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南极磷虾粉水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以磷虾粉样品的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为基础,研究了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磷虾粉原始样品与磷虾粉混合样品中水分、脂肪和蛋白含量近红外定标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磷虾粉近红外图谱最佳预处理方式为:标准正态变换预处理+一阶导数+Norris导数滤波;以磷虾粉混合样品构建的近红外模型较磷虾粉原始样品构建的模型在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外部验证残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external prediction,RMSEP)(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external prediction,RMSEP)和外部验证用样品真实值的标准差与RMSEP的比值(the ratio of the RMSEP to standard deviation of reference data in the prediction,RPDEV)等参数有所提升;经预处理后,定标模型的建模相关系数、交互验证相关系数和外部验证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external validation,REV)三类相关系数除脂肪的REV为0.9058,其余均在0.94以上,RPD均大于2.5,证明磷虾粉近红外定标模型对3个成分均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该研究可为实现南极磷虾粉品质指标的船载近红外快速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磷虾粉;傅里叶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对玉足海参浮游幼体生长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幼体繁育的成活率,为热带海参野生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探讨了盐度对玉足海参浮游幼体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影响。观察记录了21 d内不同盐度下玉足海参浮游幼体的生长与发育情况,通过测定分析了盐度对其体长、胃宽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足海参耳状幼体阶段,33和36盐度组海参幼体的体长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24和27盐度组间、33和36盐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0盐度组幼体胃宽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24、33和36盐度组,P<0.05);而盐度为27~30时,玉足海参幼体胃的发育和成活率最佳;盐度为27~30时,玉足海参大耳幼体球状体结构发育更加强壮、突出,其整体形态更加强健、清晰;因此,玉足海参浮游幼体发育最适盐度为27~30。

关键词: 玉足海参幼体 盐度 特定生长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箭起飞段的激光主动融合轨迹测量技术

光子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时测量火箭垂直起飞段轨迹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融合轨迹测量技术,将两台激光雷达分别安装于二维精密转台构成融合测量系统,在火箭发射前,两台激光雷达同时扫描火箭中上部目标区域,采用激光点云数据修正、火箭目标区域轨迹初值解算和两台轨迹数据融合处理算法,计算并分析得到激光雷达静态与动态轨迹测量精度分别为0.023 5 m和0.036 6 m。在火箭垂直起飞过程中,二维精密转台实时接收火箭目标区域的轨迹数据,根据火箭位置信息引导激光雷达高精度跟踪扫描火箭起飞全过程,实现了火箭垂直起飞段实时高精度的轨迹测量与数据输出。基于激光雷达的火箭起飞段融合轨迹测量技术有效提高了火箭轨迹数据的测量精度和测量可靠性,保证了火箭发射安全。

关键词: 激光雷达 轨迹测量 激光点云数据 融合数据处理 动态测量精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中部日本鲭繁殖群体年龄与生长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21年3-4月在东海中部采集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繁殖群体样本,通过耳石轮纹判读、生长逆算和生长方程拟合分析了其群体结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日本鲭繁殖群体中雌雄个体之间的叉长和体重关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376,P=0.54>0.05);雌雄合计的年龄结构为1~7龄,优势年龄组为1~2龄,占比73.63%;3龄及3龄以下,雌性数量多于雄性;3龄以上,雌雄数量基本相当,但雌性缺少高龄个体.叉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0.8837×10-6FL3.47.线性函数关系是叉长和耳石半径关系的最优解,其关系式为FL=184.09R-112.73.利用4种模型逆算出的叉长和年龄数据来拟合von Bertalanffy、Gompertz和Logistic等3种生长方程并进行比较,其中用Dahl-Lea模型逆算的von Bertalanffy方程的AIC值和BIC值均最小,因此选择其作为最佳生长方程,得到的von Bertalanffy叉长生长方程为FLt=427.18[1-e-0.23(t+2.5)];体重生长方程为Wt=1187.20[1-e(423(t+2 5)]3.47.经过二阶求导,得到拐点年龄为2.91龄,对应的拐点体重和叉长分别为365.03 g,304.09 mm,可以作为今后制定日本鲭开捕规格的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 日本鲭 繁殖群体 耳石 逆算模型 生长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氢青蒿素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效应

水生生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为试验对象,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 DHA)以终浓度为0(对照组)、40、80、160和320μmol/L分别加入到嗜热四膜虫细胞培养液中,探讨双氢青蒿素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作用。采用CCK-8法检测嗜热四膜虫细胞增殖,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及运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细胞内抗氧化还原酶活力和线粒体酶活力。结果表明, DHA显著抑制嗜热四膜虫增殖(P<0.05),在一定暴露时间内增殖活力和浓度呈负相关。双氢青蒿素作用嗜热四膜虫48h后各暴露组细胞皱缩变圆,对照组细胞呈椭圆状。其中在160和320μmol/L DHA暴露下,嗜热四膜虫在培养基中的活动减弱,细胞核出现固缩和浓染等特征,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0.05)。随着DHA浓度增加,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先增强后下降。线粒体内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双氢青蒿素对嗜热四膜虫具有毒性作用,抗氧化酶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双氢青蒿素暴露导致的氧化损伤。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可能是双氢青蒿素对嗜热四膜虫产生毒性效应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细胞形态 线粒体损伤 氧化应激 毒性效应 嗜热四膜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扇贝杂交和自交子一代生长性状的比较

