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谷子追施氮肥时期的研究
《土壤肥料 》 1984
摘要:通过幼穗发育不同阶段施氮的效果比较,发现数量不多的氮肥,于小穗分化到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初期追施,效益最高。而瘠薄旱地或高寒地带或早熟品种或氮肥较多时,则要提前些。分期追氮,薄地谷田以拔节始期多施、孕穗期少追为佳:肥地则前少、后多,且不宜过量,可得较好肥效,促使谷子稳产高产。


晋南棉区棉蚜六月份下降原因的探讨
《昆虫知识 》 1984
摘要:自1977年以来,我们在运城六县七点连续六年系统研究棉蚜田间消长,结果证明,5月上、中旬处于上升阶段,常形成苗蚜高峰,5月20—25日后常急剧下降,整个6月份长期保持低数量水平,详如图1。这和五十年代在北京、


大豆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大豆科学 》 1984
摘要:通过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大豆品种8个数量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复相关系数为0.7155,决定系数为0.512。其中百粒重、株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剐为0.5238~(**)和0.4410~(**)。株粒数、株荚数与产量呈弱的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351~*与0.2347~*。株荚数对产量的作用是通过株粒数而表现的,本身对产量的通径系数为P_(y14)=0.1472,直接作用很小。株高在90厘米以内与产量呈正相关,在100厘米以内呈不明显的正相关,从全部供试材料(株高50~180厘米)看,株高与产量呈负相关。结荚高度与产量呈不明显的负相关。分枝数与产量呈不明显的正相关。


光周期和温度对亚洲玉米螟滞育形成的影响
《昆虫学报 》 1984
摘要:短光照是引起玉米螟滞育的信息,处在北纬35°—36°,东经112°—113°的山西沁水玉米螟种群,在太原控制温度25℃,人工饲料饲养下测定,其临界界光周期为14小时30分钟。当光照少于此临界期,诱发滞育;而多于此临界期,则回避滞育。对于玉米螟幼虫任一单独龄期给予短光照处理,不能或几乎不能引起滞育;而相邻虫龄连续接受短光照处理,则可导致滞育。连续接受短光照处理的时间愈长,滞育率也愈高。幼虫对光照刺激反应的敏感期为自孵化后至5龄末进入滞育前的整个阶段,而非仅为3—4龄。高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短光照诱发滞育的作用;低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长光照回避滞育的作用。以长光照累代处理人工饲料饲养的亚洲玉米螟至三,四十代以上、如经短光照处理则照常发生滞育,其滞育特性仍未改变。


玉米品种资源对玉米矮花叶病抗病性鉴定
《作物品种资源 》 1984
摘要:玉米矮花叶病(Maize Dwarf Mosaic virus)是重要的禾谷类作物病毒病害之一。对于该病的防治,主要是利用抗病品种。为了寻找抗病品种及抗源,我们于1980—1983年进行了玉米品种资源抗玉米矮花叶病的鉴定。四年来的鉴定结果如下:


县级农业区划区域划分的数学方法
《农业区划 》 1984
摘要:电算技术的发展,为克服传统区域划分方法的某些不足,提供了有力工具。本文应用多元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探求县级农业区划区域划分的数学方法。从而提高农业区划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实用性。 在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的研究领域中,经常面临着大量的分类问题,并集中反映在综合农业区划工作中。由于所研究对象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很多传统的方法,单靠定性描述和少数定量指标进行分类划区,往往不能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的差别和多因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因而带有不同程度的主观随意性,分类方案因人而异,区划界线各搞一套,缺乏比较统一的认识和方法,所以给区划成果的应用和推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区划的研究向客观化、定量化方面深入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可以使更多的信息在区划研究中发挥其有效的作用,从而提高区划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实用性。 本文以离石县为例,应用数学方法及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县级农业区划方法的研究,仅仅是一次尝试,不妥之处请指正。


向日葵生长发育特性的观察
《中国油料 》 1984
摘要:了解向日葵生长发育特性及进程,对于育种和制定栽培技术都有应用价值。前人对于向日葵的生育特性早有研究和报道,唯感不够系统和丰富,有的是引用国外资料而与本地实际观察结果有出入,难以应用。因此我们于1983—1984年进行了此项研究,现将初步资料介绍如下,供商榷。 研究内容包括:向日葵苗期根系生长;成长中植株生育动态;开花结实习性;子实中油分的积累。


我国北方乳品业开发的前景
《农业经济问题 》 1984
摘要:解决城市牛奶供应紧张问题,单靠发展城市郊区奶牛业是不够的,还需要开辟新的途径。为此,我们调查了山西省山阴、忻州等县(市)奶牛业发展的情况,从中认识到在我国北方广大农村具有发展乳品的巨大潜力。只要方针对头,措施得力,完全可以在广大农村建立巩固的奶源基地。这不仅对解决目前城市牛奶供应紧张问题,而且对改善我国人民食物构成,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使农民尽快地富裕起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们调查研究的几个问题,提出来和有关同志商榷。


黑光灯下粟灰螟的迅速识别
《植物保护 》 1984
摘要:粟灰螟Chilo infnscafellus(Snelle-n)又名二点螟,由于蛾体较小,黑光灯诱测在毒瓶里经过一晚上后,主要特征(前翅中央的一个小黑点)往往消失。使测报人员很难确认。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在原有形态特征描述的基础上,补充以下方法供大家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