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水稻新品种——龙粳4号

农业科技通讯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龙粳4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于1982年以龙粳1号为母本,滨旭为父本杂交的 F_1代经花药离体培育的水稻品种。1993年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确定推广。产量表现 1987~1989年参加全省18点次区试,平均亩产497.2公斤,比对照合江23号增产8.0%。1989~1990年参加两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4.3公斤,比对照增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寒地水稻育种实践看骨干亲本的作用

作物品种资源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黑龙江省稻区在43°N以北,本省育成品种覆盖面积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87.4%。杂交育成的70个品种中仅用69个亲本,其中本省品种32份,日本北方品种24份。实践证明寒地水稻育成品种的杂交亲本取材范围有80%以上是本省及生态型与本省品种相似的材料,这些材料配合力强,具有寒地水稻典型生态型,综合性状优良,成为寒地水稻育种的骨干亲本。

关键词: 寒冷地 水稻 生态型 骨干亲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不同钾肥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

中国甜菜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甜菜是喜钾作物,钾对甜菜的增产增糖作用早已被人们所确认。钾肥主要种类有氯化钾和硫酸钾,其中氯化钾约占世界钾肥总量的90%。我国钾肥主要靠进口,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是氯化钾,硫酸钾量很少,而且价格昂贵。由于人们种甜菜习惯于施硫酸钾,认为氯化钾中的氯对甜菜有不良影响。本试验以氯化钾与硫酸钾做对比试验,来进一步验证氯化钾和硫酸钾对甜菜生长发育、产质量有何不同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土开发种稻的综合措施

盐碱地利用 1993

摘要:我国东北内陆盐碱土属于苏打盐渍土类型,其特点是地势低平、土壤冷浆,PH值8~10,耕层含盐量大于0.1%。有机质含量较低,供肥能力弱,粮食亩产只有100公斤左右。为了加速改良利用这部分土壤,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水稻生产,是边改良、边利用盐碱土的有效途径。但种后能否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固定波长近红外光谱仪测定玉米淀粉含量

分析仪器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探讨了应用固定波长近红外光谱仪测定玉米淀粉含量的几个问题。在标定样品基准值测定中,玉米淀粉先脱糖对标定方程拟合质量的提高有明显效果。同时在选择标定样品时,去掉特殊类型的颗粒(小粒超小粒、爆花玉米、黑色粒、紫色粒等),并按颜色分开标定预测方程,对提高测定精度也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分析 玉米 淀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的经济效益

作物杂志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发展玉米生产,必须破除玉米是单一粮食的旧观念,确立玉米在饲料中的主导地位,发展牧业转化增值,树立新的决策观念。即由产量型向品质型;由单一粮食生产型转向深层开发和综合利用型;由内向型转向外向型;由秸秆单一燃料型转向秸秆还田,根茬肥田利用型。在新的观念指导下,强调玉米的综合利用,从而开拓了高产、优质、高效的广阔发展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镁在烤烟上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1993

摘要:我国烤烟种植面积1990年已发展到2013万亩,产量达225.9万吨。烟草对镁较敏感,镁作为中量元素对烟草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起重要作用。 1 镁对作物的作用镁是叶绿素分子中唯一的矿质元素,叶绿素中镁的含最为2.7%。缺镁会导致叶绿体结构严重破坏,某些需镁的酶结构也会遭到破坏。镁是酶的激活剂,植物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呼吸作用,硫酸盐还原过程的酶都依靠镁来激活。镁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体诱变在小麦品种改良上的初步研究

核农学通报 1993

摘要:1986—1992年间,在68份小麦纯系材料上进行了离体诱变和抗病性筛选的研究,初步阐明了辐射处理对离体培养产生的影响和病原菌毒素的离体筛选效果,获得了4个优良品系。文中讨论了离体诱变在小麦品种改良上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小麦品种改良 离体诱变 抗病性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世界流行切花—重瓣丝石竹茎尖培养及微繁殖技术研究

生物技术 1993

摘要:重瓣丝石竹茎尖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芽增殖培养基为MS+A1.0~2.0mg/L+NAA0.2~1.0mg/L或MS+IBA0.5~1.0mg/L;生根培养基为MS+NAA0.03~0.05mg/L;白糖代替蔗糖对菌的增殖和生根无影响;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和琼脂培养基相同的增殖效果;不同材料的增殖效果有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重瓣丝石竹 茎尖培养 微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2)P浸渍处理小麦幼穗的诱变技术

中国农学通报 1993

摘要:提高变异率扩大变异谱始终是作物诱变育种的重要课题。许多研究表明,诱变因子处理活体植株的雌雄配子和合子,能够获得更为明显的诱变效果。对活体植株的处理,除用~(60)COγ射线照射外,常用的诱变剂有~(32)P、~(131)I等溶液进行注射和浸穗。注射法因穗苞容积较小,注入体内的诱变剂数量有限,影响诱变效果;浸穗法又因浸泡时间短,操作不便,吸入体内的诱变剂较少,诱变效果也不甚理想。故此,我们从1980年起,依据~(32)P内照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