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氮用量对黄瓜季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 2012 CSCD
摘要:2010年3~7月,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庄农场研究了不同水氮用量对黄瓜季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不同生育阶段灌水量使黄瓜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8.7%~22.1%,不仅可以满足黄瓜生长发育对土壤水分的要求,而且可以减少用水量30%。不同处理中以节水灌溉、习惯施氮处理(W_2N_1)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习惯灌水、减量施氮处理(W_1N_2)最低。全生育期内,土体95cm深度硝态氮淋失量与土壤含水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呈正相关,其中以初瓜期和盛瓜期相关性系数最高。与农民习惯水氮处理(W_1N_1)相比,节水减氮处理(W_2N_2)在节水30%减施氮25%的情况下,可以显著降低黄瓜季土壤硝...


盐胁迫下不同来源粳稻选育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鉴定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2 CSCD
摘要:以选自30个国家的402份粳稻选育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自然条件和盐胁迫下不同来源粳稻选育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差异和聚类特点。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各个国家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抽穗期明显推迟,秆长和穗长明显缩短,穗粒数和有效穗数明显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降低。在盐胁迫下共筛选出了18份具有较强的耐盐性的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和聚类结果的分析表明,各个国家间粳稻选育品种耐盐性和聚类结果与各国家所处地理位置、纬度和气候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
四株白僵菌的分类鉴定及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在不同寄主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白僵菌菌株HFW-05、TE-07、Lu-08、Dj-04为供试菌株,通过对4株球孢白僵菌ITS区序列和酯酶同工酶图谱分析,明确了4株供试菌株的种间分类和酯酶型、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4株白僵菌为球孢白僵菌种下的不同酯酶型。


毒土、毒饵法防治二点委夜蛾研究初报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 schler)]是中国玉米在2005年新发害虫,2011年暴发,发生范围扩大到6个夏玉米主产省,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药剂。为了寻求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有效防控措施和理想的农药品种,采用9种药剂11个处理和毒土、毒饵两种施药方法进行田间试验,对用药前后被害株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辛硫磷、敌敌畏、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敌百虫、高效氟氯氰菊酯6种药剂的毒土和毒饵法,对二点委夜蛾幼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毒饵法对二点委夜蛾幼虫诱杀效果更为明显。同时还对这些药剂及施药方法在玉米苗期的安全性进行了评定,用毒死蜱防治后,7天内使用烟嘧磺隆类除草剂,玉米新叶会出现药害。


‘鸭梨’果心多酚氧化酶提取方法的优化
《植物生理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鸭梨’为供试材料,通过设定不同实验条件,分析影响果心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提取效率的部分因素,以期找到提取‘鸭梨’果心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磷酸盐提取缓冲液的pH≥7.0,提取缓冲液中分别含有0.2%TritonX-100、1%SDS、6%~8%PVP、2%PVPP以及每克果心鲜样中加入2mg抗坏血酸时均能高效提取‘鸭梨’果心PPO。
关键词: ‘鸭梨’ 果心 多酚氧化酶(PPO)


京白梨果实采后PG、糖苷酶和LOX活性变化及其基因表达特性
《园艺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京白梨为试材,测定贮藏期间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糖苷酶(β-Gal、α-L-Af)及脂氧合酶(LOX)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变化及对1-MCP和低温的响应。结果表明,果实软化呈慢(3d内)、快(3~9d)、慢(9d后)的变化趋势;PG、β-Gal、α-L-Af和LOX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均随果实软化呈不同程度增加,且β-Gal和LOX的活性均在果实采收后3d内上升快,其基因的表达量亦迅速增加,由此认为β-Gal和LOX可能在果实软化早期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经1-MCP处理和冷藏后,β-Gal、α-L-Af、LOX和PG的活性及基因表达显著受抑,延缓了果实软化进程,且1-MCP对β-Gal和LOX的抑制作用最强烈,尤其在处理前期。在果实冷藏过程中PG和β-Gal活性基本维持原有水平,其基因表达在贮藏前期受到抑制,LOX活性和基因表达均维持在极低水平,说明LOX对低温较其它酶敏感。因此认为,PG、β-Gal、α-L-Af和LOX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京白梨果实的后熟软化,在早期软化阶段β-Gal和LOX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1-MCP对β-Gal和LOX活性和基因表达具有更显著的调控作用,而低温可能主要是通过抑制LOX活性和基因表达来抑制果实软化。
关键词: 梨 果实 采后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糖苷酶 脂氧合酶 基因表达