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为材料,建立4个试验组合:虾夷扇贝♀×栉孔扇贝♂(正交组合)、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反交组合)、虾夷扇贝♀×虾夷扇贝♂(虾夷扇贝自交组合)、栉孔扇贝♀×栉孔扇贝♂(栉孔扇贝自交组合),分析各试验组合受精率、孵化率、幼虫生长及存活、附着变态率、海区保苗率以及养成阶段生长与存活等性状.试验结果显示:4个组合的受精率、孵化率分别在97%、89%以上,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幼虫期,反交组合的日平均增长量、眼点幼虫规格较栉孔扇贝自交组合分别提高9.03%、3.74%,正交组合的日平均增长量、眼点幼虫规格较虾夷扇贝自交组合分别提高5.02%、4.32%,组合间的幼虫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4个组合的附着变态率差异不显著(P>0.05),正交组合的海区保苗率较虾夷扇贝自交组合提高5.13个百分点;在养成期,反交组合的生长速度、月增长量较栉孔扇贝自交组合分别提高7.41%、7.45%,正交组合的生长速度、月增长量较虾夷扇贝自交组合分别提高17.37%、17.36%,反交、正交组合的存活率较栉孔扇贝自交、虾夷扇贝自交组合分别提高5.85、18.41个百分点.综合比较,杂交组合较自交组合在生长和存活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且正交组合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适于大规模产业化推广.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栉孔扇贝 杂交 生长 存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陕哲罗鲑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效果分析

水产学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测定了3月龄体质量(12.82±2.28)g、体长(10.22±0.73)cm川陕哲罗鲑体质量(Y)和体宽(X1)、眼间距(X2)、口裂宽(X3)、全长(X4)、体长(X5)、体高(X6)、吻长(X7)、头长(X8)、眼径(X9)、眼后头长(X10)、口裂长(X11)、尾柄长(X12)及尾柄高(X13)共13个形态性状,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筛选出影响其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川陕哲罗鲑体质量的变异范围最大,变异系数为17.78%,高于13个形态性状;除口裂长外,其余12个形态性状均与体质量呈显著相关性(P<0.05)。通径分析筛选表明:影响川陕哲罗鲑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为口裂宽、体宽、体高和尾柄长,其对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达0.969。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拟合出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回归方程为:Y=-14.110+8.190X1+18.345X3+1.630X6+2.290X12。本研究筛选出了决定3月龄川陕哲罗鲑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为川陕哲罗鲑苗种培育中分池技术的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丰富了川陕哲罗鲑保护生物学数据。

关键词: 川陕哲罗鲑 形态性状 体质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F值南极磷虾小分子肽的制备优化及其对HepG2细胞影响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实验以脱脂南极磷虾粉为原料,首先通过单因素(料液比、加酶量、温度、时间)和正交试验优化双酶酶解工艺条件,并采用超滤、活性炭脱芳手段制备南极磷虾高F值小分子肽(Antarctic krill peptides with high-Fis-cher ratio,HF-AKP),然后采用CCK-8法观察HF-AKP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情况的影响,最后,通过流式细胞计数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HepG2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碱性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料液比1:17.5(g:mL),加酶量5.0%(质量分数),温度55℃,酶解6 h;复合风味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4.0%,酶解3 h.经双酶酶解的脱脂南极磷虾酶解液的水解度为(17.4±0.2)%,得到F值为2.4±0.2的小分子肽(Antarctic krill peptides,AKP,<5 kDa),再经活性炭脱芳处理得到F值为87.2±0.7的HF-AKP.HF-AKP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正向依赖性;此外,HF-AKP可使HepG2细胞生长阻滞于G0/G1期;其凋亡机制可能与Bax/Bcl-2蛋白表达比值增加,以及人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蛋白表达减少有关,推测HF-AKP可能有一定抗肿瘤功效.

关键词: 脱脂南极磷虾粉 双酶水解 高F值小分子肽 HepG2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养殖池塘溶解氧适宜性评价

淡水渔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关于大口黑鲈养殖池塘溶解氧适宜性的评价系统,为普通养殖户提供更为科学的池塘溶解氧管理和调节指导,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面向大口黑鲈养殖池塘溶解氧浓度的适宜性分级及其分值,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荟萃分析,确定了不同适宜度等级的评价基准和评分方法.大口黑鲈池塘溶解氧适宜度等级及相应浓度范围确定为:最适期≥8.20 mg/L,正常期8.20~5.50 mg/L,影响期5.50~1.20 mg/L,危险期1.20~0.80 mg/L以及死亡期<0.80 mg/L.

关键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养殖池塘 溶解氧 适宜性评价 评价基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氏拟乌贼纳精囊超显微结构

渔业科学进展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对莱氏拟乌贼(Sepioteuthis lessoniana)纳精囊进行超显微结构分析,并通过扫描电镜和投射电镜技术观察纳精囊中精子的形态构造.结果显示,莱氏拟乌贼口膜具有1个椭圆形的纳精囊,呈乳白色,交配后雌体的口膜内侧散布大量精子囊.纳精囊由囊壁组织、中心管腔和储精小囊组成,储精小囊数量较多,少数呈圆形或椭圆形,2个或多个储精小囊形成中心管腔,二者的囊腔中均分布大量精子.储精小囊和中心管腔由上皮细胞组成,细胞间排列紧密,其细胞核较大,细胞质中含有多种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囊泡等;中心管腔中精子大多排列紧密有序,精子头部朝向纤毛,鞭毛位于囊腔中间.莱氏拟乌贼的精子头部细长,由圆屋顶形的顶体和细长圆柱形的精核组成,线粒体距位于精核后端,尾部为细长鞭毛.研究表明,莱氏拟乌贼纳精囊具有储存精子的功能.其中,储精小囊的上皮细胞具备一定分泌功能,其分泌物质能吸引精子进入纳精囊.

关键词: 莱氏拟乌贼 纳精囊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