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渠田、沟壠、大窝耕作栽培法
《中国农业科学 》 1965
摘要:玉米渠田、沟壠、大窝耕作栽培法,是山西晋东南区农民在实现玉米稳产高产栽培中,对玉米耕作制度的一个改革。 晋东南是一个地少人多,玉米播种面积大,单产在300斤以上的地区。1956年长治县六家大队农民技术员王水旺创造了渠田种


长期蹲点 搞好样板是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正确道路
《中国农业科学 》 1965
摘要:1964年我所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和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特别是与专县技术推广站合作,以晋南小麦“十杆旗”为主要基点,搞了40,987亩小麦样板田,其特点有四:第一,是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基点生产大队到一个公社、几个公社、一个县、几个


旱地棉花踩种经验调查研究初报
《中国农业科学 》 1965
摘要:山西省汾阳县孝义下吐京和汾阳三泉两个生产大队,地处边山丘陵,旱地棉花历年来能获得全苗高产,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抗旱播种保苗经验,特别是他们所创造的独特的抗旱播种技术——踩种。从而取得了对付春旱,一次播种,确保全苗的成就。1964年踩种法在生产上应用已达12万


杂种高粱利用的几个问题
《山西农业科学 》 1965
摘要:杂种高粱是用一种雄蕊发育不完全没有生殖能力的高粱和普通的高粱杂交而成的。它具有较强的抗旱、抗涝、抗盐碱等能力,在贫瘠、低洼、含盐量达0.25—0.3%的盐碱地上能正常的出苗生长,并能大面积大幅度增产。


关于抓高产卡低产保证棉花全面增产的几点意见
《山西农业科学 》 1964
摘要:1963年我省的棉花生产,由于各级党政的领导和广大社员的努力,终于战胜了多种自然災害的袭击,获得了较好的收成。棉花单产已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总产比上年增产五成左右。特别是,在不少地区以先进生产单位为核心,开展了“一带二”的学、赶、


磷肥对旱地棉花增产作用研究初报
《土壤通报 》 1964
摘要:旱地棉田施用磷肥一般来说是不受群众欢迎的,其原因是他们认为磷肥对旱地棉花增产作用不大,但是在生产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地区施磷肥对棉花增产有比较显著的作用.因此,有的农民对磷肥还是比较欢迎.从我所多年来对磷肥研究的结果看来,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关键在于磷肥施用是否与氮肥配合,是否与有机肥料特别是马粪配合,施用时期和方法是否合适.在这里我们结合1962年旱地棉田施磷肥试验结果整理出来,作为当前生产上施肥的参考.


谷子吸收氮、磷养分状况的研究
《土壤通报 》 1964
摘要:研究是结合谷子经济施肥技术试验进行的.土壤肥力中等,每亩施用农家肥3000斤.试验地经多次耙匀后,于5月16日用小播种机单行播种,行距33.3厘米,供拭品种为当地大量推广的长农一号.5月22日全苗,6月11日(六叶期)间苗,株距8.3匣米,亩留苗24,000株,株距力求一致.6月14日、6月28日、7月26日各中耕一次,并适当培土.收获时亩产谷子


徐州209在晋南棉区的表现
《中国农业科学 》 1964
摘要:徐州209品种是1956年引入山西省,连年表现早熟增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预计将来可能代替晋南区的斯字棉。1962年种植面积已达15万多亩,占全区棉田总面积的5.83%。现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运城棉花研究所3年来的试验结果和各地生产鉴定报告于后。


吴吉昌“棉花芽苗移栽”经验的初步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64
摘要:“棉花芽苗移栽”方法就是利用棉花小苗移栽的一种方法。经过三年来在晋南地区广大棉田生产实践上证明,这种移苗方法,简便易行,使用工具简单,用工用水少,成活率高,一般成活率在80%以上,最高的可达100%。这一创造对于解决棉田缺苗断壠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这种方法还可应用在育种工作上,通过砂床育苗后,进行芽苗移


“芽苗移栽”在棉花加速繁殖上应用的初步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64
摘要:吴吉昌同志芽苗移栽方法具有为“一粒籽出一棵苗,一棵苗保一株棉花”的目标而奋斗的可能性,我们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加以设计研究,应用于棉花加速繁殖上。 一 研究方法 首先考虑是移栽棉苗的生育期要不晚于点播,最好是比点播棉苗提早,因此,我们采用了提早集中育苗的办法,来弥补移苗后的缓苗期。其次作为较理想的移栽用苗,要求苗上的侧根损伤少;主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