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香蕉MuMADS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06 CSCD
摘要:通过筛选用采后0h和48h的香蕉果实构建的果实成熟的SSH(抑制差减杂交)文库,得到一条命名为MuMADS1长度为888bp的片段。通过互联网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香蕉MuMADS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理化性质预测、序列与结构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MuMADS1基因编码蛋白分子式为C1171H1879N351O367S7,属于亲水的不稳定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含有保守的MADS盒和半保守的K-box盒;二级结构主要是以α螺旋为主;具有多种磷酸化位点和核定位信号;同源性比较发现与许多植物的花器官决定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推测它们可能为同源基因,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
关键词: 香蕉MuMADS1基因 生物信息学


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克隆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摘要:根据抑制消减杂交(SSH)片段设计了两个特异性引物(GSP1和GSP2),并利用UniversalGenomeWalker技术,获得510bp的基因序列。blast比对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与玉米T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因子基因、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基因高度同源,可能为温敏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
关键词: 玉米 Genome Walker 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


水葫芦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热带农业科学 》 2006
摘要:水葫芦是一种全球性的有害水生杂草,危害极大,各遭受水葫芦危害的国家都在积极寻求高效防治水葫芦的新方法,目前,水葫芦的防治方法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综合防治,各防治方法都在不断地发展改进,本文将对其最新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海南省禾本科饲用植物资源及其营养评价
《草地学报 》 2006 CSCD
摘要:全面考察海南省及其周边岛屿的禾本科饲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其中海南省可供饲用的禾本科饲用植物104属270种,并对49个种的234份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甘蔗叶粉碎还田机械研究现状与分析
《农业机械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每年收获后遗弃在地的甘蔗叶、甘蔗梢约达19万t。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后续作业。近几年我国对甘蔗叶粉碎还田技术日渐重视,一些大学、研究院、农垦局、研究所以及农场和个人先后进行了甘蔗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的研究与试制,但都存在一些技术问题,限制了推广应用。因此,了解我国甘蔗叶粉碎还田机械的研究现状,对研究和促进我国甘蔗叶粉碎还田机械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台风“达维”为害海南腰果生产情况调查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摘要:2005年9月台风“达维”袭击海南省,是1973~1979年海南大面积种植腰果以来受到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台风灾害后调查表明,缺乏防护林带的成龄和幼龄腰果园,在10级以上台风和暴雨袭击下,腰果树严重倒伏、枝杆折断,叶片受损。12级以上台风和特大暴雨的袭击,腰果树受到的灾害则是毁灭性的。不合理的宽行密株(4m×14m)的腰果园抗风力最差,幼龄腰果树因根浅枝嫩,抗风力低于成龄树。为尽快恢复腰果植区灾后生产,提出了台风灾害后果园的抚管措施和防风减灾建议。


椰心叶甲蛹寄生蜂——椰心叶甲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昆虫学报 》 2006 CSTPCD
摘要: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brontispaeFerri埁re是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蛹的重要内寄生蜂,2004年从台湾引入到海南。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形态、行为、发育、存活、繁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雌蜂个体比雄蜂大,腹部明显可见产卵器。每头寄主蛹出蜂量平均为21.5头,其中雌蜂约占77.4%。椰心叶甲啮小蜂羽化不久即能交配,交配时间约为1~2min。椰心叶甲啮小蜂的产卵高峰期在交配后的24h内,且产卵量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蜂蜜、蔗糖、葡萄糖均能有效地延长其成虫的寿命,并能提高其怀卵量和寄生率,其中以取食蜂蜜的效果最好。该蜂发育、存活和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0℃~28℃,低于16℃或高于30℃对其存活不利。利用16℃、20℃、24℃、28℃、30℃下的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公式计算出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C)为9.6℃,有效积温(K)为324.9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