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立足科学发展观,制定热带作物发展规划
《热带农业科学 》 2006
摘要:根据我国“十一五”基本思路和主要发展目标,结合目前我国热带作物发展现状,提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规划制定热带作物发展规划工作,并始终贯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砖红壤区橡胶林地土壤硝化作用研究初报
《土壤通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尿素为氮源,采用土壤好气培养试验,研究了砖红壤区橡胶林短期内不同培肥方式下土壤硝化作用特征。结果表明,尿素加入胶园土壤后即迅速水解,加入橡胶树行间未经培肥区土壤(a)中4天水解99.0%,生成的铵态氮14天后开始较强的硝化作用,最大硝化率为46.2%,培养63天后NH4+-N含量仍保持在63.2 mg kg-1的较高水平;而尿素加入经有机无机肥培肥土壤(c)中1天水解99.8%,加入单用化肥培肥的土壤(b)中4天水解98.6%以上,水解生成的铵态氮培养至第4天即开始较强的硝化作用,14天基本硝化完全,最大硝化率都在99%以上,使得培肥区土壤中的无机氮主要以硝态氮形式存在。


7种番木瓜环斑病毒分离株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比较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摘要:采用RT-PCR技术对我国海南、云南、广西和广东等不同番木瓜生产区的7个番木瓜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PRSV-CP)进行克隆和鉴定分析。PRSV-CP编码区在864~873核苷酸之间,编码288~291氨基酸。对分离的7个PRSV-CP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比较结果表明大部分序列差异都处于N端,而各产区番木瓜PRSV-CP基因的3′端586~864bp区段,即278bpDNA片断的同源率最高,达到98.5%。这一同源序列的获得为利用植物基因工程培育广谱抗病性的番木瓜新品系奠定了基础。


超甜玉米营养元素规律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为探明超甜玉米各器官中氮、磷、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元素变化规律和累积量情况,采集不同生育期的玉米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甜玉米吸收各种养分的大小顺序为N>K>P>Ca>S>Mg。2、不同器官养分含量有差异,果实含氮、磷、镁、硫为各部位最高值;叶片钙含量最高;茎部钾含量最高。3、叶片磷、钾、镁含量与全株变化较为一致;茎中氮和钙含量与全株较为一致。4、甜玉米氮、钾、钙的比例随生长的不同而变化,成熟时N:P:K:Ca:Mg:S=1:0.11:0.90:0.09:0.05:0.06。


光照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养殖水池进行了光照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净化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处理系统对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高,几种污染物NO3-N、NO2-N、Amm-N、TP、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1.73%、57.74%、80.07%、49.87%、13.66%。该系统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养殖废水的处理,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系统出水水质稳定。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两种新SCCmec型别及其抗药性研究
《微生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本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的耐药性、流行病学分布状况及携带的葡萄球菌染色体mec盒(SCCmec)型别,用K-B琼脂扩散法、E-test和多位点PCR,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进行了SCCmec分型及耐药性测定。结果发现了两种新的SCCmec型别,新1型含Ⅱ型的mecA上游特异性位点B和位于mecA内的M位点以及Ⅲ型的下游位点F,缺乏Ⅱ型上游位点C和下游位点D、G;新2型含Ⅰ、Ⅱ型的上游特异性位点A、B和两个Ⅲ型的下游位点F、H,同样缺乏位点C、D、G,可能分别为原有Ⅱ型和Ⅰ、Ⅱ型与Ⅲ型的基因重组株;且携带有新SCCmec型别的MRSA菌株,其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及抗药性也与国外已报导的菌株不同,多分自门诊病人,且耐药性高,抗药谱广,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 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葡萄球菌染色体mec盒(SCCmec) 多位点PCR 分型


20个南瓜品种引种试种试验初报
《热带农业科学 》 2006
摘要:2001~2003年,对引进的20个南瓜品种在海南进行试种,筛选出7个适宜海南种植的南瓜品种,其中A01、A16和A15品质极佳,适合作为食用型南瓜品种;A13和A12可作为观赏兼食用型南瓜品种;B1和黑籽南瓜抗性强,可作为砧木。


海南耐荫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热带农业科学 》 2006
摘要:以植物耐荫性的定义和耐荫植物的特点为切入点,对海南耐荫植物资源进行分类汇总,重点论述海南耐荫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针对海南省实际情况提出开发和利用耐荫植物资源的对策。


不同药剂防治黄灯笼辣椒桃蚜的药效试验
《热带农业科学 》 2006
摘要:试验了10种不同浓度的农药防治黄灯笼辣椒桃蚜的效果。结果表明,25%蚜剑乳油(EC)、30%触击溃EC、90%快灵可溶性粉剂(WP)、1.8%阿维吡虫啉WP、5%阿达克WP、1.8%阿维菌素EC、40%乐斯本EC、3%啶虫咪EC、10%吡虫啉WP等药剂可有效防治黄灯笼辣椒桃蚜,且持效期长达10d以上,在实际生产中,可轮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