冬季抗旱措施对小麦耗水特征与生育性状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010—2011年小麦生长季节降水量为47.7 mm条件下,采用冬季抗旱处理时期(1月28日、2月12日、2月27日)、冬季抗旱措施与春一水灌水量组合(冬季喷灌+春一水灌水量75 mm、漫灌措施+春一水灌水量75 mm,冬季覆盖牛粪措施+春一水灌水量90 mm)2因素设计,研究了河北低平原区高产条件下冬小麦耗水特征和生育性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小麦全生育期总耗水量为384.93~464.24 mm,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为15.23~20.87 kg·hm-2·mm-1。播种到越冬期和起身到灌浆期是小麦耗水量较大的时期。同一处理时期不同水肥措施下,随灌水量的增加,耗水量有增加趋势,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水利用效率有降低趋势;其中以牛粪覆盖措施小麦产量和灌水利用效率最高,喷灌措施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漫灌。同期不同水肥措施对小麦干物质再分配的影响表现为:牛粪覆盖措施和对照促进了小麦开花前营养器官贮存的同化物向籽粒再分配,喷灌和漫灌提高了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中来自花后积累干物质的比例。不同处理时期同一水肥措施比较,随处理时期推迟籽粒产量有增加趋势。以上结论可为指导小麦冬季田间旱情补救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苹果实生树童期和成年期叶片蛋白质的变化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苹果实生树阶段转变过程中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变化规律,利用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对苹果实生树童期和成年期叶片的蛋白质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童期和成年期的2-DE图谱上,有23个蛋白质点在表达上存在明显的质和量的变化。其中,6个蛋白质点为童期组织所特有,3个蛋白质点只能在成年期叶片中检测到。此外,有14个蛋白质点在表达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在成年期叶片中有11个蛋白质点的含量显著高于童期;有3个蛋白质点的含量明显低于童期叶片。因此认为检测到的23个差异蛋白质点可能与阶段转变有关。


玉米粗缩病抗性遗传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选用3个抗病自交系(齐319、X178、沈137)和3个感病自交系(掖107、掖478、沈5003)按照NCII交配设计配制9套杂交组合研究了玉米抗粗缩病遗传规律。2009-2010年在曲阳、保定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方法鉴定亲本、F1、F2群体的玉米粗缩病抗性,并采用灰飞虱人工接种方法鉴定亲本材料的抗病性。运用QGA station软件的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遗传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是控制玉米粗缩病抗性的主要遗传组分,分别占表型变异的44.8%和13.1%,杂合显性效应表现负向杂种优势,抗病育种可加以利用。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在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组合抗粗缩病遗传中普遍存在,但因材料不同而表现负向或正向效应。玉米粗缩病抗性易受环境影响,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为39.8%,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培育抗粗缩病玉米品种应依据基因型选配适当的亲本材料,抗病品种宜进行多年多点鉴定筛选。


高粱抗蚜研究进展
《植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粱(Sorghum bicolour)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饲料、酿造和能源作物之一,也是C4植物研究的模式植物。蚜虫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几乎危害所有的栽培作物。危害高粱的蚜虫主要包括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高粱的抗蚜资源尚不丰富且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麦二叉蚜的抗性遗传方面,已定位20个抗性QTLs,单一QTL对抗性差异贡献率最高可达80.3%,对高粱蚜和玉米蚜的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高粱的理化特性与其抗蚜性能相关,故可与育种实践相结合。高粱和蚜虫(Acyrthosiphon pisum)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这将有助于蚜虫-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植物对蚜虫的抗性机制研究。目前已克隆到2个抗蚜基因,且多个抗蚜基因(位点)已被定位在染色体上。该文重点综述了上述研究成果并对高粱抗蚜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