其比例占98.18%。在诸营养元素中,磷、钾素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大于氮素,中微量元素中硼、锰、硫元素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形成影响相对高于其他各元素。


中熟桃新品种‘艳保’
《园艺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艳保’桃是从‘大久保’桃自然实生后代中选出的中熟新品种。果实发育期95d。果实近圆形,果顶圆平;平均单果质量270g,最大340g;果面着鲜红色,着色度90%以上;果肉白色,具红色素,硬溶质,离核;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12.5%,可滴定酸0.22%;果实硬度8.5kg·cm-2,耐贮运。自花结实,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