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宁夏枸杞耐盐性与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2 CSCD
摘要:通过控制盆栽土壤盐分与田间不同土壤盐度试验研究了宁夏淡灰钙土地区枸杞的耐盐性特征,土壤盐分对宁夏枸杞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并分析了枸杞的耐盐指标与生理生化反应变化。


牛心朴子须根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02 CSCD
摘要:从采自宁夏的萝摩科鹅绒藤属植物牛心朴子 (CynanchumkomaroviiAl.Iljinski.)须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十个非C2 1 甾体类化合物 :β D 呋喃果糖基 (2→ 1) α D [6 O 芥子酰基 ] 吡喃葡萄糖甙 (1) ,β D (3 O 芥子酰基 ) 呋喃果糖基 (2→ 1) α D [6 O 芥子酰基 ] 吡喃葡萄糖甙 (2 ) ,[6 O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6 )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2 双氧 (4 羟基 3,5 二甲氧基肉桂酰 ) (3) ,7 脱甲氧基娃儿藤碱 (4) ,9 羟基 芳樟醇 3 O β D 吡喃木糖基 (1→ 6 ) β D 吡喃葡萄糖甙 (5 ) ,(2E ,6R) 2 ,6 二甲基 2 ,7 辛二烯 1,6 二醇 (6 ) ,[(+) 丁香素 ](7) ,4′ O demethylepiyangambin(8) ,4′ 羟基 2′ 甲氧基苯乙酮 (9) ,(2S ,3S ,4R ,12E) N [2′ (R) 羟基二十二碳烷基 ] 1,3,4 三羟基 2 酰胺 二十碳烷基 12 烯 (10 )。除化合物 4和 9外 ,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同基因型小麦幼苗抗旱抗盐性比较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02 CSCD
摘要:利用等渗的 Na Cl和 PEG处理 8种不同基因型小麦进化材料 ,在处理的 3d,6d,9d分别采样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胁迫敏感指数、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无机离子 Na+、K+含量及荧光参数 Fv/m生理指标等。结果表明 :在相同渗透势胁迫下 ,Na Cl胁迫引起的小麦叶片荧光参数 Fv/m的下降 ,胁迫敏感指数 ,脯氨酸、可溶性糖、Na+含量的增加均大于 PEG胁迫引起的变化 ,而叶片相对含水量和 K+含量的下降却小于 PEG胁迫下的变化。含有 DD染色体组的 2 n小麦较含有 BB和 AA的 2 n小麦有较强的抗旱抗盐性 ,且由它与 4n小麦( AABB)杂交合成的 6n小麦 ( AABBDD)较 2 n和 4n小麦有较强的抗旱抗盐性 ,说明 DD染色体组上具有控制小麦抗旱和抗盐的有效基因。


水分和盐分胁迫下春小麦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比较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不同浓度 Na Cl和 PEG处理 3种不同基因型春小麦幼苗 ,在处理的第 7天采样测定叶片组织含水量、胁迫伤害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及无机离子 Na+、K+含量。结果表明 ,在等渗条件下 ,Na Cl胁迫引起的小麦叶片组织含水量的下降、胁迫伤害率的增大及叶片和根部的脯氨酸、可溶性糖、Na+、K+含量的增加 ,均大于PEG胁迫引起的变化。小麦改良品种京 3377在盐分和水分胁迫下 ,其抗旱抗盐性都较强 ,而地方品种红芒麦抗旱抗盐性都较弱


耐盐分胁迫的生物学机理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2 CSCD
摘要:介绍了盐分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植物耐盐的生物学机理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改良作物耐盐性的研究进展


盐胁迫对枸杞光合作用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
《西北植物学报 》 2002 CSCD
摘要:Na Cl胁迫后 ,枸杞叶片的 Pn、gs、Tr随盐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在 0 .0 8%~0 .6%的 Na Cl胁迫范围内 ,枸杞叶片的 Ci降低 ,Ls升高 ,gs下降主要受气孔限制 ,这可能由于盐刺激根系产生的某些物理或化学信号运输到地上部所致 ;而在盐分浓度大于 0 .6%的胁迫条件下 ,枸杞叶片的 Ci则升高 ,Ls降低 ,gs下降的原因是由于 Na+、Cl-的大量积累对光合酶活性产生直接的毒害作用 ,从而使非气孔限制因素成为主要限制因子。


干旱胁迫下牛心朴子幼苗的抗旱生理反应和适应性调节机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牛心朴子抵御干旱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性调节机理,对其幼苗进行不同PEG(聚乙二醇)浓度和不同胁迫时间的处理。结果表明:各项生理反应主要受PEG浓度的影响,而受胁迫处理时间长短的影响较小;在10%~20%的PEG浓度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根系及地上部生长量下降的幅度较小,根冠比、可溶性糖、Pro、K+上升的幅度也较小,表现出耐旱的生理特性;在25%的PEG浓度胁迫下,上述指标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明显下降,可溶性糖最大含量出现的时间较20%浓度胁迫提早3d,且较20%PEG浓度时的最大含量低,并在延长处理3d后进一步下降,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且地上部影响大于根系,根冠比显著增大,胁迫后期趋于恒定状态,生长几乎完全停止;在PEG浓度为25%的严重干旱胁迫下,处理9d时,其渗透调节物质的累积量开始下降,致使渗透调节效应减弱。研究表明,25%的PEG浓度是牛心朴子抗旱胁迫的最大适应阈值。


毛乌素沙地牛心朴子叶片的光合特征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02 CSCD
摘要:对毛乌素沙地主要建群植物牛心朴子 (Cynanchum komarovii Al.Iljinski)的光合特征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 ,牛心朴子整个生育期间光合作用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第一峰出现在上午 1 1 :0 0左右 ,第二峰出现在下午 1 6:0 0左右 ,第一峰值明显高于第二峰值 ;蒸腾速率日变化基本保持恒定且维持较低的水平 ,但不同时期差别明显 ;不同叶位光合作用存在明显差别 ,以上部展开第 3叶为最高 ;牛心朴子气孔对环境条件变化不敏感 ;叶绿素荧光猝灭日变化分析显示 ,牛心朴子叶绿体 PS 的原初光化学效率 (Fv/ Fm)以及通过 PS 非环式电子流的量子效率在上午 1 0 :0 0左右较高 ,中午下降 ,下午 1 5:0 0左右又呈回升的现象。


利用雨水对半干旱地区覆膜春小麦有限灌溉的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0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宁夏南部山区对春小麦集雨补充灌溉研究表明 ,春小麦全生育期覆膜栽培能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 ,大幅度增加产量 ,提高水分利用率。在覆膜春小麦拨节期灌水 3 0 mm产量可增加 3 71.1kg/ hm2 ,水分利用率提高 11.2 % ,拨节期是地膜春小麦集雨节灌最佳补水时期。地膜春小麦拨节期 1次供水 3 0、60、90和 12 0 mm,与不灌水相比 ,小麦籽粒产量均有大幅度增加 ,增幅分别为 2 3 .4%、68.7%、10 5 .5 %和 98.3 %。分析认为 ,覆膜春小麦 1次补灌水量以 60 mm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