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释放密度和高度对稻螟赤眼蜂防控两种水稻螟虫效果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Ashmead是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的优势卵寄生蜂.为优化稻螟赤眼蜂田间释放技术,作者分别在安徽、福建和贵州进行了稻螟赤眼蜂不同释放高度和密度对防控两种水稻螟虫效果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防控稻纵卷叶螟,释放量一定时,赤眼蜂在稻株顶部以上5 cm高度、8点/0.07 hm~2释放密度的防治效果优于其他释放密度和高度的处理.而对于防控二化螟,不同释放高度对赤眼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稻螟赤眼蜂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释放高度 释放密度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泌体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中国兽医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外泌体是指由磷脂双分子层膜包裹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形成的囊泡结构,可以由几乎所有种类的细胞分泌,并存在于各种体液之中,包括血液、尿液、唾液、乳汁、羊水、恶性肿瘤、腹水等,是细胞间信号运输的主要载体[1].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使外泌体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关注,并且常被用于肿瘤诊断的早期检测标志物和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本文从外泌体的分离鉴定、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等方面加以综述,以期为外泌体在临床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废弃物发酵液对快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蔬菜废弃物发酵液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了施用适量蔬菜废弃物发酵液对快菜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对照组(CK)、有机肥(A1)、化肥(A2)、发酵液(A3)、有机肥+化肥(B1)、有机肥+发酵液(B2)、有机肥+2/3化肥+1/3发酵液(B3)、有机肥+1/3化肥+2/3发酵液(B4)8个处理,测定分析了收获期快菜的单株鲜质量、单株干质量,Vc、硝酸盐含量,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以及株高、展幅、最大叶长/宽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在施用有机肥+化肥的条件下(B1),施用发酵液代替部分化肥,处理B3的株高、展幅、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分别增大了31.1%,28.7%,34.9%,27.3%,单株鲜质量、单株干质量分别提高了89.4%,45.5%;处理B4植株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57.3%,15.4%,181.8%;配施一定比例的发酵液,快菜植株内的硝酸盐含量有效降低,含水率显著增加,Vc含量有所下降.研究发现,蔬菜废弃物发酵液可以代替部分化肥与有机肥或化肥进行配施,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为蔬菜废弃物循环利用开辟新途径,同时还有助于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切韭菜碎的品质变化研究
《北方园艺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鲜“791”韭菜为试材,结合电子鼻技术,经切碎处理,在模拟家庭常规存贮环境下,对鲜切韭菜碎风味和品质变化进行研究,为鲜切韭菜的储运保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韭菜切碎后风味即刻发生改变,感官品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24 h后腐烂出现,主要营养成分叶绿素、维生素C、总酚、类黄酮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切分导致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综合分析认为,12h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APX和POD的协同作用会加剧衰老的进程,MDA大量积累,其综合品质下降,建议最佳食用期0~12 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白菜推荐施肥方法可行性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我国白菜生产中普遍存在施肥过量和不平衡的问题,采用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方法,研究优化施肥对白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旨在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于2018年秋季分别在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和长子营镇基地布置2个白菜田间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优化施肥处理(OPT)、有机肥替代30% 化肥氮处理(OPT+OM)、基于优化施肥的减氮处理(OPT-N)、基于优化施肥的减磷处理(OPT-P)、基于优化施肥的减钾处理(OPT-K).测定比较了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白菜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和纯收益的影响.[结果]与FP处理相比,魏善庄镇和长子营镇两个试验地OPT处理的白菜产量分别增长了13.3% 和18.0%;魏善庄镇试验地白菜植株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分别增加了35.1、24.1和165.1 kg/hm2,长子营镇试验地分别增加了92.7、29.6和123.3 kg/hm2,均达显著差异水平.魏善庄镇试验地OPT+OM较FP处理白菜增产9.8%,与OPT处理产量相比略有降低;长子营镇试验地OPT+OM较OPT处理白菜产量显著减少22.3 t/hm2,比FP处理增产1.8% 但差异不显著.两个试验地点OPT处理白菜纯收益较FP处理和OPT+OM处理提高了12.7%~58.5%.与FP处理相比,两个试验地OPT和OPT+OM处理的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回收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有所提高.由于FP处理施钾量偏低,导致其钾肥农学效率显著高于OPT处理和OPT+OM处理.除长子营镇OPT+OM处理的钾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OPT处理外,两个试验地OPT+OM处理的氮肥、磷肥和钾肥效率指标均与OPT处理相当或者显著低于OPT处理.[结论]在不同地力和施肥水平的两个地块上,采用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优化施肥处理均取得了显著提高白菜产量、效益及氮磷肥利用率的效果,证明该方法是简便易行且效果良好的推荐施肥方法.如果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其推荐施肥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白菜 推荐施肥 产量反应 农学效率 增产效果 生产效益 肥料利用率 有机替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在萝卜上的应用效果
《应用生态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布置两季萝卜田间试验,研究了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推荐施肥方法建立的养分专家系统在萝卜上的应用效果,为方便快捷地进行萝卜科学施肥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试验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推荐施肥处理(TE)、当地测土推荐施肥处理(TS)、TE基础上有机肥替代30%化肥氮处理(TE+OM)以及与TE处理对应的减氮处理(TE-N)、减磷处理(TE-P)和减钾处理(TE-K),比较了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萝卜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 表明: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专家推荐施肥方法确定的萝卜上半年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200、132和215kg·hm-2;下半年分别为171、204和251 kg·hm-2.专家推荐施肥调整了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与FP处理相比,两季萝卜经济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4.8%和18.4%,施肥效益分别提高了20115和14905元·hm-2;与TS处理相比,两季萝卜经济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9.8%和16.8%,施肥效益分别提高了9076和9987元·hm-2.专家系统推荐施肥提高了萝卜的农学效率和养分回收率,促进了养分的高效利用.同时,萝卜生产中合理比例的有机肥替代化肥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植株养分向根部转移.综合考虑,专家推荐施肥在萝卜上的应用具有可行性,该方法在萝卜实际生产中充分利用了土壤的基础养分供应,考虑了养分的平衡与可持续性,合理调控了氮磷钾养分供应量,促进了萝卜生产的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萝卜 产量反应 农学效率 优化施肥 养分吸收量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