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耕层土壤积温与棉花生育关系研究初报
《土壤学报 》 1983
摘要:棉花的生长发育与其它作物一样,需要一个适宜的热量环境。这个环境状况影响或决定了棉株生理机能的活动和棉花的产量以及品质。对于热量的研究,以往多注意地上的空气温度,而较少重视土壤热量变化对作物产生


地温对棉花根系生长及地上部生育的影响
《中国棉花 》 1983
摘要:棉花正常的生育过程,是地上部光合作用和地下根群吸收养分、水分的有机统一过程。因此,研究不同类型品种的根系生长以及不同地温变化对棉根生长的影响,对筛选高产棉株,改进棉花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开始于1979年,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并进。选用中熟的晋棉4号,中早熟的鲁棉1号和早熟的中棉所10号品种。试验采用


春谷(粟)不同阶段生长中心的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1983
摘要:春谷的生长发育是由不同阶段组成的动态过程。研究不同阶段的生长特点,对探讨谷子生长发育规律,正确采取栽培措施,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方法试验是在两种不同栽培条件下进行的:①行距1.2尺,浇水2次(孕穗、抽穗),追肥2次(拔节时每亩施硝铵20斤、过磷酸钙30斤,抽穗前每亩施硝铵15斤),中耕4次(间苗、拔节、孕穗、抽穗),②行距1尺,


显性核不育基因在小麦轮回选择中的应用
《山西农业科学 》 1983
摘要: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轮回选择,不育株在群体中可以逐代接受外来花粉进行异交,能使种质广泛使用,亲本同时输入群体发生充分的基因重组,有利于连锁区段的破除,遗传变异的释放,持久基因库的创造。并能在人工选择作用下,使优良基因的频率不断提高,进而选出高水平的品种和复合种。


花生的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花生科技 》 1983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花生性状间相关及通径分析,为亲本选配、杂种后代选择以及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和方法 试验设在本所中等肥力轻壤土上,选用品种有花37、花32、花29、徐州68—4、锦交4号、杂417、狮油15、伏系1号、天府3号。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四次重复,六行区,小区面积为0.024亩。收


亚洲棉与陆地棉种间杂交及回交后代性状和育性的观察研究
《中国棉花 》 1983
摘要:棉属种间杂交对于创造新类型,扩大育种种质和棉花遗传等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多数研究者认为,用染色体数目多的棉种为母本,比较容易获得杂种,研究也较多,而用二倍体棉种为母本,四倍体棉种为父本杂交


25%辛硫磷微胶囊防治蛴螬效果好
《农药 》 1983
摘要:我所于1981-1982年,用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的25%辛硫磷微胶囊,进行了拌种防治蛴螬的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辛硫磷微胶囊药效高,在相同或降低一半的剂量下,防治效果均超过辛硫磷乳油和一六○五乳油;残效长,微胶囊残效期为70天,比辛硫磷乳油长14天,比一六○五乳油长49天;成本低,用微胶囊比用辛硫磷拌种成本可降低30%。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棉花茸毛与棉毒素对抗蚜关系的研究
《中国棉花 》 1983
摘要:棉花茸毛的多少与棉毒素含量的高低,对棉花抗虫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曾对茸毛性状的遗传,茸毛与抗蚜的关系,棉花品种的抗蚜性等进行了研究。为了探索选育棉花抗蚜品种的可能性,我们以80—72(70—449变异类型)品系为研究对象,以鲁棉1号为对照,并以岱16为参考对照,进行棉


地膜覆盖棉田间套西瓜
《山西农业科学 》 1983
摘要:1982年我们进行了棉田地膜覆盖与西瓜间套的试验,收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一、试验方法 1.试验田及管理措施。面积3亩,垆土,高水肥。前茬甜菜、白菜。底肥每亩撒施农家肥5,000斤,棉花窄行间集中施大粪干600斤、磷肥170斤。5月13日西瓜每亩窝追复合肥26.3斤,5月20日在棉花株间窝追复合肥8斤、硝铵7.5斤,7月7日在棉花窄行两边深犁4寸,亩追尿素26斤,用犁开沟培土。冬灌底墒水1次,棉花与西瓜共生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