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晋南地区麦茎叶(虫甲)的发生与防治
《昆虫知识 》 1976
摘要:麦茎叶(虫甲)(Apophylia thalassina Fald.)是晋南为害小麦的重要虫害之一。山、川、水、旱地均有发生,尤以河津、秸山、闻喜、夏县、曲沃、临汾、洪洞和东山的安泽、西山的大宁等地受害较重。一般被害茎率为15—25%,受害较重的达30—50%,严重的可达70—80%,甚或毁种,它是阻碍局部地区小麦产量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生活史 麦茎叶(虫甲)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于


晋中地区枣粘虫的发生及防治
《昆虫知识 》 1966
摘要:枣粘虫(Cerostoma sasakii Mats.)在我国北方果区河北、山西均有发生。近年来,在晋中地区发生普遍,尤以榆次、太谷、祁县、平遥、清徐、交城、文水、中阳、离石、临县等地为害更重。自1963年来,因枣粘虫的猖獗为害,致使红枣产量急骤下降,因此群众迫切要求防治。


谷子施用氮素种肥的效果
《土壤通报 》 1966
摘要:为了寻找低产区谷子增产途径和经济利用化肥,根据一般禾谷类营养临界期多数在发芽后10—20天的特点,从1963年起,我们开始进行谷子氮素种肥的研究。两年来,在旱薄地上试验结果,以亩施农家肥3000斤为基础,谷子施用1斤/亩氮素作种肥(即硫铵5斤/亩或硝铵3斤/亩),可增产8.1—12.6%,两年平均为10.4%,达到显著标准。每斤硫铵可增收谷子4.44斤,每斤硝铵种肥可增产8.3斤。


干旱年分值得注意的棉花红叶枯病
《植物保护 》 1966
摘要:根据气象预报,华北地区今年天气仍会出现干旱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棉花红叶病有可能大量发生,本文提供的资料,值得各地参考,注意提早预防,可以减轻此病为害。


晋南盐碱地棉花保苗增产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 》 1966
摘要:晋南地区盐碱地棉花面积占山西省棉花总面积的5%。盐碱地植棉,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苗期不易全苗保苗。晋南地区土壤盐分含量随水分变化而变化,可分为寒冬早春土壤盐分稳定期、春旱返盐期、6月高温积盐高峰期、夏末秋初脱盐期、秋末冬初返盐期。 根据盐碱地盐分变化特点和棉花的生长规律来探讨盐碱地棉花栽培技术措施,特别是保留全苗问题,对棉花增产具有现实意义.


晋南棉苗黑斑病发生规律和石灰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 》 1966
摘要:晋南地区棉苗黑斑病在1963年至1964年大流行,由于来势猛,发展快,死苗集中,造成了严重的缺苗现象,直接影响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为此,我所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初步探明了棉苗期病菌和棉苗营养的动态,明确了棉田地面撒施石灰是简便、有效、安全的防治措施。 一、初侵染来源:在调查中,清楚地看到病情轻重与茬口有关,新茬轻,老茬重。黑斑病菌


关于《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变化规律试验和初报》一文与陆申年等同志商榷
《土壤通报 》 1966
摘要:1963年第5期土壤通报刊登了陆申年等同志《对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变化规律试验初报一文的几点意见》一文,该文对山西省运城农业专科学校在1961年第6期土壤通报上发表的《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变化规律试验初报》。(以下简称原文)一文提出不同的看法。这篇文章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但是我们对文中的某些问题仍然有不同的见解,特再提出商榷,请批评和指正。


杨谈旱地棉花稳产高产技术经验考察初报
《作物学报 》 1965
摘要:山西省曲沃县杨谈大队,自1961年以来,全队棉田单位面积皮棉产量,一直稳定在100斤以上,最高会达到138斤。1964年灾害较重,全队棉田,平均亩产皮棉仍达110.3斤。


黄萎病菌在棉株体内扩展的观察
《植物保护 》 1965
摘要:为了探明黄萎病菌在棉株体内扩展情况,于1963年6月至9月进行了田间病株系统调查、组织解剖和分离培养,还对发病时期与病害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初步取得以下结果。


对晉南区小麦良种推广应用的几点商榷
《山西农业科学 》 1965
摘要:一、晉南区小麦良种的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矛盾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晋南区广大群众和科学研究人员,实行专业研究和群选群育相结合的办法,近年来已成功地培育和引进了一批诸如晋南10号、11号、12号、108、305陕农9号、12号、17号,石庄54、52,内乡36,欧柔,阿夫,西北2200、2009等抗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