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谷子施用氮素种肥的效果

土壤通报 1966

摘要:为了寻找低产区谷子增产途径和经济利用化肥,根据一般禾谷类营养临界期多数在发芽后10—20天的特点,从1963年起,我们开始进行谷子氮素种肥的研究。两年来,在旱薄地上试验结果,以亩施农家肥3000斤为基础,谷子施用1斤/亩氮素作种肥(即硫铵5斤/亩或硝铵3斤/亩),可增产8.1—12.6%,两年平均为10.4%,达到显著标准。每斤硫铵可增收谷子4.44斤,每斤硝铵种肥可增产8.3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年分值得注意的棉花红叶枯病

植物保护 1966

摘要:根据气象预报,华北地区今年天气仍会出现干旱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棉花红叶病有可能大量发生,本文提供的资料,值得各地参考,注意提早预防,可以减轻此病为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南盐碱地棉花保苗增产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 1966

摘要:晋南地区盐碱地棉花面积占山西省棉花总面积的5%。盐碱地植棉,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苗期不易全苗保苗。晋南地区土壤盐分含量随水分变化而变化,可分为寒冬早春土壤盐分稳定期、春旱返盐期、6月高温积盐高峰期、夏末秋初脱盐期、秋末冬初返盐期。 根据盐碱地盐分变化特点和棉花的生长规律来探讨盐碱地棉花栽培技术措施,特别是保留全苗问题,对棉花增产具有现实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南棉苗黑斑病发生规律和石灰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 1966

摘要:晋南地区棉苗黑斑病在1963年至1964年大流行,由于来势猛,发展快,死苗集中,造成了严重的缺苗现象,直接影响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为此,我所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初步探明了棉苗期病菌和棉苗营养的动态,明确了棉田地面撒施石灰是简便、有效、安全的防治措施。 一、初侵染来源:在调查中,清楚地看到病情轻重与茬口有关,新茬轻,老茬重。黑斑病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变化规律试验和初报》一文与陆申年等同志商榷

土壤通报 1966

摘要:1963年第5期土壤通报刊登了陆申年等同志《对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变化规律试验初报一文的几点意见》一文,该文对山西省运城农业专科学校在1961年第6期土壤通报上发表的《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变化规律试验初报》。(以下简称原文)一文提出不同的看法。这篇文章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但是我们对文中的某些问题仍然有不同的见解,特再提出商榷,请批评和指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谈旱地棉花稳产高产技术经验考察初报

作物学报 1965

摘要:山西省曲沃县杨谈大队,自1961年以来,全队棉田单位面积皮棉产量,一直稳定在100斤以上,最高会达到138斤。1964年灾害较重,全队棉田,平均亩产皮棉仍达110.3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萎病菌在棉株体内扩展的观察

植物保护 1965

摘要:为了探明黄萎病菌在棉株体内扩展情况,于1963年6月至9月进行了田间病株系统调查、组织解剖和分离培养,还对发病时期与病害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初步取得以下结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晉南区小麦良种推广应用的几点商榷

山西农业科学 1965

摘要:一、晉南区小麦良种的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矛盾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晋南区广大群众和科学研究人员,实行专业研究和群选群育相结合的办法,近年来已成功地培育和引进了一批诸如晋南10号、11号、12号、108、305陕农9号、12号、17号,石庄54、52,内乡36,欧柔,阿夫,西北2200、2009等抗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长江中下游水稻日照温度农业气候指标的初步研究”一文的意见

气象学报 1965

摘要:气象学报33卷第4期上兰鸿第等发表的“长江中下游水稻日照温度农业气候指标的初步研究”一文(以下简称原文),有其成功的一面。这里,不准备作全面评价,仅提出几个问题简单地讨论一下。 1.在日照长度与发育速度之关系的研究中,作者利用了可照时数。这样做,不够妥当。可照时数,很显然,仅属“可能”,并非“实际”。当然,并不是只有“晴天日照”才对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庄大队五百亩谷子获得连年高产

中国农业科学 1965

摘要:山西省壶关县晋庄大队500亩地谷子,1963年平均亩产502.8斤,1964年亩产达591斤,最高的4.8亩,亩产达886.6斤。 1964年所里派我到这个大队蹲点,系统地学习和总结他们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