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品种棉田烟粉虱成虫种群动态及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长江下游的江苏沿江棉区,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对鲁棉研15号(Bt棉)、中棉所29号(Bt棉)和苏棉9号(常规棉)棉田烟粉虱成虫种群动态与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Bt棉田烟粉虱成虫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常规棉田,鲁棉研15号最高(58.4头/百叶),中棉所29号次之(39.3头/百叶),苏棉9号最低(29.4头/百叶);3种棉花植株上烟粉虱成虫种群消长的时序动态一致,7月中旬始见成虫,8月中下旬出现全年最高峰,10月下旬逐渐消失;烟粉虱成虫数量在3个品种棉花不同叶层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据此,提出了棉田烟粉虱施药防治技术。


模拟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黄瓜幼苗,研究模拟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增大,黄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增加趋势,活性氧(H2O2,O.2-)的含量明显积累,叶片中丙二醛(MDA)、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表明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膜质过氧化损伤严重;叶片中SOD同工酶活性未发生明显变化,根系中SOD同工酶活性有明显变化,而叶片和根系中POD同工酶活性却明显增强。
关键词: 黄瓜 PEG6000 模拟干旱胁迫 生长 生理特性


大棚莴笋—西瓜—丝瓜一年三茬高效栽培
《中国蔬菜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众兴镇五堆村、三庄乡邵道村土壤耕层深厚,便于农事操作,适宜蔬菜种植,大面积种植蔬菜已有30多年。2000年以来,大棚莴笋—西瓜—丝瓜一年三收的茬口安排成为这两村蔬菜生产的主要模式,2008年莴笋—西瓜—丝瓜栽培模式生产面积达到200hm2,占这两村蔬菜种植面积的90%。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抗倒伏性状的QTL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和SRAP标记技术,以甘蓝型油菜浙平1号(抗倒)×04Pb11(易倒)F2共189株作为作图群体,获得了包含24个SSR标记和137个SRAP标记的连锁遗传图谱,分布于19个连锁群,图谱总长2154.0 cM,标记间平均图距13.5 cM。并进一步利用该图谱定位了控制甘蓝型油菜抗倒伏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获得了3个与RPPP(单株抗压力)相关的QTLs,命名为qLR2、qLR18-1和qLR18-2,其中qLR2位于LG2连锁群上,在标记m3 e20和m2 e20之间,LOD值为4.14,加性效应2.69,显性效应-3.28,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2.38%;qLR18-1位于LG18连锁群上,在标记m6 e7 a和m6 e5之间,LOD值为3.08,加性效应-1.92,显性效应1.58,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88%;qLR18-2位于LG18连锁群上,在标记m3 e56和m6 e45 a之间,LOD值为3.51,加性效应0.19,显性效应2.83,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3.52%。qLR18-1和qLR18-2在LG18连锁群仅相距16.2 cM。


长江流域近55年水稻花期高温热害初探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花期高温热害是长江流域农作物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该研究采用江苏省南京市农业气象观测站近55年(1951~2005年)的气温观测数据,利用气温距平法与时距扩大法分析水稻花期高温热害期间(7~8月)的月平均气温距平、月最高气温距平、一般高温危害天气发生频次、严重高温危害天气发生频次以及连续3 d和5 d高温天气发生的时段。结果表明:近55年来,长江流域的7月和8月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距平具有一定规律性,20世纪70年代之前与90年代之后高温年居多;70年代至90年代之间低温年居多,且55年来导致水稻花期高温危害的天气经常发生,一般高温危害天气发生的频次明显高于严重高温危害天气,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两种危害天气有整体增加趋势;高温危害天气主要集中发生在每年的7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其中7月下旬发生频次超过70%。该研究结果为农业生产上通过调整水稻播期以避开花期高温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